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案例分析

教育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2)




下面是部分老师的作法: 有些老师,随着教学改革的大趋势,要克服课上满堂灌的缺 点,大搞提问,变满堂灌为满堂问。 有些老师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思考,增加课堂上学生的活动, 可是又怕学生回答不对路,怕节外生枝影响教学进度,于是 常提问几个尖子生,在观摩和检查教学时尤其明显。 有些老师不辞辛苦,广泛搜集补充作业题,勤布置,勤批改, 勤辅导。课内时间不够用,就用课外甚至星期日的时间,学 生感到疲乏和负担重时,老师说:“你们不要厌烦,多做一 道题就多一分把握……”“老师比你们还要累,为的是什 么?”“总有一天你们会感谢我的!” 请用教学原则的要求评价这些事例。
谢谢大家!
再见!

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都是社会再生产所不可少的要素。但是人力资本和 其他资本之间又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因为人力资本源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而其他资本来源于社会生产(或自然所成)。因此,时效性、能动性、 社会性和可投资性是其显著特征。其中能动性反映在社会再生产中,人 力资本是最活跃的因素,它的开发和利用是通过自身的活动来完成的。 与物质资本相比,人力资本有明显的能动性,人力资本开发的成功,就 可能创造出超过于自身价值许多倍的效益。人力资本一旦形成并有效利 用,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直接以至决定性作用。因为人力资本提高人力 资源这个生产力发展决定性因素的知识、技术和生产能力,能使物质资 源得到充分并且有效的利用,并决定着人类文明,掌握和运用新技术的 能力。形成人力资本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是最重 要的人力投资,是形成人力资本最基本的途径。教育投资具有较高的投 资汇报率。舒尔茨指出:“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又是资本,因 为它是满足未来,或未来收入,或兼为二者的一个源泉。”形成人力资 本的关键是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与技能。
案例分析
动物学校


动物学校要招生啦!动物园的动物们奔走相告,踊跃报名。 泥鳅、松鼠、老鹰‥‥‥有幸成为首期学员。学校开设了游 泳、跳跃、跑步、飞行等课程。 开学第一天的第一堂是游泳课。松鼠、老鹰首先遭遇尴尬, 由于他们是“旱鸭子”,迟迟不敢下水,遭到了老师的训斥 和嘲笑。而泥鳅却在这堂课上出尽了风头,他以舒展自如的 泳姿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和同学们的喝彩。但接下来的课程训 练却让松鼠、老鹰扬眉吐气,跳跃是松鼠的强项,飞行是老 鹰的看家本领,跑步项目对他俩来说更不成问题。但这些训 练却让泥鳅吃尽了苦头,尤其是跳跃和飞行,是他的弱势项 目。为了提高成绩,他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个项目上。一学 期过去了,泥鳅被摔得伤痕累累,苦不堪言,虽然期间他想 放弃这两个项目的训练,在游泳这个优势项目上得到进一步 的发展,但碍于校方的规定和校长、教练的威严,打消了这 个念头。
体现了民主平等,热爱学生的学生观.成长中的
学生渴望沟通,理解和帮助,教师要从"训导者" 变为学生的知心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 性,学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下,才能唤起强烈的 求知欲,才能积极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案例】深圳特区投资于人力资本




特区创业之初,深圳主要得益于优惠政策的扶持。随着特区经济的纵深发展,各 类人才和技术的稀缺现象日益凸显。特区的决策者们很快意识到,要使深圳保持 可持续发展,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必须加快人才培 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1997年,深圳市委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特区选择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的方式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自1979年至2001年,深圳特 区累计教育投入283.3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239.23亿元,年均递增40﹪。 1997年至2001年,深圳累计教育投入197.51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投入142.68 亿元,是特区建立以来前17年财政性教育投入70.30亿元的两倍。 深圳特区在教育上的高投入孕育了教育和科技的快步发展。截止2002年,深圳 已有各级各类学校1117所,是特区建立之初的4倍多;学生64万人,比1980年 增加近40万人。近年来的学生数都以10﹪的速度递增。1999年,深圳创建虚拟 大学园。截止2002年,驻园院校已达38所,培养各类人才8000多人,在读研究 生达到4700多人;成立了29所名校驻深研究院和深圳高新区孵化器有限公司; 驻园院校共有200多个项目落户深圳,4项科研成果入驻虚拟大学园孵化器,其 中钢骨架塑料复合管、纳米粉末制备技术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发 明专利。 各类高水平人才和高新技术源源不断地涌入特区建设的各个领域,成为深圳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九五”期间,深圳综合经 济实力已迅速升居于全国大中城市前例。 (选自翟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方针》,载 2002年11月5日《中国教育报》)





该案例涉及到的是新课程理论知识,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p124 (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在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2)改革课程结构。(强调课程要适应时代要求,适应不同地区和学 生发展的要求); (3)改革课程内容。(内容要贴近社会和学生生活,要重视学生的经 验和体验); (4)改革课程的实施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5)改革课程评价方法。(传统教学评价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评价、结 果的评价,而新的评价改革则更强调发展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 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态度和能力,在评价的理念上更注重期望与激 励); (6)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课程设置作一评析。” 动物学校的课程的设置不合理。首先课程的设置不能有效促进各种动物 的个性发展。(而是要动物去适应课程)其次采取统一设置的方式,不 注重各种动物的选择与需求。(松鼠、老鹰的游泳,泥鳅的跳跃和飞行)



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学,查找教学中的不足,进 一步改进教学,对学生来讲,主要是寻找自己学习中的缺点, 如学生方法、学生策略等的不足,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进 一步指导教学,而不是衡量学生或者进行比较的工具。如果 教育评价的过程给大部分的学生带来紧张和恐慌的情绪体验, 那么这种评价就是失败的。 课程改革倡导发展性的课程评价。传统的评价过于强调评价 的选拔与甄别功能,过于注重评等、排名。我们应该把“教 师评价”改为“教学评价”,把“学生评价”改为“学习评 价”,是评“事”,不是评“人”,并借助于“这件事情” 的评价来促进“人”(如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因而, 新课程应该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 又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强调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对教 师的发展价值以及对课程本身的改善价值,倡导建立发展性 的课程评价体系。
案例分析:“排名榜”带来了什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 学生怯生生地找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老 师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 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 而眼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 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 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 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 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进行分析上述教育现象。
答:这些事例违背了:
(1)启发性原则(2分) (2)因材施教原则(1分) (3)可接受性原则(1分) (4)循序渐进原则(1分) (结合原则要求简要分析5分)
案例分析(3)

一位年轻女教师接一个大家都头痛的班。第一次进教室,学 生用“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声迎接她;黑板上则是大大 的五个字:“我们是差生!”她听着,看着,然后微笑着说: 13年前,有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山村女孩,考上了县里的一中, 但还只能编在差班。可她不服输,发誓要取得好成绩;她在 课桌上贴着座右铭“我挺棒”,鞭策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 三年后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想知道那 个女孩是谁吗?“谁?”一些学生问道。女教师还是一脸的 微笑,又略带自傲的语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 前。”“哇!”教室里有了异样的赞美声。她转过身指着黑 板上的字说:“这字写得还可以,可惜标点用错了。”“用 错了?”不少学生疑惑地重复这三个字。女教师提高了嗓门 说:“我们一齐用力把这个叹号压弯,加油,一二三!”她 一边说,一边用红粉笔把叹号改成大大的问号;接着,又说: “现在老师读这问句,请大家用我刚才介绍的座右铭大声回 答——师:我们是差生?生:不!我挺棒!“对!我们挺 棒!”教室里一片掌声。案例分析(1) Nhomakorabea


下面是李老师教《瀑布》一课的片断。 “同学们,你们见过瀑布吗?瀑布有怎样的气势?又是怎样 的令人留连忘返,想象万千呢?现在,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 观看瀑布吧!”这是李老师富有感情色彩的“导入”。 接着,李老师播放《瀑布》配乐诗朗诵的录像片,学生带着 喜悦之情进入了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当李老师讲到瀑布的 声音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风吹浪涌的情境;讲 到第一眼看到瀑布时,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惊喜的神情;讲到 站在山下仰望瀑布时,引导学生想象大自然的奇伟。 最后,教师因势设问:“为什么说这瀑布‘好伟大’呀?面 对这‘好伟大’的瀑布,我们仅仅只有赞美吗?还会产生什 么感情呢?”教师的启发诱导,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李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主要贯彻了哪几条教学原则?运用 了哪几种教学方法?并作简要说明。


李老师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主要贯彻了五条教学原则: (1)启发性原则(1分) (2)直观性原则(1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分) (4)循序渐进原则(1分) (5)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1分) 主要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 (1)讲授法(1分) (2)谈话法(1分) (3)演示法(1分) (简要说明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