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 弹力一、课前自主学习㈠课本导读1.在物体与物体_________时发生的力的相互作用称为接触力。
接触力按其性质可以归纳为_______和_____________。
接触力在本质上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
非接触力举例__________________。
2.物体在力的作用下________或_______发生的改变,叫做形变。
任何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都会产生形变。
只是有些物体的形变很小,不易观察。
3.有些物体在形变后,撤去作用力时能够____________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_______________。
4.发生________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_________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这时物体内部各总分之间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也是_________。
弹力是成对地产生的。
5.弹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要相互__________;②物体要发生____________。
6.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绳子拉物体的拉力也属于弹力。
压力、支持力的方向都垂直于_____________,绳子的拉力总是沿着________而指向_____________。
7.弹力产生原因的具体分析:设甲乙之间产生了一对弹力。
乙物体受到的弹力是因为甲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方向指向甲的形变恢复的方向。
甲物体受到的弹力是因为乙物体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方向指向乙物体的形变恢复的方向。
例1.如图1,桌面受到的压力F1是由于________(书、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书的形变的恢复方向向_______(上、下)。
桌面对书的支持力F2是由于__________(书、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桌面的形变的恢复方向向_______(上、下)。
例2.如图2,绳子对小球的弹力(拉力)是由于________(绳子、小球)的形变而产生的,绳子的形变的恢复方向(即收缩方向)向_________。
小球对绳子向下的弹力(拉力)是由于________(绳子、小球)的形变而产生的,小球的形变的恢复方向向______(上、下)。
8.弹力的方向的判断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⑴轻绳只能产生拉力,方向沿绳指向轻绳收缩的方向。
⑵弹簧产生的压力或拉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指向弹簧恢复形变的方向。
⑶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如图3,轻杆对A的弹力不沿杆的方向)。
⑷面与面接触,点与面接触的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⑸球与面接触的弹力方向,在接触点与球心连线上而指向受力物体。
⑹球与球接触的弹力方向,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而指向受力物体。
例3.在图4中画出物A所受的重力和弹力。
图49.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跟物体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_______。
形变消失,弹力。
弹簧的弹力跟弹簧_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即________________。
式中x为___________,即弹簧伸缩后的长度L与原长L0的差:x=|L-L0|,不能将x当作弹簧的长度。
式中的k称为弹簧的_____________,其单位是________,由本身的物理条件(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决定,同一弹簧的k是一常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10.弹力有无的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
那么如何判断弹力的有无呢?我们可以采用假设法,即假设在某一接触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在该处仍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该处是否受弹力作用。
例4.分析图5中物体A所受的弹力,作出弹力的示意图。
图5㈡课前自测题1.关于弹性形变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弹性形变B.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的形变,叫弹性形变C.一根铁杆用力弯折后的形变就是弹性形变D.物体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2.关于弹力,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B.轻绳、轻杆上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总是在绳、杆所在直线上C.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就一定能产生弹力D.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3.书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A.书的形变B.桌面的形变C.书和桌面的形变D.书受到的重力4.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它的重力B.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C.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D.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5 .一根原长为50 cm,劲度系数是200 N/m的弹簧被拉长为70 cm,则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A.40N B.140N C.240N D.400N6.关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有关,拉力越大,k值也越大B.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的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C.与弹簧发生的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k值越小D.与弹簧本身特性,所受拉力的大小、形变大小都无关7.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中,利用得到的弹力F和弹簧总长度L的数据,作出了F-L图象,如图6,由此可知:⑴弹簧不发生形变时的长度L0=________cm。
⑵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
8.在一根弹簧下端悬挂重15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20cm,当这根弹簧下端悬挂重21N的重物静止时,弹簧长度为22cm,则此弹簧原长为cm,劲度系数为N/m。
(均在弹性限度内)二、课堂学习1.讨论有疑问的问题,向老师提出不理解之处。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放在桌面上所受到的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B.木块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C.用细竹竿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竹竿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D.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对电线的拉力,是因为电线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3.两弹簧秤平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乙的一端系于墙上,两弹簧秤挂钩相连,当在甲的一端挂钩上用100N的水平拉力拉甲时,则甲、乙两弹簧秤读数分别是()A.100N,0 B.100N,100N C.0,100N D.200N,200N4.在图8中作出B对A的支持力,在图9中作出A对B的压力。
5.一弹簧的两端各用10N的外力向外拉伸,弹簧伸长了6cm,现将其中的一端固定于墙上,另一端用5N的外力来拉伸它,则弹簧的伸长量应为()A.6cm B.3cm C.1.5cm D.0.75cm6.下列两个实验中体现出的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A.极限法B.放大法C.控制变量法D.等效替代法7.下表是某同学为探索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所测得的弹力F/N 0.5 1.0 1.5 2.0 2.5弹簧测力计的2.6 5.0 6.8 9.8 12.4伸长x/cm⑴请你在图中的坐标线上作出F—x图象;⑵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x用m做单位)⑶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
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2.观摩研讨: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主题,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说、做、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
3.师徒结对: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发挥学校名师工作室的作用,加快新教师、年轻教师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转化的步伐。
4.实践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和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定期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并通过组织论坛、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分享教育智慧,提升教育境界。
5.课题研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学校和骨干教师积极申报和参与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认真落实研究过程,定期总结和交流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时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师自身的成长。
6.专题讲座: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方向性问题,进行专题理论讲座。
7.校干引领:从学校领导开始,带头出示公开课、研讨课,参与本校的教学观摩活动,进行教学指导和引领。
8.网络研修: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独特优势,借助教师教育博客等平台,促进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活动的深入、广泛开展。
我们认识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将取决于教师观念的更新,人才的发挥和校本培训功能的提升。
多年来,我们学校始终坚持以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走“科研兴校”的道路,坚持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进而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
反思本学期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很多工作在程序上、形式上都做到了,但是如何把工作做细、做好,使之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是继续努力的方向。
另外,我校的研修工作压力较大,各学科缺少领头羊、研修氛围有待加强、师资缺乏等各类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缺乏专业人员的引领,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得还不够规范。
相信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的亲临指导下,我校校本研修工作一定能得以规范而全面地展开。
“校本研修”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一定能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又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