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学》教案
参考书目
1、管理会计
2、管理会计
3、管理会计
4、《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
5、管理会计学
6、管理会计学
刘志远
张一贞
吴大军、牛彦秀
余绪缨
王福生
孙茂竹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0
月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教学环节及授课时数
教学方法及注意点
第1节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1课时)
第2节管理会计的定义与特点(1课时)
第3节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教育(1课时)
课堂讲授,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部分见教材)
1、管理会计的定义是什么?简述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2、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什么是管理会计的对象、目标?管理会计的职能是什么?
[2]张一贞,《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3] 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4]余绪缨,《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福生,管理会计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教学后记:
授课方式
(请打√)
[4]余绪缨,《管理会计》理论实务案例习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5]王福生,管理会计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教学后记: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6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二章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第一,了解并熟悉成本的各种分类方法。第二,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的特点与运用范围。第三,了解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特点,掌握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计算过程,通过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比较来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授课方式
(请打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3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管理会计概论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目的:从总体上使学生对管理会计有一个基本的理论认识。即明确什么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经济理论之间的关系;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及其基本内容;管理会计与相关课程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人员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及其职业道德。
课程类型
必修课
普通教育课程( );学科基础课 ( ) ; 专业方向课 ( √ )
授课方式
理论课 ( √ ) ;实践课 ( )
考核方式
考 试 ( √ )
考 查 ( )
是否采用多媒体
是
是否采用双语
否
学时分配
课堂讲授44学时; 实践课16学时
名称
作者
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教材
管理会计-理论·方法·案例
周亚力
立信会计出版社
3、简述管理会计的工作程序及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
4、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本章参考资料
[1]刘志远,《管理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2]张一贞,《管理会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版
[3] 吴大军、牛彦秀,《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版
第1节成本分类 (1课时)
第2节混合成本的分解(2课时)
第3节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3课时)
课堂讲授,案例教学,提问式教学,课程设计,师生互动等。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部分见教材)
1、管理会计为什么要采用多种成本概念?
2、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特征是什么?混合成本的特征是什么?混合成本为什么要进行分解?
要求:(1)根据上述资料,分别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和全部成本计算法确定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净收益。(2)具体说明第一年和第二年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据以确定的净收益发生差异的原因。(3)具体说明采用全部成本计算法所确定的第一和第二年的净收益发生差异的原因。
本章参考资料
[1]刘志远,《管理会计》,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课时
安排
6课时
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本-量-利分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把握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了解管理会计与其他管理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和第四节的内容,即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第一节和第三节,即管理会计的定义、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
3、混合成本分解有哪些基本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4、资料:设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第一、每二年的生产量分别为170,000件和140,000件,销售量分别为140,000和16,000件。存货的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每单位产品的售价为5元。生产成本:每件变动成本为3元(其中包括直接材料1.30元、直接人工1.5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0.2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每年的发生额为150,000元。销售与行政管理费:变动性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固定性费用每年发生额为65,000。
教 案
( 2011—2012学年 第二学期 )
课 程 名 称:成本管理会计学
授 课 学 时:64
授 课 班 级:会计专业2010级
任 课 教 师:谢志明
教 师 职 称:副教授
教师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名称
管理会计学
授课专业班级
城南学院
年级
08级
课程编号
120200476
修课人数
101人
101人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成本分类方法、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及变动成本法在整个管理会计中的基础性地位。
教学重点:各个基本概念的理解、各种成本分类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应用及评价。
难点:混合成本分类方法的正确应用及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教学环节及授课时数
教学方法及注意点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授课时间
2010 年9月—2010年12月 每周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管理会计》课程,要求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企业管理会计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在实践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