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国家信息化领导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对于国家整体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都具有重大意义,文件的出台,为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指明了方向,文件特别突出强调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是电子
政务整体工程的重要支撑体系。

从大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项目建设经验来看,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工程建设各方,首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享与交换信息服务对象的问题;
不同的服务对象应采用的服务方式问题;
共享信息的存储与统一管理问题;
对信息的来源进行科学分析;
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问题;
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遵循的原则;
这些问题是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是项目实施存在的现实问题,无论你解决
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技术方法如何不同,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1•主题应用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能为政府的各项职能工作起到辅助支持作用,用IT 的技术手段,帮助政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

因此,投资建设一项大型电子
政务工程,首先,要确定他的服务目标,确定系统建设的”主题应用”。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明确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经济建设总体目标,政府各级政府,各级职能机构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特征,确定了本机构的”十一五”规划,在整体工作目
标的前提下,确定了各项工作的目标体系。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主题应用”,就是要确定电
子政务工程的服务目标,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目标,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目标紧密
衔接起来,明确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政府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也必须面对一项”主题应用”,脱离服务主题目标的工程是没有生命力的工程。

国家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等,都是不同级别政府机构,所直
接面对的重点问题,电子政务工程的主题应用,就要仅仅围绕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政府战略目标主题,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

2•建设原则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建设的长期任务,它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发
展,与整体政府职能改革的进程,从整体上保持同步。

而具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

首先,需要确定具体工程的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的业务目标基础上,IT
工程项目立项依据,需要重点考虑对当前政府职能转换工程贡献度;此外,必须充分尊重现
实工作基础和现行的政府行政职能,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工程建设驱动,由政府信息化
主管部门转换为具体的实际业务部门,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政府实际业务部门服务的观点,将政府的实际业务工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紧密衔接起来;根据不同政府机构和地方政
府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建设的边界范围,确定工程建设原则,将长效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与
单项工程建设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创新优先于政务业务协同创新,数据交换与共享
平台建设,需要考虑未来业务的拓展需要,集约化进行工程建设。

3.多维度认识需求
业务信息需求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三维体系模型。

这是因为只站在信息资源角度考虑,而工作是在业务管理、执行驱动、组织管理形式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和协调下驱动的。

模型如图:三维体系不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是很难将信息交互与共享工程做好。

我们认为,政府
图:三维体系模型
三维体系模型构成:一是业务管理层次,包括关键业务体系、支撑业务体系、辅助支持体系;二是业务驱动方式,包括目标决策,任务下达、分解,工作组织实施和执行监督;三组织机构形式,包括核心决策层、工作组织实施层和执行层。

业务信息贯穿目标管理的全过
程,信息系统建设必须符合不同维度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体现信息资源对业务的强支撑作
用。

4.信息规划
信息规划的核心在于建立面向主题应用的数据供应链,需要解决共享与交换信息从那里
获取,如何进行有效管理、如何向业务系统提供服务,形成数据生产、数据加工与管理,数据服务的清晰链条。

信息规划是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之上的,是对交换共享信息的更深层次
分析,是实现交换共享信息的技术实现顶层设计。

基于信息工程方法论(IEM )的指导,采用工程化方法进行用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信息规划,就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步骤、遵循一定的标准规范、利用有效的工具进行各职能域的信息需求和数据流分析,制定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建立共享域和各职能域的信息系统框架。

一般来说,信息的内容,包括面向各职能域的系统分析,数据流模型,和面向共享域的
主题库概念模型。

信息规划的具体内容因具体项目包含的要素不同而异。

信息交换与共享建
设的信息资源规划强调将信息共享需求分析与系统建模紧密结合起来--需求分析是系统建
模的准备,系统建模是信息交换与共享建设的定性和规范化表达。

在进行信息交换与共享建
设的信息规划的时候,首先确定特定工程的战略建设目标,围绕战略目标确定协同政府机构
的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组织机构的任务确定”职能域”;然后分别对各个职能域进行业务流和数
据流的调研分析,进而建立用于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数据流模型和数据模型,作为整个信息交
换与共享平台建设的数据基础。

5•共享数据存储管理
图数据中心数据库类型划分
元数据库
将描述数据及其环境的数据存储在元数据库中。

业务规则库
将业务抽象为一系列的规则存在规则数据库中。

业务信息库
将从前置节点获得的重要信息存储在业务信息库中。

平台日志库
平台数据交换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放在平台日志库中。

基础信息库
1.人口基础数据库
建成以居民身份标识码为唯一标识的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 算机管理和
实现人口信息计联机查询,为各电子政务业务系统提供人口信息服务。

2.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
建设以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和查询服务系统,实现各电子政务业
务系统间法人单位信息的共享,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3•宏观经济数据库
根据国家宏观调控决策、全社会微观管理、人民生活以及对外开放等方面的需求,建立
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比性的宏观经济数据库。

宏观经济数据库指标体系既边界清晰,又
能涵盖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教育、环境资源等方面宏观情况。

宏观经济数据库将成为
宏观经济基本情况及发展态势的综合信息渠道。

4•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
基本建成水文、矿产、土地、森林、耕地、海洋等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库,形成基础资源信息库交换和共享的机制。

分级建设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形成空间地理信息交换和共享的机制。

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宏观决策、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水利规划、矿产资源规划、矿业权管理、地质环境管理、道路建设、环境保护等提供现实性很强的模拟地图和决策支持服务。

主题信息库
按照信息资源规划的要求和基础数据库的要求,建立主题数据库。

存有经常使用的业务数据,可存在数据中心,但大量的是以目录形式存储,而其数据总
是存在各局委办,这样既保证了数据的动态更新的一致性,也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面向主
题操作数据库的数据来自数据交换过程中的XML文档和信息,因此,操作数据库必须具有
良好的对XML标准的支持,才能保证信息存储、交换和检索的高效和准确。

决策信息库
在有充足的数据源的基础上,可以对分布、异构知识源的获取、表达、管理与应用。

整个系统应支持多种知识表达方法和推理方法,支持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建立DSS,将目前基于模型和数据库的
DSS从过去仅将”数据”视为数值转移到支持建立基本文
档的DSS。

需要集成DW、DM与OLAP及其它KDD知识获取方法,将各类分布、异构的知识源集成起来,为决策者提供各种类型的、有效的数据分析,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其它数据库
资料和文档库:资料文档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的指令,相关资料和条文等信息,是各级工作人员办理各种业务的依据,也是学习国家和市政策和法规的途径。

资料和文档库主要有
以下一些特点:
以非结构化文档形式存储;
资料的共享性要求;
涉密资料的安全存储;
支持智能和模糊查询。

多媒体数据库:它包括各种政务图像、视频,用于宣传报道和视频点播。

它还可以用于
管理空间地理数。

UDDI :提供对整个电子政务系统中的Webservice服务注册信息的管理和存储。

结论: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智建设,是政务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项非常复杂
的工程,是电子政务工程的重要基础设施,如何有效的落实国家电子政务的总体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各项标准,通过根据政府的工作重点,不断建立相应的”主题应用”,将电子政务IT 设计与政府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的工程设计、实施方法论,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信息交换长效机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