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总结可以写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绩,采取了哪些方法、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等,这些都是工作的主要内容,需要较多事实和数据。

________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首先我代表韩城镇中的全体师生欢迎各位的光临指导。

感谢局领导给了我们这次交流、展示、学习、提高的机会,诚恳的希望各位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韩城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半寄宿制学校,现有教师126人,学生1450人。

xx年,新镇中成立以来,我们就确定了德育为首,建特色学校;全面发展,育特长学生的工作思路。

现在,我把我校建设德育管理特色学校的做法与体会向各位汇报如下。

一坚持习惯培养,做好常规德育1广泛征集,制定内容和方案首先,向全体教师、学生发放征集卡,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制定91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我校研究的重点,即文明礼貌好习惯。

2将良好习惯培养与特色班创建有机结合。

要求每个班级申报一项班级好习惯,作为本班的特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特色班建设活动包括申报、授牌、评估、监督四个阶段。

学校召开授牌大会,公布各班申报项目以及承诺内容,并做成喷绘在教室外墙悬挂。

学期末,成立评估小组,对活动展示情况予以赋分,并结合班级综合表现,评选特色班级创建先进集体。

3多项措施,强化习惯养成。

为了将行为习惯培养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举全校之力,从领导、到老师,到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

首先,从教师做起,言传身教。

其次,从小处抓起,注重强化训练。

我们每周确定一个小训练项目,利用每周班会时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训练。

并且,我们在校园生活中随时捕捉学生的表现,并用录像机记录下来,进行专项训练的时候有针对性的播放,让学生从中受到触动。

二深化英雄团队,搭建特色平台我们充分挖掘英雄精神的现代价值,在同学中掀起学英雄事迹,创英雄业绩的高潮。

1创新德育作业本内容包括感悟英雄我的学英雄心得;标榜英雄我的人生设计卡;对照英雄我的每周反思卡;献礼英雄我的优点储蓄卡。

通过这种形式,将学英雄的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2通过实践活动深化此项。

每年清明节和周世森烈士的祭日都举行献礼英雄,寄托哀思活动。

在李运昌同志逝世的时候,举行了悼念一代将军,传承英雄精神活动。

五四举行传五四薪火,做时代少年活动。

3扎实搞好三个仪式英雄团队评比、命名、授旗仪式英雄团队交接仪式学英雄好少年表彰仪式。

本学期,在中心校和利康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制作了韩城镇第一届学英雄双十佳好少年精美画册。

三拓宽德育时空,发展实践德育在实践中感悟,在行动中提升,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我们开辟多种渠道,扩宽德育时空。

1以校园经济基地为阵地我校校园经济坚持一个依托、两个结合的思想,即以校园经济为依托,将校园经济建设与德育学生思想、校园文化等、学科教学思品、综实、生物等相结合,在校园内开发出五个经济园区绿瀑、东篱园、桃李园、月亮湾、碧龙。

其中,对农作物种植区东篱园按照产生经济效益的部位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为六个区,组织学生合作种植、管理,所有的劳作都由任课教师带领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感悟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快乐,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态度和情感,学生的知识素质、团结合作意识都在劳动实践中悄然提升。

2走出课堂,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每年三月,我们都举行举英雄旗帜远足,学英雄精神奉献活动,近百名团员代表步行10华里到中门庄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房间,为老人送去爱心和欢乐。

学生的思想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实现了升华,孝敬老人,奉献爱心在了每个学生的心中。

同时,徒步行军也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和品质,让他们品味了付出之后的甘甜。

每年中考,我们都推选中考志愿者,为考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学生体会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四依托校园文化,打造无痕德育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并举,多载体、多内容、有特色。

依据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宣传文化、绿色文化等显性文化形式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中得到启示和熏陶;通过课程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等隐性文化形式引导学生融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中去。

其中,宣传文化坚持从学生脑中来,到学生心中去,每一块牌匾,每一句温馨提示语,都是学生自己的杰作。

我们的宿舍文化以整洁、文明、温馨为指导思想,给孩子们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

每个房间都是学生自己创艺的名字,房间内部的装饰也是学生自己的设计。

总之,整个校园做到了一草一木皆德育,校园的每个角落会说话,学生的人格、品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特色德育管理促进了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增强了学校对战斗力和凝聚力,年,我校中考综合质量评估排在同类学校第一位,学校被评为目标管理优秀单位,市、区控辍保学先进单位,学雷锋十佳单位,唐山市阳光体育优秀单位,市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职教招生先进单位,诚信平安校园等多项荣誉。

成绩催人奋进,我们韩城镇中这只优秀的团队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于特色学校的建设之中,将我们的特色做大、做强,为建设丰润强区作出更大的贡献学校特色建设工作总结襄阳市***位于襄城区卧龙镇,地处城郊结合部。

始建于1956年,前身是一所普通中学,1985年改办职业,原名为襄阳县高级职业中学,年行政区划调整并入襄城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城区职业高级学,成为该区仅有的一所融中等职业学历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农村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也是全区职业和培训的主要基地。

学校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以一校多制,多元办学;校企联动,工学结合;技训为主,全面发展为办学定位,采用就业安置,考学深造的模式,大胆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市场,多形式,多层次办学的路子。

近五年来,学校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已占到全校的35以上,每年培训城乡劳动力2000人次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8以上;高职统考过线率达99,升入二类本科院校的人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在社会上赢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广泛赞誉,真正实现了就业升学双丰收。

学校自开办以来,已向社会输送合格中职毕业生15000多人,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校作为国家部首批认定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先进单位、全国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湖北省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北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全省电化先进单位、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基地、全省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多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德育工作机制、学生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管理等方面,在特色上做文章,逐步形成了我校个性鲜明的办学特色一、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面向市场,结合生源情况和学校办学实际,本着积极发展,按需施教,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的办学思路,创造性地形成了以三分教学为基础,突出因材施教;以工学交替为载体,突出技能实训;以项目教学为方法,突出技训实践;以三个转变为指导,突出素质;以高考升学为根基,创立学校品牌的办学特色。

以三分教学为基础,突出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就是根据市场需要,在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办学灵活性、适用性特点的前提下,推行分段、分层、分流的教学模式,把因材施教和学生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尊重学生志趣和意愿,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拓宽学生成才之路。

三分教学就是把中职三年六个学期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两次分流,实施分层教学,从而使学校的教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及时调整,全面提高的目的。

对立志升学的学生加强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教学;对志愿就业的学生强化技能实训,培养其一技之长,使其毕业既能文化学历达标,又能拥有相应等级专业技能证书,通过订单式培养和校企合作形式安置就业。

学生在校有两次分流,调整发展方向的机会,升学和就业可自由转换,专业方向也可在大框架内进行调整,从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以工学交替为载体,突出技能实训;选择志愿就业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和相关企业签约命名,在校完成一定的专业理论教学任务和培养拥有基本的专业技能之后,把实践教学整体移师企业,采用学校与企业对接、专业与岗位对接、学生与员工交流的形式,由企业利用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通过提供工作岗位和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展开技能教学,产、学、教一体,在做中学,学中做,学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年以来,我校先后与上海振华港机、襄阳化工机械有限公司等省内外的企业联合开办了振华班、襄化机电工班、襄化机焊工班等技训班,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合作,取得很好的实训效果。

以项目教学为方法,突出专业实训;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中为了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我们采用实训教学内容项目化,学生分组参训,技训教师分别指导的教学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实训场地和设备,在钳工、机加工、电子装配、电工检测,PLC自动化控制等实训项目上推行项目教学,模拟企业生产环境,采用企业生产运作模式,学生在仿真的环境和岗位上相互配合,从而增长知识,感受工作氛围,体验工作内涵,让学生零距离上岗,与企业无缝对接。

以三个转变为指导,突出素质;我们在培养方式上将专门的技术知识转向全面素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薄基础窄专业向厚基础宽专业转变,由重专业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向拓宽知识面,增强综合能力转变,由传统的专业界定向淡化专业方向转变。

由此,我们加强了学生基础文化课和通识性技能课的教学,使之具备相应学段的文化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水准;还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礼仪、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学科的教学,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修养。

以高考升学为根基,创立学校品牌;高考升学是我校现阶段赖以生存的根基。

多年来,我校在高职统考升学备考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锻造了一支过硬的教学队伍。

目前,国家对中职高考还开着一扇门,中职学生还有机会进入高校深造,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有升学意愿。

我校也紧密把握高职统考变革方向,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过线率达99,升入二类本科院校人数名列前茅的成绩,在社会上树立了一定的知名度,形成了一个叫得响的学校品牌。

二、德育工作机制上,我们以三全德育为理念,贯彻育人方针;以四育人平台为支柱,建设育人体系;以三位学生、学生干部、班主任层级考核为载体,强化育人管理;以方案制度建设为保障,健全育人章程。

通过打造四育人平台,践行三全全员、全程、全方位德育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制度为规范,以评价为手段,以培训为保证的德育机制和用文化感染人,用组织培养人,用制度规范人,用人格提升人的育人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