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会考必背

高中生物会考必背

必修二 会考必背知识点第四章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生物变异的来源 一、基因重组1、概念: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导致后代不同于亲本类型的现象或过程.2、来源:自由组合,发生于减Ⅰ后期交叉互换,发生于减Ⅰ前期(四分体时期)3、意义: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基因重组的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多样性,为动植物育种和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或过程.2、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进化和选育新品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类型:形态突变(果蝇红眼变白眼),生化突变(人类苯丙酮尿症),致死突变(镰刀形贫血症)4、特点: 普遍性,多方向性,稀有性,可逆性,有害性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5、诱变因素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6、机理:由于某些因素的作用,引起碱基对的缺失、增加或替换,使DNA 分子中的核苷酸顺序发生改变,其对应的mRNA 的碱基顺序也随之发生改变,导致由mRNA 翻译的蛋白质出现异常,最终表现为遗传性状的改变.三、染色体畸变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缺失:片段的丢失(猫叫综合征) 重复:片段的增加(果蝇棒眼)倒位:片段的正常顺序发生180度颠倒 易位:某片段移接到另一非同源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整倍体变异:(增加或减少)非整倍体变异:(少一条,特纳氏综合征;多一条,唐氏综合征)四、染色体组: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全部染色体.二倍体: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数超过两个的生物. 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第二节 生物变异在生产上的应用 2、多倍体育种方法:3、单倍体育种方法:4、转基因技术概念: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手段,将某种生物的基因(外源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中,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新性状的技术。

(实例:转基因大豆)5、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1)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2)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本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

(3)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例题:下图中A-E表示几种不同育种方法甲A.乙B. ①③①C. AABBDD ×RRABDR AABBDDRR普通小麦黑麦不育杂种小黑麦DDTT ×ddtt F1F2能稳定遗传的D.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抗锈病易染锈病①②③DDTT ×ddtt F1配子幼苗能稳定遗传的E. 高秆矮秆矮秆抗锈病的品种抗锈病易染锈病F. 其它生物基因植物细胞新细胞具有新性状的植物体①A:克隆B:诱变育种C:多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E:单倍体育种F:转基因技术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第一节 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 1、生物多样性及统一性的实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进化顺序:简单 复杂 水生 陆生 低等 高等 异样 自养 厌氧 需氧 无性 有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细胞内消化 细胞外消化 2、达尔文进化论对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解释统一性:生物有共同的祖先,细胞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遗传保持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多样性: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发生不同变化来适应周围环境第二节 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 1、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 过度繁殖 ---- 选择的基础生物体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很多后代,不同个体间有一定的差异。

生存斗争 ---- 进化的外因大量的个体由于资源空间的限制而进行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并推动生物的进化。

遗传变异 ---- 进化的内因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遗传变异现象,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其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生存下去。

适者生存 ---- 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自然选择只选择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通过多次选择,使生物的微小有利变异通过繁殖遗产给后代,得以积累和加强,使生物更好的适应环境,逐渐产生了新类型。

所以说变异不是定向的,但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着进化的方向。

2、 种群的基因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和计算 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

基因频率:种群中,某个等位基因的数目占这个基因可能出现的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 基因型频率:每种基因型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树的比例两者联系:(1)种群众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21杂合子的频率。

例题1.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 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 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 个体占4%,则基因A 和a 的频率分别是( )A.24% 72%B.36% 64%C.57% 43% D .60% 40% 补充:伴X 遗传的基因频率X b /X B +X b =(2X b X b +X B X b +X b Y )/(2XX+XY )和非伴性遗传的基因频率不同点就在于Y 染色体上无B 的等位基因,女性含有2个X ,男性只含有一个X 。

所以X B +X b =X 染色体的数目=2XX+XY 。

例题2.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BX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44%:5%:1%:43%:7%,则X b 的基因频率为 ( )A.13.2%B.5%C.14% D .9.3%3、 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过程 异地物种形成过程:地理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 同地物种形成过程:二倍体╳四倍体 三倍体注:一个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但不一定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第六章 遗传与人类健康 第一节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第二节 遗传咨询与优生 1、 遗传咨询的基本程序病情诊断系谱分析 染色体/生化测定 遗传方式分析/发病率测算 防治措施 2、 优生的主要措施:婚前检查,适龄生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选择性流产,妊娠早期避免致畸剂,禁止近亲结婚。

3、 近亲结婚的危害和《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的规定 近亲结婚可导致基因纯合化,使得不良的隐性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得以表现,或者使得遗传并的发病率增加。

必修3《稳态与环境》会考必背知识点第一章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植物激素调节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相关实验达尔文父子: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弯曲部位是尖端下面的一端,推测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苗的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波森和詹森:证明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从苗的尖端向下传递 温特:苗尖端中的确有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名为生长素 (琼脂块有吸收、运输生长素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分离出生长素,确定生长素的成分是吲哚乙酸,一种小分子有机物 2、活动:探究2,4-D 对插枝生根的作用2,4-D 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类似物。

自变量为2,4-D 的浓度,因变量为根长(mm ) 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不同作用高浓度促进生长,低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发挥的作用与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有关。

最适浓度:根<芽<茎。

4、 多种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衰老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进行物质交换的区别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 2、内环境的含义及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的意义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a 、特点比较:b 、联系:二者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2、神经系统的重要作用人和动物要在周围环境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周围环境的变化作出迅速的变化,这些都要依靠神经系统的活动来完成。

3、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及特性结构:胞体和突起(树突和轴突)特性:受到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并沿轴突传送出去4、动作电位:刺激神经,会产生一个负电波,它沿神经传递,这个负电波就是动作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在突触传导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所以比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

5、反射的概念、过程及结构基础 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基本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体温调节的方式及过程体温的相对稳定主要是散热和产热的平衡。

人体主要依靠肌肉活动来增加热量,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和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寒冷环境主要依靠骨骼肌的战栗。

蒸发是非常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第三节 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 1、激素及内分泌的概念激素是由内分泌器官(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某种特异性物质。

内分泌:激素由细胞无管道的分泌到体液中的过程。

2、体液调节的含义及其特点体液调节指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调节作用。

特点:(1)微量和高级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下丘脑与垂体的关系及它们分泌的部分激素的作用激素的分级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的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肾上腺、性腺)激素−→−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性激素)下丘脑有枢纽作用,调节过程中存在着反馈调节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4、甲状腺激素对发育、代谢的调节作用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物质代谢与能量转换,促进生长发育,保证大脑的正常发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