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教学目标:
1. 诵读《静女》,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2. 积累《诗经》的有关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 通过学习诗歌优美的语言及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 引导学生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
1.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通假字。
2.《诗经》中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3.赏析《静女》,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节奏美。
教学方法:
1.反复诵读法
2.引导点拨法
3.提问讨论法
4.分析总结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提问:去年有一部电影非常出名,是著名导演周星驰导演的那是。
学生回答:“美人鱼”然而我更喜欢周星驰所演的片子,其中我最喜欢那一句:“曾经有份真挚的爱情摆在的我面前,可惜我没有好好去珍惜,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给我一次重来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我爱你”,如果非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我希望的是一万年!”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呢对这句话说的就是爱情,古往今来有多少爱情名句被我们所传颂,比如“”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孔子眼中的爱情是什么,好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诗经·国风》中的《邶风·静女》。
二、介绍《诗经》
老师提问:那么,同学们了解那些关于《诗经》的情况呢?
1.首先,学生自主归纳《诗经》的有关知识
2.教师补充并总结
《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160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105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40
《诗经》的艺术手法为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铺陈叙事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打比方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诗经》中最重要的诗歌体式:四言诗,特点是: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三、诵读《静女》,掌握字音字义
1.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诗的节奏和语调
2. 教师总结四言诗的诵读节奏特点
3. 学生一起朗读诗歌,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4. 老师检查学生朗读和预习情况
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炜.(wěi)洵.(xún)
归.(kuì)荑.(tí)说怿.(yì)娈.(luán)
指出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归”通“馈”:馈赠
个别字词翻译:
静:娴静,文雅。
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踯躅:走来走去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怿:喜爱。
城隅:城上的角楼
翻译全文: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可爱,她在城上角楼里等我到来。
她藏在什么地方我看不见,急得我挠头抓耳四处徘徊。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柔婉,她珍重地赠送我一支彤管。
这彤管闪烁着红润的光芒,你的美好让我打心底喜欢。
送给我从牧地采来的茅荑,它实在是无比美好又奇异。
并不是你的茅草有多么美丽,是美人的礼物才这般珍奇。
四、分组讨论,了解诗意:
1.老师提出一下问题,学生自主讨论并回答
(1)这是一首什么题材、什么内容的诗歌?
这是一首爱情诗,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2)约会的地点在哪?结果怎么样?
城墙下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礼物
(3)本诗是以谁的视角写的?在这个视角可以看出对方什么样的形象(从原诗中找出相应的词)可以看出怎样的感情??
男子的视角。
静,姝,娈,美。
男子对女子充满了爱慕之情
2.分析《静女》精彩画面
第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内容?
第一章前两句交代事情的起因,一个漂亮的姑娘约小伙子到城头约会,这两句很好地表现小伙子赴约时那种激动、幸福和不无得意的心情。
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急得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第二章主要描写什么内容?
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小伙子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这里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主要描写什么内容?
第三章还是写约会情景。
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兴”,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
3、《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
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
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
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
这里,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
(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
表达思想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
⑥四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五、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1. 背诵《静女》
2. 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如:
五言
静女人真美,约我会城隅。
故意躲起来,找得我心急。
静女人真好,送我红彤管。
彤管艳又美,让我好欢喜。
静女心真巧,送我白茅草。
情结茅草中,让我好珍惜。
七言
这位姑娘真美丽,约我相会到城隅。
姑娘姑娘躲哪里?让我心跳又着急。
这位姑娘有情意,送我漂亮红乐器。
姑娘姑娘多谢你,红红彤管表心意。
这位姑娘有心计,采来白茅寄心迹。
姑娘姑娘我懂了,你的深情我珍惜。
板书
相约→赠彤管→赠荑草
男子女子憨厚美丽淳朴活泼痴情机灵
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