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学案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阿房宫赋学案

阿房宫赋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实词和虚词
2、感受课文丰富瑰丽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
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今的目的;
一、课前自主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囷囷焉(qūn)妃嫔(bīnɡ)霁(jì)颜辇(niǎn)车
B.横槛(jiàn)大笔如椽(yuán)鼎铛(chēnɡ)矗(chù)立
C.媵嫱(qiánɡ)珠砾(lì)锱铢必较(zhī)粟(sù)米
D.不辨妍媸(yán)逦迤(lǐyǐ)呕哑(ōu yǎ)缦(màn)立
解析:A.嫔pín;B.椽chuán;C.锱zī。

答案:D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

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

答案:A
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3.解析:①为“专一”;②为“统一”;③为“承担”;④为“背东西”。

答案:C
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
A.杳不知其所之也 B.齐楚之精英
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

B.的,助词;C.它,代土地。

答案:AD
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

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
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

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A
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
B.哀之,后人
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D.而复哀后人也
6.解析:C.指唐以后的人;A、B、D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

答案:C
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7.解析:A.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精英”是“指出类拔萃的人”。

D.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答案:C
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
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B.以古非今者族
C.云气不待族而雨
D.万物百族
8.解析:与题干均为“消灭,灭族”之意。

A.类;C.聚结;D.类。

答案:B
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
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C.虽董之以严刑
D.不拘于时,学于余
9.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均为状语后置。

答案:D
二、课文初探
1.用课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秦爱纷奢”的具体表现为什么?“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2)秦亡的教训是什么?“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3)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
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

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

(4)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的自取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

三、堂上演练
阅读下面的课内文言,完成1~3题(20分)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
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
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
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
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
之城郭;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
敢怒。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选自《阿房宫赋》)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实词。

(每空1分,共8分)
(1)辇.来于秦辇:(2)朝.歌夜弦朝:
(3)而望幸.焉幸:(4)韩魏之经营
..经营:
(5)人亦念.其家念:(6)使负.栋之柱负:
(7)日益
..骄固日益:(8)日益骄固.固: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虚词。

(每空1分,共5分)
(1)辇来于.秦于:(2)杳不知其所之.也之:
(3)人亦念其.家其:(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
(5)不敢言而.敢怒而:
3.请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共7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分)
译: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译:
7.(每空1分,共8分)
(1)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2)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3)幸:宠幸(4)经营:指金玉珠宝等,动词作名词
(5)念:顾念(6)负:支撑
(7)日益:一天比一天更加(8)固:顽固
8.(每空1分,共5分)
(1)于:到(2)之:到……去,动词(3)其:自己的
(4)于:比(5)而:却
9.(共7分)
(1)译:把宝鼎看作铁锅,把宝玉当作石头,把黄金当成土块,把珍珠当作砂砾,丢弃满地,秦人对
待它,也不珍惜。

(4分。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分,“逦迤”1分,“视”1分,全句大意1分)(2)译:(于是)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函谷关被攻占,楚人项羽放了一把大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
(3分。

“举”“可怜”各1分,全句大意1分)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语言表达】
1).仿照下面的短诗,以“鲜花”或“浮萍”为物象再写一首哲理性短诗。

卵石
沐浴山间溪水,
天长日久,
失去了自己的棱角。

2).下面是有关“书”的对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

①藏书楼上百花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古今学术藏满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表达】1.
鲜花浮萍
安祥于温室之中,徜徉于碧波之中,
不知不觉,随时而化,
消尽了自身的本性顿失立足之根
2.①阅览室中四季春②中外精华荟一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