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变迁
历史纵横
《新华日报》是由 周恩来等创办,中国共 产党第一份在全国公开 发行的报纸。1938年1 月,《新华日报》正式 在武汉创刊,后迁重庆, 1947年2月,被国民党 勒令停刊。被人民群众 誉为“茫茫黑夜中的一 座灯塔”。
《新华日报》在国民党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占领了舆论制高点,成为我党推进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有力工具和我党沟通外部世界的一 个重要窗口。解放后,《新华日报》作为中共 南京市委机关报出版,后来又成为中共江苏省 委机关报。2001年9月,经中宣部、国家新闻出 版署批准,省委、省政府同意,新华日报报业 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报刊业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具 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所起的作用。
2.掌握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分析 影视事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3.了解“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认识互 联网的优势。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表 史料解读 问题探究
史量才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 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 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 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 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 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 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
C
史量才与《申报》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中国从报》、 《万国公报》、《申报》等
目前中国有2000多家报纸、9000多种期刊、 306家广播电台和369家电视台。到2002年末, 全国有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770座,有 线电视用户9857万户;全国广播人口覆盖率和 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3%和94.6%,基本 形成了卫星、无线、有线等多种传输方式并存 的广播电视覆盖网络。
【合作探究】
中国境内的第一份中文报 刊是由外国人创办的,你如何 看到外国人在中国创办报纸?
一种观点:外报在列强入侵过程中充当了文 化的先遣队,是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 同时又为西方武装侵略刺探情报,因此是列强侵 华的重要工具和手段。
另一种观点:尽管一部分 外报在列强侵华过程中扮演了 不光彩的角色,但其积极作用 还是不容忽视的,其本身就是 一种近代文明的表征和近代文 化的载体,因此它在客观上也 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 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
1.报刊业的发展
——
康
《 时 务 报 》
有 为 与 梁 启 超
在近代,报刊成为维新派、革命派和新知 识分子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政论性报刊,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 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 的重任,其中《人民日报》的言论(尤其是社 论和评论员文章等),已成为《人民日报》的 一面旗帜,被认为直接传达着党中央的声音, 倍受海内外读者、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重视。因 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国 共产党中央精神的最主要的媒体,也是世界了 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 越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一 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媒介作 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人类社会 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现代传播媒介
报影 广 互
刊视
播
联 网
报刊、影视、广播,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 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 变化,被称为三大媒介。由于互联网同报纸、 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介一样,具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即“网络媒 介”。
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主办的《昭文新报》 一般被认为是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该报于清同治十二年闰六月 (公元1873年8月)创办于汉口,创 办人艾小梅自任主编。内容多为轶 闻趣事,间有诗词小品,与当时以 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 《宫门钞》旨趣颇异。初为日报, 后改为五日刊,不久停办。
1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纪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报 刊
形成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 创办报纸。
业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走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向 繁
发展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
荣
“文革”时期
繁荣 改革开放以后
历史纵横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纸的故 乡在中国。”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 且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近代作为,大众传媒 的现代意义上的报刊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出现。
报刊的诞生,是人类由信息封闭时代进入大众传 播时代的标志。中国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 到有、由外国人创办到中国人创办的过程。
报刊业起步阶段有两份报刊:其一是《东西 洋考每月统记传》是由德国汉学家郭实腊1833年 7月在广州创办的,这应该是中国境内由外国人 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其二是1872年一位名叫美查的英国商人在上 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 大的中文报刊。重视对国内外大事和市井社会民 众的新闻报道,第一次形成了一份现代意义的中 国报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大众媒体的 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尤其是精神生活方 面带来的巨大变化。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结构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大 众
《中国从报》《万国公报》
传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媒
的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变 迁
《定军山》《渔光曲》
三、互联网的兴起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 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 主要舆论工具,《光明日报》《文汇报》等也 大受欢迎。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历史纵横
《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 机关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发行量最大的 综合性日报,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世界十大主要报刊之一。1948年6月,《人民 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诞生,1949年3月,迁 至北平(今北京),作为一份权威、严肃的 综合性日报,对新闻事件作出迅速、及时、 有效的反应,及时、准确而有深度地报道国 内外重大事件已成为人民日报的特色之一, 赢得大量国内外读者的信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