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酵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发酵工程研究的新进展


50"
) .* ) 6* ) !* ) +*
3+420"
+ 1$ ,184.0" 识 !.001 践 !.001 + 6$mp; 挖掘的研究 # $%& ’()()*$ 就 是 通 过 网 络 页 面 的 链 接 ! 抓 取 有 用 的 知 $%& 挖 掘
识 ! 追踪某一主题发展的研究 % 网络信息的丰富性 & 多样性 & 分散性 ! 网络 页 面 的 动 态 性 和 复 杂 性 !网 络 链 接 缺 乏 元 数 据 !搜 索 引 擎 不 具 备 元 数 据 开发能力 ! 所有这些使得 $%& 挖掘极具挑战性 ! 也吸引 了 很 多 学 者 进 行 研究 "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可分为结构挖掘 & 内容挖掘和使用记录的挖掘 "
将取得更大进展 % 参考文献 ) ,* 谈 大 军 !叶 赛"网 络 计 量 学 评 析 ) -* " 情 报 理 论 与 实 践 !./0+ + 1$ ,234 ) -* " 情 报 理 论 与 实 践 !.000 + 1$ , 邱 均 平"信 息 计 量 学 的 兴 起 和 发 展 邹菲 7 讨论网络信息计量学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 -* " 图 书 情 报 知 邱 均 平 !陈 敬 全"网 络 信 息 计 量 学 及 其 应 用 研 究 ) -* " 情 报 理 论 与 实 邱均平 ! 张洋 " 网络信息计量学综述 ) -* " 高校图 书 馆 工 作 !.00+ + 1$ , ) !* 7 范明 ! 孟 -(9:%(;9)!’(<;%=()% >9?&%@A%)*7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 责任编辑 , 邱娅男$
万方数据
何爱琴 ! 张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综述
本刊 M"?9(=N&K&O?9(=7CP()JG7)%I
信息工作探讨
应 用 到 网 站 和 网 页 的 链 接 分 析 中 !分 析 网 站 内 容 之 间 的 链 接 !并 进 一 步 探讨网络空间的知识结构 " 二是链接数量分布规律研究 " 这方面的研究 主要是围绕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规律在网络环境下怎样体现以及有哪些 新特点展开的 " 三是链接分析工具研究 " 研究热点包括在网络链接分析 中怎样编制类似的索引工具以统计分析网页的引用情况 ! 研究网页间的 链接关系和规律 ! 监视网页链接的变化等 "
他地区的土壤和泥沙中广泛地、探索性地采集到了3 200多个菌种样本, 1
DNA重组技术与发酵工程
发酵(fermentation),一般是指各类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过程,或指
再从中筛选了23种比较理想的菌种,发现了其中的“BR-466”是一种生 产醋酸能力最强的新菌种。他们在发酵槽中成功地进行了培养,这样的 生物工程菌,每天可生产醋酸2.9 g,L,若给予加压条件,菌株产出的醋酸 量还可以提高,即可达到5.6 s/L,使产量成倍地增加。 新近,日本协和发酵工业公司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得了苯基丙氨 酸。苯基丙氨酸是甜味物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协和发酵工业公司使用 微生物体内存在的一种被称为“构架淀粉酶”的物质,把苯基丙酮酸成功 地转化为苯基丙氨酸。研究人员采用的筛选方法是,在微生物培养液中 加入苯基丙酮酸,或者把采集到的微生物放人苯基丙酮酸中,从而找到 了柠檬杆菌、棒状杆菌、谷氨酸杆菌及大肠杆菌等高效转化微生物。然后 运用基因重组技术培育高效转化新菌株。已培育出的柠檬杆菌新菌株转 化率高达94%,该公司运用生物工程技术中的转基因工艺培育新菌株的 生产已经进入实用化阶段,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 " " " " " " " " " " " " " "
第一作者简介 , 何爱琴 ! 女 !152/ 年 11 月生 ! 现为四川大学公共管理 学院情报学专业 .//+ 级硕士研究生 ! 四川省成都市 !81//8!7
!"#$% &’ "() *)+&,)"-./0
12 3.45.’! 61378 9#.
2发酵工程菌株的培育和选择
合适的发酵工程菌株的培育和选择是实施发酵过程的关键。它除了 要有高浓度、高产量、高产率外,分泌于胞外也很重要。具体地讲,发酵工 程菌必须满足如下要求:容易进行基因改良,如DNA重组;能进行代谢 调控;能利用易得、廉价的原料;发热量低、需氧少;适当的发酵温度和细 胞外形。 工业发酵中,高浓度产物都是胞外产物。因为产物只有积累于胞外, 才能实现高浓度的要求,才能解除产物对合成酶系的反馈抑制,从而达 到高产出水平。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抓住了基因工程的 发展机会,特别是通过转基因工程培育和选择出了比较理想的发酵工程 菌株,因此,在发酵工程领域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重大研究进 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3
当代发酵工程研究取得的新进展
据新近国际权威杂志报道,现在已有科学研究工作者成功地将鸡卵
清蛋白基因导人大肠杆菌,经过发酵培养,结果每个重组基因工程菌能 产出10万个蛋白分子。如果应用这种转基因工程菌经过发酵工程再生 产蛋白质,那就比饲养母鸡下蛋生产蛋白质快了许多倍。 新近一项报道显示:13本一家公司,在运用生物工程培育新菌株的 基础上,将选育的耐盐乳酸菌和酵母菌固定在海藻酸钙凝胶土上,再组 装到生物反应器中,连续生产新型酱油,这一新工艺使传统工艺需半年 的发酵期缩短到只需要3天,大大提高了效率。 俄罗斯科学家运用发酵工程将棉花下脚料转化为葡萄糖和果糖的 生产工艺取得了成功。这项研究成果不仅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促进了食 品工业的变革,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 3.2我国在发酵工程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 (下转第93页)
微生物以及离体的酶分解糖类,产生乳酸或乙醇和二氧化碳等各种代谢 产物的作用。而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是指利用微生物制造 工业原料或工业产品的技术。发酵对自然界的物质转化及国民经济发展 有着重要的意义。 发酵可在无氧或有氧条件下进行。前者如酒精发酵,后者如抗生素 发酵、醋酸发酵、氨基酸发酵和维生素发酵等。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研究 进展,发酵工程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其内涵也更为丰富多彩。在这里我们 不难看出传统的育种技术(包括诱变筛选及原生质体融合等)的贡献。特 别是新兴的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在定向、快速培育新生物类型方面 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医疗用新型蛋白、多肽以及工业用酶的育成,尤其是 发酵工程菌株的培育及选择方面的成就,促使了发酵工程的快速发展, 重要的是在发酵过程的优化、下游处理等方面获得了重大突破,成果举 世瞩目。
141."
) 8* 小峰 ! 译 7 北京 , 机械工业出版社 !.//17
+
结语
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 ! 其研究在国内外仍处于起
步 阶 段 !且 主 要 集 中 在 理 论 方 面 !应 用 方 面 的 研 究 较 少 " 因 其 对 网 络 建 设 &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 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 教育部 ’ 网络信息计量学 ( 列入 ’ 十五 ( 规划项目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其研究 已将
取 得 了 一 大 批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果 !使 酱 油 &醋 &酒 等 传 统 发 酵 工 业 得 到 了 改 革 和 更 新 % 还 从 无 到 有 地 建 立 起 了 抗 生 素 &氨 基 酸 &柠 檬 酸 &维 生 素 & 甾 体 激 素 &核 苷 酸 &微 生 物 多 糖 等 一 系 列 发 酵 工 程 !并 形 成 了 完 整 的 工 业体系% 我国在世界范围内首创的二步发酵生产维生素 R 新工艺 ! 已在国内 全面推广 ! 并已向国外转让专利技术 % 转基因糖化霉新菌种及其生产新 工 艺 在 全 国 推 广 后 ! 每 年 仅 此 一 项 为 国 家 节 约 粮 食 6/ 多 万 I ! 节 约 资 金 达 , 亿元以上 % 其他如单细胞蛋白 & 长链二元酸等的研究方面也都获得 了重要成果 % 我国研究开发的发酵工程产品核苷酸用于医药以及微生物无害农 药 !杀 虫 效 果 好 !无 污 染 % 利 用 微 生 物 及 其 代 谢 产 物 提 高 了 石 油 的 采 收 率 % 利用发酵工程新工艺生产酒精 & 保健品不断取得新进展 % 开发沼气发 酵新 工 艺 ! 为 合 理 利 用 有 机 废 弃 物 ! 变 废 为 宝 ! 改 善 环 境 ! 提 高 再 生 能 源 量起了重要作用 % 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酵工程 ! 是 Q/ 世纪 !/ 年代随着抗生素发酵 工业的建立而兴起的 % 目前 ! 由于细胞融合 & 细胞固定化以及基因工程的 建立 ! 使 发 酵 工 程 进 入 了 一 个 崭 新 的 发 展 阶 段 ! 它 已 涉 及 到 医 药 & 食 品 & 农业 & 化工 & 能源 & 冶金和环境保护等广泛的领域 % 发酵工程在工业上的应用具有投资少 & 见效快 & 污染小的优点 ! 开展 .. 生物工 此项工程的应用往往是一举多得 % 它是未来社会经济的支柱 . 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 随着当代基因组测序国际联合行动的开展 ! 发酵工 程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 进入 Q, 世纪以来 ! 在一些发达国家 ! 发 酵工程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 我国地域辽阔 ! 农副产品废弃物很 多 !发 酵 工 程 研 究 开 发 已 取 得 一 定 的 成 果 !加 上 我 们 已 培 养 出 了 一 批 专 业技术队伍 ! 因此发酵工程研究将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 参考文献 ) ,* ) Q* ) 6* 孙毅 7 生物技术应用于环境保护的新进展 ) -* 7 环 境 保 护 !,553 + ,/$ , ) ’* 7 北京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527 王福源 7 现代食品发酵技术 阎隆飞 ! 张玉麟 7 分子生物学 ) ’* 7 北京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5537 + 责任编辑 , 邱娅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