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三个表达式的半成品的填空。尝试让 学生用 For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并通 过调试运行程序,深化对累加器和逻 辑判断控制循环结构的技巧。
教师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 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协作学习。
教师将已完成的 VB 程序发给学 生(程序中已将界面制作完成),引导 学生小组内探讨实施循环结构的程序 代码,辅导学生上机运行调试程序, 引发学生对于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 识。
种。它对于提高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 for 语句实现循环结构,是实现循环结构的语法之一。因此,学好本节 会使学生对循环有一个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为以后的灵活运用循环结构实现算法解决问题打 下基础。
2.学情分析
学生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顺序、分支结构程序,为学习循环结构程序打好了
异。
基础任务
列举一系列 for 循环语句的典型 任务二:分组讨论 通过“陷阱”, 错误,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深切 深化理解语句格式
感受循环结构中初值、终值和步长的
提高任务 拓展任务
学生分组协作,完善半成品,计算 三个表达式的值。
给出实际应用“植树问题”引导学 生分析问题,构建数学模型。
关系,以及对循环的控制作用。 引导学生分组协作,分别完成对
For i=1 TO 15 Step 5
t=t+i
Next i
该程序段运行后,t 和 i 的值分别为( )
(A)31 15
(B) 18 15
(C) 18 16
3.由 for k=35 to 0 step 3:next k 循环语句控制的循环次数是(
A.12 B.0
C.-10
D.-11
(D)19
(D) 34 21 )
(3)学会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控制循环次数。
(4)学会分析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所
遇到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循环结构求解问题的基本过程。
(2)在编程实践中,进一步掌握调试、运行程序的方法。
(3)针对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基础;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思维基础和编写调试程序能力;学生善于和同学交流,能够
虚心学习他人长处;
存在的问题: 知识逻辑性强,较为枯燥,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的能力, 存在较大差异。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循环结构程序控制的基本思路。
(2)掌握 For 语句的语法规则。
(1)在小组合作、探讨交流过程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创新思维与进取精神。 (2)联系实际应用“植树问题”,渗透“持之以恒,积少成多”的学习精神,增强环保意
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 (1)For 语句编写程序实现循环结构的过程。
(2)设置初值、终值、步长值控制循环次数。
(3)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编写循环体的代码。
《For 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课题摘要 学科 单元
课程名称
信息技术 《算法与程序设计》第 四章第三节 《For 循环语句》
学段 教材版本
年级 高一 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分支结构的程序设计》的基础上。循环结构是
一种在实现算法、点: (1)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编写循环体的代码。
二、教学环境选择
√□简易多媒体教室
□交互式电子白板
□网络教室
□移动学习环境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信息技术使用说明
情景引入
“猜数游戏”
VB 开发制作一“猜数游戏”
学生利用 VB 实现所需功能,引出
for 循环语句,对比实现同样的功能
任务一:在窗体上,输出 5 个 1 的顺序结构和循环结构的程序效率差
四、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方式与工具
√□课堂提问
√□书面练习
√□制作作品
2.评价量表内容(测试题、作业描述、评价表等)
课后练习:
1.下面程序段执行后,x 的值是(
)
x=0
□测验
□其它
For i=1 To 20 Step 2
x=x+i\5
Next i
(A)16 2.有如下程序段:
(B)17
(C)18
t=0
五、备注 所教学生中,只有小部分学生以后可能从事程序开发,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主要是教给
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让学生体会发现问题寻找解题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的完整 过程。教师应该列举与学生实际学习与生活相关的示例,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逐渐 体会到其中的快乐。
教师实时关注每一小组中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融入到小组活动中, 形成健康活跃的课堂氛围。 备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参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修改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