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脑炎
如超过2周以上,呼吸仍未恢复,应考虑气
管切开,继续人工呼吸。
辅助治疗(维生素补充)
复合维生素B(25mg/粒)#2 3/日(饭后) 菸酸维生素E #3 3/日(饭后)
预防并发症
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尤其下肢肌力<3°,站 立困难者) 深静脉血栓预防:必须注意由于自主神经障碍引起 的心率失常及直立性低血压患者,应早期康复训练, 后者需着弹性穿筒袜。 肺动脉栓塞的一级预防:小剂量肝素5000U/次 双侧 大腿交替皮下注射Q12h;或口服华夫令,INR控制 在2.0~3.0为宜
(Enterovirus 71 brainstem encephalifis EV 71 BE)
概 念
肠道病毒 71 是一种新型肠道病毒,(EV 71)归属细小RNA病毒(picorna virus)科 肠道病毒属的RNA病毒,是手足口病的病 因之一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
Bickerstaff ER. BMJ1957;1:1384-7
1966年MaranAGD报告1例从病人体表的小疱分离出单纯 疱疹病毒(HSV),但临床不符合单纯疱疹脑炎,因此提 出将本病命名为Bickerstaff 脑干脑炎。 1978年Bickerstaff以脑干脑炎( Bickerstaff ’s脑干脑炎)为 题对本病作了第3次报道,指出病因学不仅是HSV;根据 临床急性起病,单相经过及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同时受损,提出本病属GBS亚型之一。
手足口病症状改善后3~4周内,病毒继续在粪便
内排出,此时进行病毒分离,仍有一定价值
脑脊液检查
CSF常规及生化无特异性改变,缺乏诊断价值 CSF内存在代表炎性细胞因子的α-TNF(肿瘤坏死 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及IL-6等, 大多较明显升高,对本病有诊断价值
EV71BE多数合并休克与肺水肿,但在肺组织与心肌 组织中不能检出病毒抗体,因此认为,肺水肿与休克的发 病机制,可能与延髓的脑干网状结构、迷走神经背核,孤 束核等感染后惹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与副交感系统受 抑制,引起心功能减低和血管渗透压增高而产生休克和肺 水肿;也有认为是,炎性细胞因子使肺血管渗透压亢进引 致血管性水肿
1993年Yuki等证实了Fisher综合征患者存在
GQ1b抗体阳性,同时发现3例Bickerstaff脑干脑炎
患者也显示GQ1b抗体阳性,指出二者可能属同一 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命名为Fisher-Bickerstaff 综合征的意见。
Yuki N, et al J Nerol Sci 1993;118:83-7
EV71BE的诊断
病毒学的诊断
双份血清证明血清EV71抗体明显增高(>4倍) 补体结合反应(CF)法测检抗体,由于存在各肠
道病毒间交叉反应,敏感度较低,诊断价值不高
中和反应(NT)法及ELISA法的敏感度较高
病毒分离
一般使用咽拭子培养,或粪便、小便和水疱内容
作检体培养
血液、脑脊液大多难以成功病毒分离
脑脊液:轻度细胞数增多,蛋白增高;约
1/4呈蛋白细胞分离
脑脊液IGg抗GQ1b抗体阳性率68%
平均经过1~8周病情进展达峰期,此后再经3~18
个月症状渐恢复;其中仅13%完全恢复,不遗留 任何后遗症;其余大多数病人后遗复视或/及轻度
步行障碍。
急性期过程约1/3需使用人工呼吸机
多数病人是在手足口病或/及疱疹性咽峡炎
起病后约1~5天出现持续高热、呕吐以及
肌阵挛和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神经症状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
峡炎同时发生
神经症状出现后不久,便可发生肺水肿、 休克,呼吸局促,脉搏加快及泡沫样痰等, 不少病例急骤死亡 少数病例不伴有神经症状,仅急骤出现呼 吸局促、泡沫样痰及明显心功能衰竭,往 往易被误诊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必须注 意鉴别。
BickerstaffER,Cloakepcp. BMJ1951;2:77-81
Bickerstaff 的第二篇文献对一例本病患者作了详细的
尸检,发现在脑干仅见水肿而未发现炎细胞浸润,并 在肝脏门脉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因此结合临床急性
发病及单相型经过,怀疑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GBB)的边缘疾病。改变疾病名称为:脑干脑炎 ( brainstem encephalitis)。
主体,同时累及双侧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为完全性延髓麻
痹,往往陷入频死状态;但通过积极内科治疗,多数可获 得良好恢复。
Bickerstaff在第一篇文献中,根据急性起病,单相型 病程经过和可以完全恢复等临床特征与临床相似疾病
进行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排除了脑血管病、肿瘤,代
谢性疾病和中毒性疾病,而怀疑本病是灰质炎族的病 毒感染。故根据受侵主要部位定名为“中脑炎和菱脑 炎”。
性别: 男 37 发病年龄(中间值)
女 16 40岁
前驱症状
上呼吸道炎 腹泻 其他 32(60%) 15(29%) 9(16%)
首发症状
步行障碍 复视 感觉异常 意识混浊 眼睑下垂 25(47%) 17(32%) 7(13%) 5(9%) 1 (2%)
神经系症状
意识障碍 外眼肌麻痹 内眼肌麻痹 四肢肌力低下* 面肌麻痹 延髓麻痹 眼睑下垂 53(100%) 53(100%) 29(55%) 26(49%) 22(42%) 18(34%) 18(34%)
的病原有CoXA5、9、10、16,CoXB1、2、3、5及
EV71
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多发于4岁以下的小儿
全年均可发病,以6~8月为发病高峰
早期症状
起病急,一般前驱症状有发热、流涕、咽痛、呕
吐、腹泻等
继而出现手足口病疱疹: 口腔内散在性小疱疹或溃疡,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 较少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手、足疱疹性皮疹,几个至几十个散在分布于手掌及足蹠
BickerstaffER,Handbook of clinical Neurology1978
1982年Bickerstaff和他的助手Najim A1-Din等以脑干脑炎 与Fisher综合征(brainstem encephalitis and the syndrome of Miller Fisher)为题,对18例本病的EEG、头部CT、病理 学所见进行了全面分析,推翻以前Bickerstaff自己的结论, 即否定属GBS亚型的意见,认为是由于病毒引起URI,然 后产生以脑干为中心的继发性免疫反应所致。
NajimA1-DinA, AndersonM, Bickerstaff ER,et al. Brain1982;105:481-95
1992年GhibaA等首先发现Fisher综合征具有
特异性的自身抗体-GQ1b抗体阳性
ChibaA et al. Ann Neurol 1992;31:677-9
脑干脑炎 (Brainstem encephalitis)
安徽中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 杨任民
概念
病毒或自身免疫侵犯以脑干为主体、并同时 侵犯大脑的一种临床经过严重的炎症性疾病。
脑干脑炎及其边缘疾病
Bickerstaff型脑干脑炎
急性病毒性脑干脑炎
肠道病毒71脑干脑炎 EB病毒脑干脑炎 巨细胞病毒脑干脑炎 水痘-带状疱疹脑干脑炎 乙型脑炎脑干脑炎型
Bickerstaff脑干脑炎的临床特征
前驱症状:全身倦怠、肌肉酸痛、低热等上感症状,或腹泻 早期出现嗜睡倾向
眼肌麻痹为本病主要表现,几乎见于全例,约半数有内眼肌 麻痹;约1/3以上有延髓麻痹。
小脑共济失调也是本病主要表现之一,不仅早期出现,而且 在病程中100%出现。 腱反射约半数消失,另半数亢进或正常; 约1/3以上患者Babinski征阳性 无脑膜刺激征
症状进行期的患者,必须整个病程行肺活量追迹
监测;不能行肺活量监测的儿童可经皮血氧饱和
度测定
肺活量≤15ml/kg,应开始人工呼吸,维持在以下 指标为宜:1次换气量为10ml/kg,氧浓度:25 %~30%,呼吸数:14~20次/分,呼气终末正压 呼吸(PEEP):5~7cmH2O
肺活量>10mg/kg时,可考虑开始脱机。一般先行 持续正压呼吸(CPAP)设定为5~ 7cmH2O×12h 严密观察;无呼吸困难者及PO2:80mmHg时,方 可考虑拔管。
EV71BE的发病机制
神经细胞的胞体内往往出现EV71抗原存在,提示 EV71与神经系统亲和力较高 从因EV71感染并发肺水肿死亡的小儿尸检发现,自 延髓腹侧的中部至尾部均检出EV71抗原;在大脑、
小脑齿状核、脑干、脊髓等处均有炎症反应,尤其以
脑干与脊髓的病变更显著
Kao SJ,et al. Clin Infect Dis 2004;38:1784-8
多基因性遗传有关,尚待进一步证实。
YangKD,et al. J Infect Dis2001;183:850-6
EV71BE的神经并发症临床表现
通过被EV71污染的粪-口传染或接触传染、飞沫传染 潜伏期:3~5天 前驱期(手足口病发病): 口腔粘膜、四肢末端出现小红斑、小丘疹,渐形成水 疱性病变 疱疹性咽峡炎是指在咽峡部多个丘疹、水疱形成溃疡 少数病人仅有发热或无症状感染
预防肠麻痹
肠蠕动音听诊每日至少二次;对肠蠕明显 减少者应立即先试用红霉素及新斯的明
对感觉障碍的处理
轻度疼痛:一般使用非甾体类镇痛药 顽固性疼痛:试用三环抗抑郁剂,或非麻 醉镇痛药镇痛新(pentagin)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