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案例分析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
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
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
两位学生收起了“手”。
改用“口”。
开始互相辱骂对方。
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
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
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
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
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1)就王老师而言,其错误有三点: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
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就那位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对教师的基本的尊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
(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3)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适时地走下高高的讲台”)有些教师说,他们没有学过教育学,但一样办了几十年教育。
还有些教师说,孔子没有学过教育学但并不妨碍他成为万世师表。
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运用所学原理进行分析。
该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1)这些教师认为没有教育理论,一样可以进行教育实践,他们都忽略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实践依据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2)教育理论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意义都十分重大。
掌握教育理论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提高教育质量、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缺少理论的指导,教育实践就难以取得成效。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摸索,更有效率地实现教育目的。
3)孔子是个实践经验非常丰富的教师,但他不仅拥有经验,还有丰富的教育理论。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都是孔子总结教学经验而提出来的教学理论。
这些理论反过来直接指导了教育教学实践。
因此,真正重视教育实践的人,是不应也不会轻视教育理论的。
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
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差点被抓住。
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
小狗,小龟学会游泳,又多了一种本领,心理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很苦恼。
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90%来自汗水。
加油!呷呷!”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请根据所学的教育理论对这一寓言故事进行分析,说说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
周五下午最后一节课,在班主任老师的主持下,班里进行“选差”的民主投票。
教室里闹哄哄的,望着同学们挤眉弄眼的鬼脸和似乎暗示着什么的手势,我无奈的闭上了眼睛。
真的,我不明白这样的评选究竟又什么意义。
人各有志,让他们折腾吧,我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那几道数学题。
投票结束,班主任一身正气地走上讲台,当场唱票,宣布评选结果。
“纪律最差,孙晓梅,32票;劳动最差,王信,一共30票,不少啊;礼貌最差,郭大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习最差,李立,铁证如山;……。
”老师的声音像是从地狱里发出,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放学了,一切都在喧嚣中结束了。
那些当选最差的学生,谁也不肯回家。
男生的眼中燃烧着怒火,女生则已经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了。
望着窗外朦胧的雨色,我只觉得一股说不清的滋味涌上心头。
突然,鼻子一酸,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我不明白,老师的“选差”究竟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这种“民主投票”又究竟能达到什么目的。
我要转学,我要退学,我宁愿做一个文盲,也不愿回到这样的班级和学校。
试运用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知识,说说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该教师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不具备高尚的师德,没有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起来。
这种行为严重伤害了学生学习的自尊心。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段,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
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近20年来,为了搞教育科研,我又如饥似渴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美学,还阅读了许多中外教育家的论述,做了不少卡片。
学习对一个教师来说是永无止境的追求。
我常常用屈原的话来鼓励自己,“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1、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知识结构?2、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能力结构?1、宽广的文化修养和精深的专业知识一个好教师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
为此,教师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知识性、表述性的错误。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能从整体上系统把握,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具体来说,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1)通识性知识:教师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自然学科、人文社会学科、人文艺术学科等。
(2)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德育论、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3)学科知识:学科知识是教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的主体。
教师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和学科框架以及探究或思维的方式,还要了解和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与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的联系。
4)学科教学知识:具体表现为教师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掌握所教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方法与策略,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学科内容时的认知特点,掌握针对具体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的方法与策略2、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
(1)课程开发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具备全面掌握并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要能够全面地理解教材,弄清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达到懂、透、化的程度。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对教材进行科学的组织加工,选择和运用最佳的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易理解和感兴趣的形式来进行知识的传授。
在此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
其次,能针对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诸多的现实条件,适当改造教材内容,包括编写地方性教材,使教学内容真正符合学生的要求。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师教育活动成效的直接因素,表达可分为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两大类。
语言表达特别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着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3)组织管理能力。
为保证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师需具有多方面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确定符合实际活动的预期目标,拟定周密的工作计划,根据课堂情境的变化,迅速调节和完成计划,机智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如班级管理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外活动管理能力等。
(4)自我反思与教育研究能力: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自我反思。
教育研究能力主要是指能够应用教育科学理论和调查、实验等方法,立足对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反思与探究,以达到改进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种综合能力。
5)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6)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
教师只有具有信息能力,也才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指导学生去独立地获取知识。
李老师是新从师范学院分配到学校的大学毕业生,刚刚参加工作,对如何管理好班级没有什么经验。
他于是向老前辈王老师请教。
王老师说:“对于一个老师来说,最重要是如何给学生一个下马威,建立自己的威信。
”王老师还举了一个大多数老师如何对待上课讲话学生的例子。
他说如果有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眼光扫巡后还不自觉停止,就把他请到办公室去,以免影响别的同学,同时又可杀一儆百。
老师对请到办公室的学生开始都不理睬他,这叫“冷处理”。
学生呆在成人堆里,不久便会不自在,开始焦虑,渴望回到同学中去。
这时教师再开始处理问题。
在“你觉得你今天犯了什么错误?”这个问题的回答上,如果学生表现出不认错、不合作的态度,教师惯用的一招就是找来一份报纸,让这个学生从开头读到尾,“你不是喜欢讲话吗?今天让你讲个够。
”不念完报纸,学生当然也不能离开教师的办公室。
下面一个步骤就是老师跟学生订处罚条约。
“如果下次讲话被我抓住了怎么办?”学生为了急于离开办公室,会胡乱想出一些自我惩罚的办法,如写检讨、自己打自己嘴巴等等。
通过这样的处理,班里会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敢犯这样的错误。
学生都服服帖帖的。
你对案例中这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什么看法?该做法会带来哪些危害?请你谈一谈如何树立教师的权威。
学生有受尊重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和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罚站、念报纸等行为是不尊重学生社会地位的行为。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习惯于“教导”,而不习惯于平等地与学生交流;习惯于发号施令和监督处罚,不习惯于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由于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我国的学生很多具有自信不足,主动性、独立性、自觉性和进取性不足的弱点,而这些特点是现时代非常需要的品质。
教师的权威并不是教师个人的主观感觉,而是学生对教师道德的肯定、知识的折服和感情的依恋。
教师只有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才会把“权威”奉献给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