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试题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试题答案

先秦两汉文学研究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神话: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先河。

2、九章与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九歌包括有《国殇》、《东君》《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小司命》、《河伯》、《山鬼》等11首;都和祠神有关。

3、《史记》合传与类传:合传和类传是指《史记》写人的两种结构安排。

合传即一篇之中,記述兩人或兩人以上,或因事蹟性質相似而合述在一起,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等,类传是將許多人物以类相从,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4、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相对于散体赋而言的。

战国末期和汉代初期的赋作,多数由楚辞直接演化而来,而楚辞代表作又以屈原《离骚》最著名,所以后人便把这种明显带有骚体特点的赋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简谈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孟子的散文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

这也是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

《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如《梁惠王下》。

2、长于比喻。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从而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被趋势。

再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欲以霸道达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3、气势浩然。

孟子的散文,气概非凡,情感激越,词锋犀利,气势磅礴。

气盛言宜,孟子在精神修养上的浩然正气,是他散文气势充沛的根本原因。

同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叠句等修辞手法,来加强文章的气势,使文字磅礴,若决江河。

4、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精炼准确。

《孟子》继承发展了《论语》、《左传》、《国语》等开创的新的书面语言形式,形成了一种精炼简约,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

可以说,后来统治了我两两千多年的标准书面语言,在《孟子》那里已经形成了。

2、略论《战国策》的艺术特点。

《战国策》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和语言技巧两个方面。

在人物刻画上,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

作者不满足于平铺直叙,有意追求行文的奇特惊人,如《燕策三》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的情节,出人意不表,慷慨悲壮,于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性格得以生动展现。

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在《战国策》中非常很突出,如《秦策一》中,苏秦落魄而归后的刺股和喟叹,荣归故里时的感慨,其家人前倨后恭的言行等,都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

而对苏秦归来时“ 形容枯槁,面目犁(黧)黑,状有归(愧)色”的外貌神情描写,也绵密细致,极为传神。

《战国策》“文辞之胜”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方面。

其中策士游说诸侯之辞,臣讽君主之辞,以及不同意见的辩难,都反映出春秋时期从容不迫、议论纵横的辞令风格。

其辨丽撗肆的语言特征一是话辞语言铺张杨厉、气势充沛。

如《赵策三》“鲁仲连义不帝秦”。

二是行文中的语言夸张铺陈,综合引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简单举例)。

三是引类比喻,用具体的形象概括抽象的道理。

如《楚策四》“庄辛说楚襄王”。

四是引用寓言故事和轶闻掌故增强辩词的说服力。

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这些寓言大都即事编撰,独出心裁,比附现实,以表情达意。

五是叙事语言用之娴熟、简明洗练,清晰详尽,有条不紊,如同电影镜头,令人惊叹。

《战国策》文章辩丽横肆的文风,雄隽华瞻的文采,是当时纵横捭阖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三、作品分析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山鬼艺术特色分析1、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若有人兮山之阿,悲辟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木子兮善窈窕。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 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二、情感线索清晰生动,心理描写细腻曲折。

诗人在塑造女神艺术形象时,对女神复杂曲折的思想感情进行了细致无入微的刻画,赴约途中的兴奋,喜悦、对方爽约不至时始而自我宽解,继而疑窦丛生,“君思我兮然疑作”最后是极度忧伤“思公子兮徒离忧”。

其心理变化过程写得合情合理而有曲折多致,哀婉动人。

3、擅于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对女神千回百态的心理刻画又与疾风苦雨的环境交融相对,创造出一种凄迷幽深的意境,从而表现出女神对爱情的缱倦缠绵,如“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貁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2、3、《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杰出的人物传记之一,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分析其艺术特色,主要由以下四点:1、以“射”为骨,善写“独至”。

一个人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点往往集中在某一点上,如一个动作,一句语言,一种外貌特征。

此文就是抓住了李广善于骑射的特点来写,如“广为人身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矣。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寥寥数语,便写出了李广“独至”'的地方。

李广另一个“独至”的地方是、数奇不遇,命运坎坷,但又不屈不挠,屡败屡战,绝不屈服。

2、对比衬托,突出重点。

一是与匈奴射雕者对比,突出李广的高超射技。

二是与名将陈不识对比,突出李广治军的特点。

三是与李蔡的对比,突出李广的怀才不遇。

四是与卫青、霍去病的对比,突出李广的遭遇不幸和仁爱士卒。

3、选材典型,剪裁得当。

作品选取了李广一身中最有代表性的三次短兵相接的战斗:遭遇战、脱险战、突围战,表现了李广惊人的机智和超人的胆略,从而塑造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形象。

4、文浅情深,韵味深长。

如写李广“引刀自刭”后,作者写下了这样句话:“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这是在叙事,也似在议论,又好像在抒情,从这貌似平淡的叙事里,我们看到了李广在军中和百姓中的威望和影响,也感受到了李广的无辜和威望,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李广的同情和赞赏。

四、论述题(20分)试论汉大赋的艺术特征。

汉大赋是汉赋的主体(又称新体赋)。

汉大赋是由“骚体赋”演变而来并形成汉赋体式的。

它在形式上篇幅较长,结构宏大,多采用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韵文与散文相间,散文的成份较多。

汉大赋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铺张扬厉的手法和博富绚丽的辞藻,对事物作穷形极貌的描写,显示了绵密细致、富丽堂皇、规模壮阔的风格特征。

如枚乘的《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病,与客相问,用七事来启发,引起太子兴趣。

全文规模宏大,词汇丰富,描写事物,铺张细腻,观海一段“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内云,日夜不止。

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

……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

浩浩渺渺,如素车白马帏尽之张。

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藤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这一段的好句子可随意举例)尤其写得淋漓尽致,惊心动魄。

《七发》开启了汉大赋的艺术道路,枚乘也因此成为汉大赋的奠基作家。

在表现手法上,汉大赋采用描写铺叙形式,铺陈排比,想象丰富,极尽夸张,文辞瑰丽,散韵相间,句式不拘,以四言六言为主。

篇末往往加上一个“讽谏”的结尾,即所谓“劝百讽一”。

对客观事物做具体形象的描绘,有些篇章相当感人。

如汉大赋的代表作家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子虚赋》假设了两个人物,即楚国的子虚和齐国的乌有先生互相夸耀,《上林赋》写亡是公详述汉天子在上林苑校猎的壮观,非诸侯国能比,最后主张修明政治,提倡节俭,用以讽谏。

两赋都规模宏大,气势壮观,铺叙细腻,(随意在文中选佳句举例)对后来的汉赋影响很大。

汉大赋的这些艺术特征在客观上确实使后人从中了解与认识了汉帝国大一统的历史风貌,也展示了祖国壮丽的山河、高超的建筑和精湛的艺术。

另外,汉大赋用词贴切,讲究语言的音调、节奏,一些篇章颇具音乐美。

这些都是汉赋的艺术贡献,而且也是作家自觉的艺术创造。

可以说,这些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对文学自觉创作时代的到来,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先秦两汉文学专题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先河。

2、九章与九歌:都是屈原的作品。

九章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惜往日》、《橘颂》、《悲回风》9篇作品;九歌包括有《国殇》、《东君》《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小司命》、《河伯》、《山鬼》等11首;都和祠神有关。

3、《史记》合传与类传:合传和类传是指《史记》写人的两种结构安排。

合传即一篇之中,記述兩人或兩人以上,或因事蹟性質相似而合述在一起,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管晏列传》等,类传是將許多人物以类相从,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2、体赋:骚体赋是汉赋中的一类,它是相对于散体赋而言的。

战国末期和汉代初期的赋作,多数由楚辞直接演化而来,而楚辞代表作又以屈原《离骚》最著名,所以后人便把这种明显带有骚体特点的赋称为“骚体赋”。

骚体赋大都是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抒发一种不得帮闲的牢骚,代表作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孟子的散文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长于论辩。

这也是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需要。

《孟子》中的论辩文,巧妙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推理、类比推理的方法,往往是欲擒故纵,反复诘难,迂回曲折地把对方引入自己预设的结论中。

如《梁惠王下》。

2、长于比喻。

在论辩中常用比喻,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从而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孟子》中的比喻,大多浅近简短而贴切深刻,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以一个简单的比喻表现民众归仁的必然被趋势。

再如”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欲以霸道达到“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的目的,是多么的荒唐可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