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苏东坡有感
最近看完苏东坡,感慨颇多,总想写点什么,无奈苦于笔拙,怕写不出东坡光芒的万分之一,愧对大文豪,忍之又忍,终还是没忍住。
纵观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几十年,足迹几乎踏遍全中国,见解深远、政绩卓越,深受老百姓爱戴;留下旷古诗词无数,融会儒、释、道三教精神于一身的他心神空明,仿若雪上飞鸿,独往来于天地之间,令人神驰目眩、心神向往。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然而,我时常在想,这滚滚东去的江水可以让一切英雄往事俱往矣,却涤荡不了那长存千古的情怀,淘不尽那让后世无限景仰膜拜的魂灵之辉。
半个多世纪以前,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是黎民百姓的福音,是工程师,是佛教徒,是巨儒政治家,是皇帝的秘书,是一位瑜伽修行者,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一个月下漫步者,一个诗词大家,一个生性爱开玩笑的幽默的人。
但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
是的,尽管过了千年,可苏东坡依然是说不尽的,与生俱来的秉性、震古烁今的才华、天人合一的天赋以及当时的历史环境,让苏东坡的一生传奇而斑斓,磨砺而潇洒,沉郁而旷达、积极而自然。
其实,千百年来,苏东坡一直能成为万千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偶像并不仅仅是因为他那旷世无双的才华。
他是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文、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盖古今。
他的政敌兼诗友王安石都曾说:“不知再过几百年之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
他的前后《赤壁赋》、《念奴娇》更加是站在人生巅峰上的俯视,字字珠玑,让人爱不释手,成为千古绝唱,万世孤绝。
而比他的文采更让人倾倒和津津乐道的还有他的智慧。
对社会、对人生的贡献,由他开始出现了历史上第一家孤儿院、第一家公立医院、海南的第一口井、海南的第一位进士,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安抚政策大概也出自于他,杭州西湖边上那蔚为壮观的苏堤……
可是千百年来比文采和智慧更让人为之倾倒的是苏东坡那爱憎分明、立场坚定、潇洒旷达坦荡真诚的复杂性格。
在政治上,苏东坡坚持民本实用思想,道不同,即便是好友、强权(王安石)也绝不同流,绝不苟且,即便被贬谪多次,不平则鸣的习性却从未更改,即使是刚刚从“乌台诗”案中捡回一条命的他,刚刚被放出监狱,迎着扑面的春风,他又开始想要“独鹤不必惊夜旦,群乌未可辨雌雄”了。
而苏东坡的“不平”只为天下,只为苍生,与对自己的遭际,他从未“不平”过,他几乎热爱一切的性格让他在任何艰苦险恶的环境中都能寻找到化解痛苦的快乐,执着如此,又旷达如此,实在不能不叫天下人惊奇不已,敬佩不已,苏东坡是说不尽的,苏东坡的精神之光照耀着华夏大地,他身上那样以后总大江东去射天狼的气魄,那样一种达人知命心胸开阔的风范,那样一种积极乐观、心系苍生的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一蓑烟雨任平生”,天上地下,已成绝响!
该剧让我们感到几乎是真实再现了苏东坡的那个年代,再现了他的宦海沉浮景象,他的独树一帜思想和才华,不容于小人当权者,屡遭排挤,屡遭贬黜,却能够旷达达观、泰然处之、怡然自得,醉心诗词。
该剧再现了他好多诗词创作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畅快淋漓,
流传千古的悼念结发之妻王弗的《江城子〃记梦》诗词: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是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真实演绎、感人至深。
还有一流传千古、思念弟弟子由的佳作《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乌台诗”案,苏轼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宋神宗不要杀苏轼,苏轼弟弟苏辙上书宋神宗要求以自己的所有官职换得哥哥苏轼一命,感动神宗和曹太后,太后病重,神宗要大赦天下,以求祈福,太后只说“你只赦苏轼一人即可”,真为苏轼的人格倾倒。
苏轼被贬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了大气磅礴、千古绝唱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世穿空,惊涛拍案,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实情实景,引人入胜,感人至深。
苏东坡晚年被一贬再贬,60多岁的他一路被贬到了海南的儋州,在坏境异常艰苦的海南岛,苏轼教会百姓用牛耕种,开化教民,打下海南的第一口水井,主张安抚少数民族政策,开办学堂教学,使得海南有了第一个进士。
给海南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四年后,朝廷调其北归,这个被万千后人景仰的苏轼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
苏轼的一生中文学创作成就非常巨大的,他精通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
然而人们不断的赞颂他,并不仅仅是因为他上述的这些令人惊叹的成就。
苏轼一生对理性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其心智之成熟、感情之丰富、人格之独立、胸怀之广阔,为人知坦荡、真诚、性情之旷达,更是使他得到后人为之倾倒的原因。
历史是残酷的,在苏轼尝尽贬谪之苦时,最终病倒在北归途中—常州,走完他坎坷的一生。
同时历史也是温情的,它向世人贡献了一位值得永远仰望但也可永远平视的东坡。
后人是不走运的,面对东坡这样的“千年出其一,难出其二”的人才,我们都无缘有幸一见。
可同时,后人也是幸运的,正是因为是后人才有幸更加理性,更加自由的品味苏东坡,品味他的豁达坦诚,品味他的至情至性。
陆毅,有着浓郁的书生气、儒雅的气质、精湛的演技、演活了一代文豪苏东坡。
喜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