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组别:中职组口高职组■专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方案设计专家组组长:温涛专家组组长手机:___________方案申报单位(盖章):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方案申报负责人:温涛____________联系手机:___________________邮箱号码通讯地址:大连市软件园路8号A3-209邮政编码:116023申报日期:2015 年8月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竞赛项目方案一、赛项名称(一)赛项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二)压题彩照(三)赛项归属产业类型电子信息产业(四)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一计算机类一计算机网络技术(110202)二、赛项申报专家组三、赛项目的通过竞赛,考核学生对智慧园区网络的拓扑规划能力、IP地址规划能力、有线无线网络融合能力、IP通信网部署能力、数据中心搭建与实施能力、云计算网络的规划及实施能力、出口规划与实施能力、设备配置与连接能力、服务的搭建与调试能力、应用的接入与测试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推进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网络工程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有效幵展实践性教学,促进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四、赛项设计原则(一)确保公幵、公平、公正是赛项设计的第一准则严格遵守大赛制度文件,规范赛项设计、组织、实施各环节流程,确保赛项公幵、公平、公正。
(二)赛项关联专业覆盖面广全国1327 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院校超过1000 所,专业覆盖率超过75%。
赛项覆盖院校多,具有较好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三)赛项关联技术是实施“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支撑;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应用,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产业新生态体系,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基础。
(四)赛项关联岗位群人才需求量大赛项主要关联计算机网络行业3 个核心岗位群:网络组建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建网)、网络安全与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岗位(管网)、软硬件及网络应用系统实施与维护技术服务岗位(用网)。
随着国内信息化产业的迅速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和数据业务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将对网络技术服务行业带来新的契机。
市场对网络构建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络运维师等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和人才缺口巨大。
(五)围绕行业核心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考虑未来计算机网络行业新技术、新标准、新规范的发展趋势,设计竞赛内容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行业建网、管网、用网三个核心岗位群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及数据中心、云计算网络等新技术发展趋势,赛项设计一个智慧园区网络设计、构建、维护项目,根据给定项目需求,完成一定规模的智慧园区网络,符合数据中心需求的绿色、可靠、安全、智能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规划、IP 地址规划、设备配置与连接、云计算网络的搭建及配置、无线网络搭建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施工及管理、网络性能检测等, 同时考察学生的快速学习和应用能力。
(六)结合赛项竞赛内容,在主流网络设备厂商中选择主流、先进、通用性强的技术平台在设计赛项竞赛内容时,综合考虑对应的技术平台的可行性、稳定性、通用性和院校保有量。
竞赛内容不绑定某一品牌技术平台,由大赛组委会确定赛项技术平台。
五、赛项方案的特色与创新点(一)适应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城市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发展实际设计竞赛内容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日趋成熟,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催生了新的业态和模式,智慧城市概念的落地使我们工作、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更加便捷。
与此同时,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的发展对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智能性、传输速度等带来更高的要求。
赛项内容设计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实际,设置了包括数据中心网络、云计算网络、智慧园区网络、IPV6 网络、无线网络等内容,更好地引导院校紧贴网络工程前沿技术和生产实际,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二)竞赛过程安排更加公开,广泛吸纳行业、企业、院校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在赛项设计阶段,面向大量行业、企业和院校开展广泛调研,就赛项各个环节吸纳意见,使赛项更加符合产业实际,在参考院校实际的前提下更能引领专业改革和发展。
在赛项实施阶段,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对可以公开的内容及时向院校和社会公开。
比赛过程进行实时直播,接受社会监督。
(三)依托大赛资源,开发符合行业标准,契合课程标准,突出技能特色,展现竞赛优势,体现先进教学模式的共享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资源,对赛项资源进行可教学化改造,包括竞赛项目讲解与分析、课程教学资源库、立体化教材三部分。
竞赛项目讲解与分析对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赛题进行综合分析,并以微课形式对历年赛题的知识要点、技能要点、评价指标和训练大纲进行讲解。
课程教学资源库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资源,对赛项资源进行可教学化改造,幵发对应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方案、教学案例(项目)、试题库等。
立体化教材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结合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资源,幵发对应的立体化教材,包括教材、教学课件、核心知识点微课程等。
六、竞赛内容简介(须附英文对照简介)参赛队根据给定项目需求,完成一定规模的智慧园区网络,符合数据中心需求的绿色、可靠、安全、智能的计算机网络拓扑规划、IP地址规划、设备配置与连接、云计算网络的搭建及配置、无线网络搭建与调试、网络综合布线施工及管理、网络性能检测等,同时考察学生的快速学习和应用能力。
在竞赛中,学生根据现场提供的中文或简单英文技术文档完成新技术或新特性的简单配置和应用。
Accord ing to a give n project, teams n eed to complete a certai n amount ofwisdom park n etworks. The n etworks n eed to meet gree n, reliable, safe and intelligent characters of data center . The teamsn eed to complete n etwork topology pla nnin g, IP address pla nning, equipme nt con figurati on and conn ecti on, cloud comput ing n etwork building and configuration, wireless network building and commissi oning, n etwork cabli ng con structi on and man ageme nt, n etwork performa nee testi ng. The competitio n also exam ines stude nts ' quick lear ning ability and applicati on ability .In the competitio n, stude nts studied and ability to lear n quickly. In the competitio n, stude nts n eed to complete con figuratio n andapplicati on of new tech no logy and feature.七、竞赛方式(含组队要求、是否邀请境外代表队参赛)(一)本赛项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须为同校在籍高职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最多2名指导教师。
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统计竞赛队的总成绩进行排序。
(二)本赛项不邀请国际团队参赛,但将推荐优秀赛对参加相应的国际赛事。
(三)本赛项设单一场次,所有参赛队在现场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在4小时内相互配合,在设备上完成计算机网络搭建和调试,最后以设备配置文件、提交的截图、文档和竞赛作品作为最终评分依据。
八、竞赛时间安排与流程九、竞赛试题见附件。
十、评分标准制定原则、评分方法、评分细则(一)赛卷满分为1000分。
参赛队最终成绩按照实际得分的1/10 折算成百分制。
(二)竞赛设置裁判15人,包括裁判长1名,裁判14名。
其中加密裁判2人,现场裁判2人,评分裁判10人。
(三)竞赛采取三层加密。
第一组加密裁判组织参赛队选手第一次抽签,抽取参赛编号,替代选手参赛证等个人信息;第二组加密裁判组织参赛选手进行第二次抽签,确定赛位号,替换选手参赛编号;第三组加密裁判对各参赛队竞赛结果进行加密,替换赛位号。
三层加密信息由不同加密裁判密封后保管,在评分结束后开封统计成绩。
四)竞赛对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采取客观性结果评分。
采取分步得分、累计总分的计分方式。
各环节分别计算得分,错误不传递,按规定比例计入团队总分。
根据赛题情况划分模块,每两名裁判负责一个模块进行独立评分,取两名评分裁判的平均分作为该参赛队该模块的最后得分。
两名裁判评分差距超过5%寸,由裁判长主持复核。
裁判长在竞赛结束18小时内提交评分结果,经复核无误,由裁判长、监督人员和仲裁人员签字确认后公布。
(五)裁判长正式提交评分结果并复核无误后,加密裁判在监督人员监督下进行三层解密:竞赛作品编号到工位号解密;工位号到参赛编号解密;参赛编号到参赛队名称解密。
(六)为保障成绩评判的准确性,监督组对赛项总成绩排名前30%勺所有参赛队伍的成绩进行复核;其余成绩进行抽检复核,抽检覆盖率不低于15%(七)监督组在复检中发现错误,需以书面形式及时告知裁判长,由裁判长更正成绩并签字确认。
如复核、抽检错误率超过5%裁判组需对所有成绩进行复核。
(八)在竞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不服从裁判裁决、扰乱赛场秩序、舞弊等行为的,由裁判长按照规定扣减相应分数,情节严重的将取消比赛资格,比赛成绩计0分。
(九)评分标准:十一、奖项设置本赛项奖项设团体奖。
设奖比例为:以赛项实际参赛队总数为基数, 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分别为 10% 20% 30% (小数点后四舍五入)获得一等奖的参赛队指导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十二、技术规范参赛代表队在实施竞赛项目中要求遵循如下规范:十三、建议使用的比赛器材、技术平台和场地要求(一)竞赛软件平台一一标准软件平台竞赛将提供计算机,并部分预装Win dows 8 Microsoft Office 2013、Adobe Reader、QQ PICPICK等常用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