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七律•长征》是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
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对中国革命史有了一些粗浅的理解,本次教学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关于陌生的时代背景、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的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教学中可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而自读、自悟是学生阅读的基础。
因此,阅读教学要在教师有效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以读促讲”的目的。
长征的历史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教师的“讲”显得“生搬”,只有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才能达到“入情入境”的效果。
本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以读为本,读中积累;以读促讲,读中内化”的教学理念。
巧妙地结合影音、图片等信息技术手段,给学生视听冲击,紧抓诗眼“难”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运用“画一画、记一记、读一读”等多种方法深化对文章的理解,进而更深刻地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难点:1、读懂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解题导入【课件播放《长征》歌曲】同学们,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叫《长征》。
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说:“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
”在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神话。
【课件出示课题】同学们,这是地球的红飘带——七律•长征;这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七律•长征;这是前所未有的神话——七律•长征。
同学们,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而毛泽东主席仅用56个字就概括了一切。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主席的满怀豪情吧!设计意图:激情澎湃的歌曲,动情的导入语,加上层层深入的朗诵,不仅渲染了气氛、营造了情境,而且将学生迅速带入了那艰难困苦的长征岁月,为学习诗文做好了情感铺垫,学生因此会产生了解长征、阅读诗歌的欲望。
二、初读全诗,整体感知【课件播放文本配乐朗诵音频】同学们,听了这首诗,长征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学们,请自由朗读诗文,再谈读后感受。
提示:联想画面,试谈感受。
同学们,请结合自学提示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1、轻声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互评,纠正读错的字音。
同桌试着解答一下对方不懂的问题。
3、全班汇报交流,读准词语,理解不懂的词语。
】同学们,任务完成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提示:读准平舌音“索”。
同学们,快乐写字的时间又到了。
【课件出示会写字】同学们,认识它们吗?自己打打招呼。
同学们,能给它们口头组组词吗?谁来试试?同学们,请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看看书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预设:“崖”字下部被包部分是两个“土”;“渡”字右部被包部分上面是“廿”,不是“艹”。
同学们,现在老师来范写“崖、渡”,你们跟着书空。
【课件依次播放动态笔顺】同学们,请练习临写,写完后同桌互相看看,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同学们,谁来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分享?【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其他同学评议。
同学们,请借助工具书和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逶迤、磅礴、等闲、乌蒙、细浪等。
】同学们,请大声齐读生词。
同学们,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同学们,谁来读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提示:字音、语调、韵律。
同学们,请默读课文,思考:诗中描写了长征的哪些场景?你有哪些疑问?做出标注。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通过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想象诗中描写的场景,对学生前一环节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三、熟读全诗,了解文体同学们,请自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上记号,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着理解,在小组内交流。
同学们,你们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吗?让我们来看看相关链接吧!【课件出示文本资料袋】小结:同学们,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一年来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他满怀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诗篇。
同学们,“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
格律较严,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字的平仄也有规定。
“长征”是这首诗的题目。
诗中两句为一联,分别叫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促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距离学生较为遥远,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较陌生,通过交流背景资料,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有助于理解这首诗。
了解七言律诗的结构特点,积累文学常识。
四、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同学们,请自读诗歌,注意节奏、重音、韵脚、感情等。
同学们,请同桌互读互评。
同学们,谁来展示展示你的精彩诵读?老师点拨预设:【课件出示:七律•长征红军/ 不怕// 远征/ 难,万水/ 千山// 只/ 等闲。
五岭/ 逶迤// 腾/ 细浪,乌蒙/ 磅礴// 走/ 泥丸。
金沙/ 水拍// 云崖/ 暖,大渡/ 桥横// 铁索/ 寒。
更喜/ 岷山// 千里/ 雪,三军/ 过后// 尽/ 开颜。
】同学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吧。
提示: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感受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吧!【课件播放《长征》歌曲】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指导学生有个性地朗读课文,传递用心读的理念,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总结全诗,积累语言同学们,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礴,格调高昂,向我们展现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幅幅图画,下节课我们将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篇课文。
同学们,课下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设计意图:回顾、整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提升学生思想感悟。
布置朗读、背诵任务,为下节课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第二课时一、回顾诗歌,感情朗读同学们,上节课你们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谁愿意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分享?预设:【课件出示:我知道这首诗写于长征期间,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途中红军战士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同学们,请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设计意图:教师用语言调动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简述诗歌的时代背景,使学生感知诗歌在特定历史情况下所蕴含的情感,为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奠定基础。
二、研读全诗,感悟情感1、学习前两句诗。
同学们,请快速读课文,用一个字概括红军长征给你的印象。
预设:一个“难”字概括了长征途中的自然环境和敌情分析。
同学们,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红军有没有退却?从哪里可以断定?体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和意志?预设:【课件出示: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可以断定红军面对困难没有退却,体现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同学们,你能带着对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之情来读读前两句吗?【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等闲”是什么意思?加上一个“只”使你体会到了什么?预设:【课件出示:“等闲”指把困难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加上“只”字写出艰难险阻在红军眼中是非常平常的。
】同学们,经历万水千山却只当作是平常事,那“万水千山”是一万条河、一千座山吗?诗中写了哪些山,哪些水呢?在诗中圈一圈,把山、水圈出来。
(作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山和水: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同学们,我们到地图上去找找看。
【课件出示红军长征地图】【课件圈出:五岭、乌蒙山、金沙江、大渡河、岷山。
】【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两句诗?要读出红军的英勇无畏。
同学们,一起来读读吧。
同学们,红军把什么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谁能把两句诗连起来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红军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
)同学们,这“万水千山”真的是等闲小事吗?让我们读读下面的诗句,边读边想,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同学们,请带着你们的体会练习朗读前两句诗。
2、理解第三到第六句诗。
同学们,请自读第三到第六句诗,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试着理解,并在组内交流。
【课件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句诗?【课件出示五岭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红军要攀越的五岭,绵延数千里,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逶迤) 怎样理解“逶迤”?【课件圈出:五岭逶迤】同学们,自己读读,体会红军的难。
同学们,诗中说“五岭逶迤腾细浪”,“细浪”是什么样的?在纸上画画。
【课件出示“细浪”图片】你体会到了什么?同学们,“五岭逶迤”要读得重而缓,突出红军长征的“难”。
“腾细浪”要读得轻快而高昂,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信心。
点拨:通过朗读语气的轻重缓急来表达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同学们,请借助图画,带着感情练习朗读。
【课件出示:乌蒙磅礴走泥丸。
】同学们,谁来读读这句诗?【课件出示乌蒙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高大的乌蒙山,可在红军的眼里,它只是脚下的泥丸。
谁能再来读读?同学们,再大的困难都被红军当作等闲小事,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课件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同学们,“乌蒙磅礴”要读得比“五岭逶迤”语调稍高而缓,突出再大的困难红军都遇到过,“走泥丸”要带着不屑一顾的语气去读,让人感觉到红军战士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
【课件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
】同学们,“金沙”指什么?“云崖”指什么?提示: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理解。
预设:【课件出示:“金沙”指金沙江,“云崖”指高耸入云的山崖。
】同学们,水拍山崖怎么会暖呢?听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
【课件出示金沙江图】同学们,这就是险峻的金沙江。
当时敌人狂妄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
你们知道红军是怎样渡过金沙江的吗?【课件出示资料袋:金沙江两岸高山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戒备森严。
我们的红军战士足智多谋,一面假装攻打昆明,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部队悄悄到绞车渡袭击,缴获渡船,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已安然离开,敌人只能“望江兴叹”,我军个个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