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
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三勤四环节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诱导
1、导入
(出示地图)这是一张中国地图,有一位小朋友站在祖国地图前,浮想联翩,感慨万千,并写下了一首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感受祖国的辽阔与美丽。
(板书课题:13、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本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祖国的辽阔与美丽。
(板书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每一小节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优美的语言。
二、自学探究
1、出示自学提纲
(1)轻声读第一小节,说说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轻声读第二小节,把你认为优美的语言画下来,想象着读一读(可带动作),并写出感受。
(3)轻声读第三小节,思考:
a、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b、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c、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教师再作解释。
2、学生开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学成果。
(1)学习第一小节
A、指名读第一小节。
B、指名说第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C、我们一起来看看“五颜六色”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D、师生对读(教师读色彩,学生读沙漠、高山……)
E、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地形如此复杂多样,看到这些,你心中会感到——(自豪)
F、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
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G、这一小节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板书:地域辽阔)
(2)、学习第二小节
A、指名读优美语句,并说出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指名三人)
B、指导朗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珠穆朗玛峰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8848米,相当于我们680个教学楼那么高。
(出示课件)
为什么有的同学发出如此的惊叹声?你为什么惊叹?
这句话中哪个词语让你感受到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想想该怎么读?
(出示南沙群岛的美景图)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带着这样的感受再读读南沙群岛的句子。
出示五岳图,介绍五岳的特点。
(它们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奇,有的险,有的雄伟,有的秀丽,因而是“竞雄奇”。
)
出示(三峡奇景、泰山日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让学生朗读。
看到这些美景,你心中会产生怎样的情感?(心旷神怡,由衷地赞美祖国。
山河壮丽,景色迷人。
)
C、第二小节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板书:山河壮丽)
D、指导朗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小节
A、导入:我再次站在祖国地图前,像看着母亲的相片。
看着“妈妈”的照片,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B、对于我们的“妈妈”你有担心吗?担心些什么?
C、作为“妈妈”的儿女,你又会为“妈妈”做些什么?
D、第三小节是从什么角度写的?(板书:描绘蓝图)
三、讨论解疑
诗歌中为什么称祖国为妈妈?
四、反馈总结
1、指导背诵第二小节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如果此时我们都站在祖国地图前,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祖国说些什么?
就让我们面对着祖国的地图,大声赞美祖国吧?齐读课文。
4、当你驻足于雄伟蜿蜒的万里长城之上,当你止步于滚滚东去的黄河之边,当你静立于烟波浩渺的渤海之滨,你一定会为我们的祖国感到由衷的自豪!面对着祖国的版图,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喊一声:妈妈,我爱您!
板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地域辽阔
山河壮观祖国像妈妈
描绘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