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企业的收益性和获得能力分析知识网络图第一节 企业的收益性和收益结构分析一、 企业的收益性1:收益三个相关定义:(1)收益:是指企业在资产经营活动中的经济流入,包括总收益和净收益 按数量分为总收益和净收益 (2)总收益(综合收益):是指企业的所有收入,注意不包括出资额和代收款 (3)净收益(利润):是指总收益中各项收入超过成本的部份。
2:收益按内容上的分类:资产收益和经营收益 资产收益:(1)潜在收益,(2)通过资金的周转才能实现,(3)经营收益是资产收益的转化形式,(4)收益是体现资产本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5)资产收益这个概念的着眼点不是计量而是对其的管理。
经营收益:(1)实在收益,(2)是经营活动中的利润,(3)反应的内容:共4点 A 、 资产管理水平。
B 、资金运用效果。
C 、经营规模。
D 、市场竞争能力。
3:收益性:同样包括资产收益性和经营收益性 4:企业收益性分析的意义 (1) 定义:~是指对企业通过资产经营能够取得多大收益的能力所进行的分析、评价和预测。
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分析。
(2) 分析中心:总投资收益率、主权资本(股本)收益率。
(3) 收益性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核心(4) 意义:A 、促进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B 、促进企业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金运用效果。
C 、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
D 、促进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5) 实务中的专项分析(相对于综合分析而言的):1:收益结构分析,2:收益增减变动分析,3:获利能力分析。
二、企业收益与收益结构企业的收益性和收益结构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和利润差异分析企业获利能力比率分析企业的收益性企业的经营与收益状况 损益表收益结构分析企业利润增减变动和利润差异分析的内容企业利润增减变动及原因分析 营业利润主要项目的因素分(难点)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性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 获利能力比率的分析方法(一)企业的收益结构1、定义:~是指收益组成项目的搭配及其排列2、主要内容(类别):收益的收支结构、收益的业务结构、收益的主要项目结构3、收益的收支结构:(1)、定义P41,比如单步式结构损益表(2)、收支结构有两个层次A、总收入与总支出对比----从总休上说明企业的收支水平。
B、各收入项目占总收入或者各支出项目占总支出的比重---明确支出的内部结构。
4、收益的业务结构:(1)、定义P41,比如多步式结构损益表(2)、目的:了解不同业务的获得水平、影响方向、影响程度。
5、收益的主要项目结构(1)定义P41(2)~是对业务结构分析的进一步划分和扩展。
(3)商品明细表是其运用之一(二)企业经营与收益结构的关系:从获利水平、获利稳定性,持久性、财务安全性方面思考。
三、损益表收益结构分析(一)、损益表结构1:单步式结构(1)、体现的是收益的收支结构(2)、提供内容:收入总额、支出总额、利润总额(3)应用于小企业,业务单纯的企业2:多步式结构(目前会计用的这种)(1)、体现的是收益的业务结构(2)、应用于大企业、业务各类多的企业(二)、共同比结构损益表(又叫总体结构损益表、共同比损益表)(1)分析方法:垂直分析法(2)作用:P46两条将绝对数变为相对数,便于比较有利于分析变动项目和变动原因(三)、净利润的结构变动分析1:净利润的结构变动有两种表现形式:1)一定数量净利润构成项目的变动2) 构成项目一致,但各项目自身数量的变动第二节企业的利润增减变动和利润差异分析一、企业的利润增减变动和利润差异分析的内容(一)、定义(二)、常见的比较标准:1.企业前期利润2.本期制定的计划利润、目标利润3.同行业先进企业同期利润二、净利润增减变动及原因分析(一)差异及百分比计算(二)对比分析与趋势分析:注意定期方法与环比方法(三)增减变动的原因分析1、表层原因:是指利润的构成项目,也是损益表中的项目2、深层原因:是表层原因背后的原因,也是解释表层原因的原因(1)内部管理问题:是主观原因,是可以改进的原因。
计划不对、决测失误、制度问题等(2)外部环境问题:是客观原因,只能尽量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
书上P55的6个原因要了解。
三、营业利润主要项目的因素分析(三)计算各因素对产品销售利润影响程度的确定1:假定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征消费税Q代表销量,S代表单价,M代表利润,T代表消费税,V代表成本,脚标B代表报告2:上述计算的规律:(1):在产品销量变动和销售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中使用了利润指标,此处的利润是销售费用扣除前的利润。
(2):在计算各因素的影响时用为因子之一的销量都是报告期的销量。
即:与△直接相乘的销量都是报告期的销量。
(3):所有差异(带△的因子)都是报告期-基期(4):对成本、费用类,前面要加上“-”号。
(5):计算后检验,然后直接过入汇总表。
3:举例Y公司1999年度和1998年度主要产品有关明细资料如下表2-1和表2-2,表2-3所示,假定销售费用1998年是100000元,1999年是120000元。
要求:根据本资料,对Y公司产品销售利润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
注:甲、乙产品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征消费税,其中乙产品为等级产品,表2-1和2-2中的单价为该产品的加权平均单价。
表2-1 1998年度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单位:元)表2-3 等级产品变动有关数据表(单位:元)答案:1:确定分析对象:1999年利润-1998年利润=(376400-120000)-(357000-100000)=256400-257000= -600元2:计算销售完成率=(5600*110+3600*116+1800*212)/1332000=(616000+417600+381600)/1332000=1415200/1332000=106.3%3:计算各因素影响额3.1:产品销量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 M J*(销售完成率-1)=357000*(106.3%-1)=224913.2:销售结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Q B*基期产品单位利润)-M J*销售完成率=(5600*30+3600*24+1800*74)-357000*106.3%=(168000+86400+133200)-379491=387600-379491=8109元二者合计=22491+8109=30600利用公式:利润=∑(销量*单位产品利润)计算销量的影响额=600*30+(-400)*24+300*74=18000-9600+22200=30600上述二者相等,说明3.1和3.2的计算是正确的。
3.3: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Q B*△S)=∑[Q B*(报告基产品单位售价-基期产品单位售价)]=5600*(105-110)+3600*(120-116)+1800*(210-212)=-28000+14400-3600=-17200元3.4:销售成本对利润的影响额=-∑(Q B*△V)=-∑[报告期产品销售数量*(报告期产品单位生产成本-基期产品生产成本)]=-[5600*(68-70)+3600*(82-80)+1800*(140-138)]=-(-11200+7200+3600)=400元3.5:销售费用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销售费用=-(120000-100000)=-20000元3.6:单位消费税额变动对利润的影响=-∑[Q B*△T]=-∑[Q B*(报告期单位税额-基期单位税额)]=-[5600*(9-10)+3600*(12-12)]=5600元上述各项汇总:5600-20000+400-17200+30600=-600元和第一步确定的分析对象-600元一致,说明计算正确。
3.7:对每一个单个的等级品的进一步分析3.7.1:计算等级品的三种平均单价(1)按上年等级构成和上年单价计算的平均单价=∑(上年各销量*上年各单价)=464000/4000=116(2)按本年等级构成和上年单价计算的平均单价=∑(本年各销量*上年各单价)=419200/3600=1048/9=116.4444……。
(3)按本年等级构成和本年单价计算的平均单价=∑(本年各销量*本年各单价)=432000/3600=1203.7.2:等级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年销售总量*[(3)-(2)]=3600*[(3)-(2)]=3600*(120-1048/9)=432000-419200=12800元3.7.3:等级构成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本年销售总量*[(2)-(1)]=3600*[(2)-(1)]=3600*(1048/9-116)=419200-417600=1600元上述两项相加为:12800+1600=14400元结果与3.3:价格变动对利润的影响额中乙产品的影响额一致,说明计算正确。
2:假定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只需将税率*单价将从价定率改为从量定额即可。
第三节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一、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性1:定义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运用基所支配的经济资源,开展某种经营活动,从中赚取利润的能力。
2:企业获利能力的重要性(1)企业获利能力对投资人的重要性(2)企业获利能力对债权人的重要性(3)企业获利能力对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性(4)企业获利能力对员工的重要性二、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财务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