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变色龙教案(4)

变色龙教案(4)

课题变色龙教学目标:1、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2、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手法强化讽刺效果的特点。

3、充分认识沙皇专制制度黑暗腐朽的本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作者简介契诃夫(I860—1904)全名叫安东巴浦洛维奇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等。

2、背景简介《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三、预习检测1、扫除字词障碍。

⑴给加点的字注音。

逮住() 逮捕()无赖() 戳穿()胚子() 乞丐() 魁梧()醋栗() 盛满()旺盛() 畜生() 畜牧()⑵解释词语。

魁梧:指身体强壮高大。

荒谬:有荒唐错误、非常不近情理之意,但无荒唐”的第二个含义。

洋溢: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

无精打采: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难以实现。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2、用一句话说说作者为何称他为变色龙”3、根据本文的情节,给课文分段学生明确:(1)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3)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一一“狗咬人’案件。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

这是故事的结局。

五、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交流,推举发言人,师生共同研究)1、狗咬人本是街头巷尾平常小事,但奥楚蔑洛夫却把它看作一件大事。

请同学们默读6—27小节,思考:奥楚蔑洛夫对案子的双方作出怎样的判定?他每一次判定案子的依据是什么?2、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学生确:(1)六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

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2):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奥楚蔑洛夫人物形象: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反复无常六、分角色朗读,(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 )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多次变化,看到了沙皇统治忠实走狗的丑恶嘴脸,也看到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的写作特色。

二、研读课文,理解小说主题(学生读课文,在在文中做好批注)1提问:文章开头写警官穿着新”的军大衣,身后跟着巡警表现了什么?提着小包端着醋栗又表现了什么?2 •提问:写四下里一片沉静。

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

”这是什么描写,表现了什么?3•提问: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4•这篇小说运用几处的细节描写。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语句,想想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5、小说结尾那群人笑的是什么?为什么而笑?讨论并归纳:(1)以人物的服装、气派勾画了一个外表严肃、威风凛凛的警官形象。

拿着一大堆没收来的东西,揭示了军警宪兵横行霸道,老百姓的财产得不到保证的现实,这是黑暗的世道。

(2)这是环境描写,表现社会环境的冷清、凄凉。

(3)运用了拟人、比喻和双关。

无精打采”暗示市场的不景气。

把商店、饭馆的门比作饥饿的嘴巴”,形象地写出了无顾客上门,门可罗雀的萧条景象。

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是双关语,明指人类是上帝创造的,暗含沙皇的统治,具有讽刺意味。

课文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作为警官出场的背景,也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社会的写照。

(4)(一)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明确并归纳:(每人说一点,自由展示)(1)当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警官奥楚蔑洛夫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脱大衣的动作,一句天这么热,多半要下雨了”掩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

(2)当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警官又吃了一惊,赶紧叫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饰窘态的动作。

(3)文末写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恐吓了赫留金,裹紧大衣走了。

这里第四次写大衣,与开头呼应。

文章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

也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文章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每人说一点,自由展示)讨论并归纳:(1)赫留金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血淋淋的手指头”,表明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

把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因为赫留金把它作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赔偿的证据。

(2)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就对赫留金的手指头作了新的结论。

手指头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笔赔偿费”,这判断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眼成了敲榨者(3)在人群里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候,奥楚蔑洛夫训斥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4)奥楚蔑洛夫当着普洛诃尔的面赞美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活该要咬的对象,由于将军的权势,不但狗成了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

总之。

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它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质,反映了沙皇统治的社会黑暗。

(5)因为小狗的主人是将军哥哥,所以狗不但是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最后奥楚蔑洛夫还对赫留金说我早晚都要收拾你”,所以那群人才笑。

揭示了俄国沙皇的病态,弱小的、可怜的受害者成为人们的取消物,更深刻的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腐败与必然灭亡的命运。

三、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交流,推举发言人,师生共同研究)1、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文中主人公的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2、奥楚蔑洛夫形象的社会意义3、奥楚蔑洛夫为什么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乃至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体会讽刺小说的这种写法及其作用。

讨论、分析后明确: (1)奥楚蔑洛夫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小说通过对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刻画,形象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反动,辛辣地批判了它反人民的本质。

(2)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

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3)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四、拓展提升作为一篇讽刺小说,它的讽刺艺术主要表现在哪里?1夸张。

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

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五次变色。

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对比。

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的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 “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 “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课堂小结。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

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

值得我们仔细品味。

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

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 字的一撇一捺。

五、堂清检测—、基础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欺瞒(m an)伶俐(I ng )恐吓(xi )B.魁梧(ku j 赔偿(ch a ng 乞丐(g a)C.下贱胚子(p》洋溢(y )坎肩(k an)D .戳(I 0 咳嗽(s oU 契诃夫(h e)2.契河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题目的用意是什么()A .说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脱下大衣,一会又穿上大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