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课堂,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高时效的社会,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適应时代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发挥语文的智育功能,健全学生的品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着重介绍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标签:初中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学习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在日常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当以践行“语文核心素养”为指向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把学生培育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出一份力。
一、挖掘课文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美是人在主观情愫的牵引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评判,源自心灵的感受。
“美”能够净化心灵,美化妆容,是最真实,最纯粹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人文底蕴”中的组成部分。
语文教师要深度挖掘教材中美的素材,让学生感受美,参与制作“美”,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不可否认,当下畸形文化横行初中校园,初中生谈论的不是诗词书画、健康生活,谈论更多的是网络游戏、低俗网站,低级趣味正在腐蚀着祖国的接班人,因此,初中语文课堂进行美育渗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刻不容缓。
在教学《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时,为了让学生感悟课文的美,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语文教师首先将课前准备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与紫藤萝有关的风景图),并且配合一曲悠扬的音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语文教师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并且让学生闭眼去感受,脑海中构造紫藤萝的画面。
3.请几个学生在课堂阐述自己脑海中的紫藤萝瀑布,由师生共同点评,给予赞扬。
4.留下课下作业,仿写一篇写景状物的作文,字数不限,题材不限。
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上的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对课文的意境再造,构造唯美情境,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所表现的意境美;第二环节,语文老师的“美”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文字之美和情感之美;第三环节,学生阐述感受到的紫藤萝瀑布,进一步强化自己感受到的美,师生进行点评,给予适当的评价,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环节,对课文进行仿写,让学生参与制作美的过程,趁热打铁将学生的感悟升华,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帮助学生树立高雅的生活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材中的选文是编者们经过反复比较选定的,大部分都是文质兼美之作,所以,课文中的美比比皆是,语文老师是善于挖掘课文之美,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打造灵性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学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要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平衡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打造灵性课堂,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
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一直是语文教育者热议的话题。
让学生学会学习,一定要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内部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养成“善学”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驿路梨花》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以群体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实现有效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从而实现课堂的灵动。
具体应当这样开展:
课堂上进行合理分组,并且给每个小组配置一个有责任心的组长。
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1.小组成员独立朗读本篇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词,用组员互助或查工具书的方式,达到全部认知的程度。
2.画出文中自己认为美的语句(包括自然美与人性美),分析美的理由,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画出能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认真讨论,说说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完成任务后,由小组组长整理学习成果,呈报给老师。
老师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将每个小组的成果呈现出来,师生共同进行点评。
本堂课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学生有针对性、目的性的去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有了更广的学习空间,能够畅所欲言,学生的思想“活”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跃起来了。
学生在这样灵动的课堂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养成“善学”、“博学”的学习态度提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巧用问题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实践创新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当应当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大胆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给学生一个自主思考的学习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西游记》“三打白骨精”精选片段时,语文教师可以将课下准备的影视剧片段在课堂上放映。
让学生根据影视剧片段和原文进行对比,设计以下问题:
1.电视剧里的一些情节和内容跟原著有些出入,电视剧为什么不照搬原著,而是选择改编呢?
2.电视剧改编原著情节的理由是什么?你更喜欢原著还是电视剧的情节?
3.如果你是导演,你会怎样拍摄?请说明理由。
这些问题极到的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他们迫不及待地投入讨论。
他们在课堂上围绕着提出的问题侃侃而谈,提出自己的观点,批驳对方的观点,针锋相对。
整个学习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帮助学生树立的合作意识,实在是一举多得。
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之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重要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应当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风向标,发展学生的智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将学生培育成适应时代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小燕.浅谈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6).
[2]刘晶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构成[J],教育探索,2016(11).
[3]张一山.语文教学要落实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从两节课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真正取向[J],语文知识,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