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探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探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探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
摘要: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迅速,相对于传统的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有着极
强的工业化特点,因此被大大采用。

通过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剪力墙能够大大的提
高施工效率,以此来更快的完成是施工,为我国的国民生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剪力墙设计
一、重要性分析
剪力墙结构是应用范围较广的承重体系,是纵向与横向的钢筋混凝土墙的结合,因能承
受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力而得名,同时还能制约建筑在水平方向上产生的力。

而当剪力墙
应用到装配建筑由于是模块化作业,因此其施工过程主要集中在前期的预制件,节点的设计
和最后的安装组合。

而剪力墙成为了整个预制体系的承重关键,因此剪力墙的的设计是及其
重要的,决定着整个建筑的合格与否。

二、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做好参数标准的把握
首先,计算振型数。

通常来说,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应计算较多的振型数,要做好质
量系数的把握,保证能够超过最初设定的数值,以此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对于
振型数的选择,应结合建筑类型确定。

其次,计算墙体竖向分布筋配筋率。

一般来说,配筋
率大小多以实际配筋率为主,以此减少整体计算结果的偏差。

若未按照实际配筋率开展计算,极易造成受弯钢筋数值变化。

最后,确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数。

从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践来说,结构计算参数的确定,最小地震剪力系数为核心标准,产生的抗震作用,多被用于衡量抗压性和稳定性。

通常来说,低烈度区,较高的房屋建筑物底部,其最小地震剪力系数,通
常小于设计要求。

做好平面结构布置
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要做好平面结构布置。

具体布置时,坚持整体性原则进行把控,并且做到简单且均匀对称。

布置剪力墙,按照沿着周围布置的原则操作,实现增强结构整体
抗扭转能力的目标,对于结构质量中心,要保证其和结构刚度中心有效重合,当遇到地震情况时,实现减少扭转力给结构造成影响的价值。

合理布置竖向结构
一般来说,建筑的竖向刚度,多被竖向受力构件多次转换影响。

基于此,通过适当增加
剪力墙转换层垂直结构的方式,保障剪力墙的稳定性。

对于刚度的控制,从控制剪力墙转换
层传力模式的角度入手,保证从上到下传力路径相同,以免发生水平方向的多级转换,避免产生多次转换次梁的情况。

选择转换梁上层墙体位置以及中间支柱中,设置孔洞,达到增强竖向承重的效果。

若想保证多级转换,确保传力方式相同,那么要在转换层主体结构内,设
置竖向抗侧力构件,以此确保剪力墙整体结构的性能,使其达到稳定性以及牢固性的要求[2]。

做好连梁设计
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连梁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控制由于剪力墙水平力作用,造成的
墙肢变形,确保建筑剪力墙整体的安全性,所以有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开展建筑剪力墙结
构设计时,需要重视连梁的设计把控,保证连梁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开展建筑剪力墙结
构设计时,对于超筋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具体如下:
①调整建筑剪力墙连梁弯矩以及剪力塑性。

②按照实际情况,来控制连梁界面高度。

③若连梁被破坏后,如果剪力墙竖向荷载,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则可以不设置连梁,通
过优化墙肢配筋的设置,增强整体的性能 [3]。

做好细节的优化
首先,约束边缘构件。

通过实施约束措施,能够实现对剪力墙承载力的高效把控。

使用40% 以上的约束力,便能够增加剪力墙的承载
力;使用 20% 的约束力,能够实现增强抗震性能的作用。

基于此,具体设计时,要合理
选择边缘构件。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宜遵循如下原则:若底部加强部位设计的轴压比,其
没有达到规范标准,那么要增设构造边缘构件。

若超过规范标准,则采取增设约束边缘构件
的措施。

其次,进行强度以及性能的优化设计。

按照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配筋率达标。

具体实践中,结合抗震作用,合理控制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数量,保证建筑整
体的性能 [4]。

最后,做好延性处理。

开展延性设计,要运用均衡布置以及对称设计等方法,增强剪力墙的支撑能力,保证结构的性能。

合理应用 BIM 技术
目前来说,装配式建筑逐渐推广,同时 BIM 技术也成为了推广应用的重点设计设计,逐
渐被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

从 BIM 技术的应用实践来说,在结构设计方面,能够为设计人员
提供协同设计的平台,为设计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发挥技术的优势,设计人员要掌
握 BIM 技术的运用方法和要点,提高建筑设计的效率。

三、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荷载的取值
一般来说,装配式建筑的自重,相比现浇结构要大,具体表现为预制非承重墙体密度以
及楼板自重。

住宅建筑中的非承重墙,多选择多孔砖材料或者加气混凝土砌体,容重范围为
8~14kN/m3。

同时装配式建筑很多构件为预制,比如围护墙,集成了窗框材料和饰面材料等,同时要达到吊装作业和运输作业等基本要求,因此多设计为配筋混凝土结构,容量选择为
25kN/m3。

通常来说,住宅建筑开间多设计为 3300~4000mm,建筑楼板厚度可以选择其跨度
的 1/40-1/30,具体为100~120mm。

建设的装配式建筑,因为建筑楼板设计为叠合板,按照
现行的规程,叠合板预制板的厚度要大于60mm,同时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要超过60mm。

剪力墙设计
基于施工便利的前提,预制剪力墙通常为 300mm 模数,对于预制剪力墙,要做好长度
的控制,单片墙重量要小于 5t。

若为现浇结构,当剪力墙的厚度设计为 200mm,那么构造
边缘构件的长度可以选择为400mm;如果存在转角墙或者翼墙,那么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可以选择为 300mm。

设计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对于边缘构件的长度,在取值时,要综合分析
水平钢筋的直径以及锚固长度。

按照图集,预制墙身中使用的水平钢筋材料,应用在现浇段中,设计的直锚长度要超过1.2LaE;若为 U 形锚,则要超过 0.6LaE;若为 135°弯钩,那么要
超过LaE。

举例 135°弯钩锚固,按照抗震等级二级设计,若使用的混凝土强度为 C35,使用
直径大小为12mm 的三级钢,那么预制墙身水平钢筋的锚固长度,即LaE 为37d+10=454mm。

若设置一字墙,如果构造边缘长度依旧选择 400mm,那么预制墙体的水平钢筋则会突出。


果设置为翼墙或者转角墙,设计的 T 形边缘构件以及 L 形边缘构件直段长度(S)参数为
300mm,单边现浇长度参数为 500mm,虽然锚固长度可以达到要求,不过考虑施工工序特点,
作业时水平钢筋会进入边缘构件的核心区域,增加了作业困难。

因此,开展剪力墙拆分时,
要做好实际情况的分析。

四、结束语
现代化建筑建设中,剪力墙结构的应用不断增加。

基于建筑建设质量与安全标准不断提
高的背景,通过结构的优化设计,增强建筑的整体性能,避免建筑设施出现开裂问题或者其
他问题,确保整个结构的承载力。

综上所述,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实践中,要严格按照规范
标准,做好设计要点的把控。

文中结合具体实践,总结了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注意的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徐海 . 装配式建筑发展分析及政策探讨 [J]. 住宅与房地产,2019(30):16.
白冬梅 . 装配式建筑发展思考及建议 [J]. 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31.
徐有明 . 实例探析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要点 [J]. 智能城市,2018,4(19):28-29.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
2016[S].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金勇,程才渊.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与主框架的连接构件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2008(4):42-46.
刘腾蛟,唐晓.墙板与钢结构连接方法总结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6,23(6):143-14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