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器零部件技术成本分析摘要本文针对汽车零部件采购领域介绍技术经济分析在汽车电器件成本测算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汽车电器成本控制技术经济分析1.前言中国汽车市场经过2002年和2003年的“井喷”后,整车销售利润开始急剧缩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汽车整车销售利润率在由2003年的9.11%急剧下降到2004年的6.85%之后,2005年又下降到4%,低于国内整个制造业4.46%的平均水平。
2006年汽车整车利润有所上升,但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前3个月汽车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下降态势。
近年来,汽车行业利润率明显呈现下降趋势。
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汽车的销售价格逐年下降,汽车企业的利润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挑战。
在整车利润急速下滑的背景下,神龙公司提出了成本领先战略,在零部件采购领域和新项目建设领域及公司管理上进行全方位的成本控制。
实践表明,在零部件采购领域要实现公司年度成本目标,必须寻求新的方式来深入分析零部件供应商的销售价格,将仍然存在较大利润空间的部分让利给神龙公司。
同时,要对各个新项目的投资进行全面的经济分析。
随着汽车结构的不断改进和性能的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汽车上装备的各种电器零部件数量日益增加,在整车成本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
因此,有必要做好电器零部件的采购成本控制。
下面从汽车电器概述、技术经济分析介绍、汽车电器件的技术成本测算、汽车电器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来介绍技术经济分析在汽车电器零部件成本测算中的具体应用。
2.汽车电器概述现代汽车上所装电器设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按其功能可分为电源系统和用电设备两大类。
2.1电源系统电源系统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调节器。
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铅蓄电池。
当发动机启动时,蓄电池向起动机和点火系供电;在发电机不发电或电压较低时向用电设备供电;当用电设备同时接入较多,发电机超载时,协助发电机供电;当蓄电池存电不足,而发电机负载又较少时,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
发电机是汽车电器的主要电源,它在正常工作时,对除起动机以外的所有用电设备供电,还向蓄电池充电。
调节器的作用是使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保持恒定。
2.2用电设备2.2.1启动系统主要包括直流电动机、传动机构、控制装置(即起动机总成)。
2.2.2点火系统传统的点火系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总成、火花塞等组成,其作用是产生高压电火花,点燃汽油机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并能按发动机工作要求自动调节点火时间。
随着汽车电器的电子化发展,传统点火装置已无法适应现代高速发动机的点火需求,进而向微机控制的电子自动点火系发展。
电子点火装置是利用点火信号发生器来代替触点触发和控制点火系统工作的。
2.2.3照明与信号系统主要包括前照灯、小灯(也称示廓灯)、转向灯、尾灯、雾灯、制动灯、倒车灯、牌照灯、仪表灯、顶灯、指示灯、喇叭、蜂鸣器、闪光器等。
2.2.4仪表系统汽车仪表用来指示汽车运行和发动机运转状况,以便驾驶员随时了解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和不安全因素。
主要包括电流表、充电指示灯或电压表、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燃油表、车速及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和组合仪表等。
2.2.5辅助电器系统随着汽车辅助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技术在汽车方面的应用,汽车用辅助电器设备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主要包括电动刮水器、洗涤器、空调器、点烟器、电动玻璃升降器、电动座位移动机构、发动机冷却风扇、车载视听设备(收放机、DVD)、倒车雷达、蓝牙免提电话系统、车载电脑等。
2.2.6电子控制系统作为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结合,电子技术在改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安全性、行驶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主要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动力传动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电子控制(包括燃油喷射和电子点火)、自动变速器控制以及动力传动总成的综合电子控制等。
控制系统主要由各种开关、传感器、执行机构和电控单元(ECU)组成。
(2)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包括制动防抱死与动态车身控制系统、牵引力控制系统、悬架及车高控制系统、轮胎监测系统、巡航控制系统、转向控制系统、驱动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等。
(3)车身电子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安全气囊、自动座椅、自动空调、车内噪音控制、中央防盗门锁、视野照明控制、自动刮水器、自动门窗、自动防撞系统以及满足不同用电设备的电源管理系统。
(4)多媒体娱乐、通讯系统主要包括车载多媒体系统、语音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车辆导航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等。
3.技术经济分析介绍技术经济分析是以具体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定义、技术措施、技术政策,诸如设计方案、工艺方案、产品方案、工程建设方案、改扩建方案等)为对象,运用经济学原理和定量化的科学方法,对各种方案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技术方案的分析,可以了解各种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
技术经济分析是把技术与经济相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科学。
它涉及管理、经济、科学技术、数学、工程技术等多种学科。
技术经济学实质上是在预测基础上的投资决策学,属于方法论范畴。
技术经济分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1)微观经济效益与宏观经济效益相结合;(2)目前效益与长远效益相结合;(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技术经济分析旨在说明技术方案在技术可行的前提下经济上的合理程度。
技术方案在选定前,应该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从中选择较为理想的方案,为此必须遵守科学的程序。
常用的技术经济分析程序如图1所示。
图1对于独立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主要是评价该方案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与效益量化分析。
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技术经济效果的比较,必须使各个备选方案具有经济对比的基础,即必须具有可比性。
多个方案比较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可比条件:(1)满足需要上的可比性:要求各备选方案的产量、质量和种类等指标具有可比性;(2)消耗费用上的可比性:各方案的消耗费用应从整个社会出发,即以全部消费的观点来考察方案的社会全部消耗费用;(3)价格上的可比性:其投入和产出还需借助价格来进行量化计算;(4)时间上的可比性:不同的技术方案比较时,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时间上的可比条件:采用相同的计算期(分析期)作为对比基础;还应考虑资源投入和效益发挥的时间先后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即应采用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法来进行技术方案的比选。
在对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时,必然要考虑它们的投入和产出,以评价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
投资、成本属于技术方案的投入部分;销售收入、利润和税金属于产出部分。
技术经济分析的经济要素主要包括:(1)投资:建设/生产项目的投资通常指项目投入使用前,一次性支出,也称为初始投资或总投资。
(2)成本: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总和,称为产品的成本,亦称为产品生产成本或产品制造成本。
(3)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包括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
(4)销售收入和利润:项目投产后,向社会提供商品,出售商品所获得的收入即为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扣除总成本后的盈余,即为利润。
4.技术经济分析在汽车电器零部件成本测算中的应用汽车中的电器零部件价值占整车材料成本比例11%—16%,随着电器化程度的提高,这一比例也将越来越高。
以汽车零部件为对象的技术经济分析,成本分析平台主要致力于制订零部件的成本目标和研究达到目标的方法。
目前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测算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下的目标成本——新项目零部件目标成本;(2)测算在独立的技术方案下的目标成本——现生产车型零部件目标成本;(3)测算在不同的技术方案下的项目经济分析——零部件的自制与外委两种生产方式的经济分析。
下面以某车型某种电器开关总成为例来介绍汽车电器零部件的技术成本分析方法。
在确定的产品设计方案、工艺方案、生产组织方案和运输方案等边界条件下(如表1),表14.1材料成本测算根据产品设计定义和工艺要求等技术数据,参考供应商的实际统计数据,进行原材料的工艺消耗量、净重、废损率等数据分析;结合该材料的市场行情分析供应商的实际采购单价。
基于以上数据来测算材料成本。
4.2生产线节拍分析设计能力:N0=50000件/年工作时间:250天/年两班制 8小时/班综合劳动生产率:η=90%废品率:ε=1%则:生产线设计节拍CI=(250*2*8*90%)/[50000/(1-1%)]=4.28分钟在生产现场采集多组数据,将实测数据与产能设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3人工成本测算按**省**市的塑料件、冲压件、装配工生产工人年基本工资中位水平和当地的福利水平结合供应商实际情况来测算生产线直接工人小时工作成本(即直接人工工时价)。
4.4设备成本测算按设备实际采购金额和会计制度上对设备残值和折旧年限的相关规定来计算设备年折旧额。
设备的备件、低值易耗品、维修保养等设备使用费用参考该类设备使用费用的行业平均水平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来测算该设备小时工作成本(即设备工时价)。
4.5车间增值测算该开关总成的生产工艺如表2所示。
注:上表中的设备型号和模具型号均为虚拟编号。
表2根据神龙公司目前采用的工序成本核算法,以表2数据为基础,按以下方法来测算车间增值:(1)根据设备小时成本(即设备工时价)和直接人工小时成本(即直接人工工时价)及循环时间来计算该产品加工/装配所消耗的人工成本和设备成本;(2)按实际发生的数理统计学上认为合理的废品率来计算废品成本;(3)工装模具的投资按其使用寿命并结合该产品的规划寿命周期内总产量进行分摊;(4)将以上几项数据算术求和计算车间增值。
4.6车间管理费用测算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测、车间检测、质量管理所发生的费用、物流费用、车间办公及车间运行费用。
4.7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测算参照汽车零部件行业单位产值所投入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该三项费用统称为“期间费用”)水平进行测算该产品分摊的期间费用。
研究供应商的实际期间费用明细,优化其中的不良支出和临时性支出,测算该零件在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增加值和期间费用投入的比例。
将供应商的实际比例与行业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分析,为供应商的成本控制明确方向和目标。
4.8包装、运输、仓储和配送费用测算按实际发生的费用测算,并与同类型零件成本进行对比分析。
4.9将以上各项进行累计相加,并考虑合理的利润,测算其目标销售价格。
上述介绍为第二种情形下的成本测算,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形的成本测算,针对不同的方案按上面的方法分别计算其成本,然后采用时间价值的动态分析法进行技术方案的比选。
5.汽车电器的发展趋势随着更加先进的传感器、快速响应的执行器、高性能ECU、先进的控制程序、计算机网络技术、雷达技术、移动通讯技术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现代汽车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方向发展,以达到“人—汽车—环境”的完美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