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外幼教经验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为了迎接21世纪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很多国家深化对幼儿教育的改革,出现了许多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重视幼儿教育、加强立法、不断改进幼儿课程已经成了国际性的经验和趋势。
在优先发展幼儿教育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走在了世界前列。
2008年7月29日,《纽约时报》:美国成为霸主的秘密。
刊登了美国著名专栏专家大卫﹒布鲁克斯文章称: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称霸全球归功于美国的教育发展。
美国人均教育水平到1960年已近14年。
教育程度产生差距在5岁以下,5岁以下可能预测,谁将完成高中和大学,谁不能…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整个教育系统中最有生气、发展最快的是幼儿教育,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2_3岁幼儿入园率90年代初为48%,1997年为64.9%,4-5岁入园率几乎达到100%。
法国1970年5岁入园率已达100%,1980年4岁入园率100%,1990年2岁入园率36.2%,3岁100%,4-6岁100%。
2007年,我国学前3年毛入园率为44.6%。
在我们看到建国6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差距,尤其在当前国家正在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学习借鉴国外有价值的幼儿教育理念和经验,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是十分有益的。
学前教育兴亡,匹夫有责。
本文以学前教育比较研究的视角,试从观念创新、法律创立 、内容创建,使我国学前教育科学化、法制化、系统化方面,谈一点初浅认识。
一、观念创新,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化(一)美苏主要国家的经验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幼儿教育并没有引起国家重视,美国之所以有重视幼儿教育的理念,是因为心理学理论和科学实验研究成果的推动。
(1)1964年,美国芝加哥心理学教授布鲁姆教授出版了《人类智力的稳定与变化》一书,提出了以下主要观点:5岁以前是人的智力发展最迅速时期,如果说17岁能达到智力水平100,4岁已获得约50%的智力,4-8岁约30%,8-17岁20%;5岁前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最大,幼儿被剥夺了智力刺激的人永远达不到原来达到的水平;儿童学业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早期教育。
(2)佩里幼儿教育研究计划,是儿童心理学家魏卡特领导,探讨幼儿教育成效的长期跟踪计划:1962年-1965年,课题组招收了123名3-4岁黑人儿童做测试。
对试验组儿童进行全面幼儿教育,对对比组儿童则未采取任何措施,听其自然。
被试儿童满5岁则安排进同一幼儿园及学校。
此后对两组孩子持续跟踪至成年,记录他们各年龄段的发展及表现。
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只多经历了1-2年幼儿教育,其后各年龄段的发展均胜过对比组。
(3)还有直接诱因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大震。
在上述背景下,1965年,约翰逊总统提出了早期教育”开端计划”;1978年卡特总统上台”开端计划”向所有儿童开放;1994年,克林顿总统把教育对象延伸到2岁孩子。
拨款也不断增加,65年为9640万美元,75年4.04亿美元,85年10.7亿美元,93年27.7亿美元,97年39.8亿美元;30多年来,累计培育2000万名幼儿。
1982年,10名儿童研究专家研究成果表明:“开端计划”促进了幼儿的智力、语言、社会情感等方面发展效果明显。
今年奥巴马总统上台后,提出了“0-5岁教育计划”,每年由联邦政府拨款100亿美元,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
与欧美国家相比,苏联幼儿教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十月革命后,苏联党和国家对幼儿教育统一领导和集中管理,入托儿童一年费用的80%由国家负担,幼儿机构都是公立的,列宁称苏联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共产主义萌芽”;教育和保育紧密结合;“教学-训导型教学模式为主”;1989年制定《学前教育构想》,提出了“个性-定向型相互作用模式”,强调教学目的是促进儿童个性的形成。
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对幼儿教育进行改革,其中一个最显著特点,是把幼儿教育建立在扎实的科学研究之上,教育科学院学前教育研究所是这方面的权威机构。
在当今世界幼教界,还诞生了一个幼儿教育奇迹:意大利瑞吉欧的经验。
瑞吉欧人经过30多年的探索,结合自己文化,尝试运用与借鉴了很多理论,尤其是杜威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心理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特色。
1971年出版了《一个新幼儿学校的经验》和《社区式经营的学前学校》,介绍了学校教师的想法与经验,冲击着过时的教育理念,大胆提出了一些创新的做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79年开始在世界各地作了多次展览,1987年在美国纽约的展览名为“儿童的一百种语言”。
90年代与国外交流日益增多,世界各国参加者络绎不绝,1991年美国《新闻周刊》把瑞吉欧幼儿教育评为世界十大最佳学校之一。
(二)根据我国现状的思考通过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比较,把他们的做法和经验与我国的学前教育再加以比较。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刻的思考,理清思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今年“六﹒一”儿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看望中外小朋友,并与他们一起制做地图、击鼓传花、踢毽子,他鼓励小朋友:“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温家宝总理今年一月发表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文章,并亲自担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领导小组的组长。
把“重视学前教育”写进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在我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跨入21世纪我国第一个重要的教育规划,党和国家领导人又如此高度重视学前教育,这在我国学前史上必将留下辉煌的一页,也必将迎来21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
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重视学前教育”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方法来发展学前教育,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医学、脑科学等学科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作为基础,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为核心,尊重儿童,尊重科学,尊重学前教育规律,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科学化。
“重视学前教育”还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从观念创新开始的,要破除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旧观念”,我们长期形成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学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难以退出历史舞台,“灌输式、保姆式、应试式教育”的战车难以刹车,即使刹车了由于慣力使然,仍然继续前行,幼儿园小学化现象,让幼儿端坐静听、剥夺幼儿动脑动手机会的现象仍然存在。
国家“十一五”教育规划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得到突破性进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10年了,为什么没有突破性进展?因为我们身子进到了21世纪,头脑中固有的观念仍然停留在20世纪,即使我们嘴上说要实施素质教育,但把思想转化为行动的力度还不够,可能理论工作者认识上去了,但实际工作者却没有认识到。
所以,我们要树立“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从教师、教材、教学为中心转变到以幼儿、家长、幼师、社区人平等合作的团体中心上来;要上下一条心,形成全社会“重视学前教育”的观念与氛围。
一是树立”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
“四位一体”:即幼儿、家长、幼师、社区人的“四位一体”,四者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不是过去那种不平等、对立的关系;四者形成一个团体,不是过去那种非“老师中心说”,就是“儿童中心说”,而是由个体中心走向团体中心;四者共同指向幼儿素质教育这个核心。
(1)幼儿角色:过去要么是“灌输式教育”的客体,幼儿围着老师、家长和成人转,被“填鸭式”灌输知识,模仿老师的声音、语言、动作和姿势;在家里听家长的摆布,没有自主权;在社会上被成人看成不懂事的孩子。
要么是“放任式教育’的中心,在幼儿园是“小太阳”,老师围着小太阳转,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长围着小皇帝转,在社会上也是一样被放任自流。
现在的角色,幼儿是素质教育核心,幼儿与家长、幼师、成人的地位是平等的,是互动对话的关系,是合作学习的关系。
(2)家长角色:家长即是父母,也包括与幼儿接触的其它亲人。
原来的角色,家长对孩子有的严加管教拔苗助长,参加各种钢琴、舞蹈、外语班等;有的放松管教,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有的四个老人宠爱一个孩子。
对幼师,把孩子交给老师就行了;对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忙不愿参加。
现在的角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引路人,即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又是孩子学习的伙伴;是老师教育的主动配合者;是社区教育的积极参与者。
(3)幼师角色:过去角色老师是大太阳,是中心,幼儿要围着老师转;老师是绝对权威,家长和社会上成人也要围着老师转。
现在幼师的角色,幼师努力把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为行为。
首先是幼儿的倾听者和观察者。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敏感察觉幼儿的需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事物和游戏等活动中隐含的教育价值。
其次,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
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主动表达,形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
再次,是自身素质提高的学习者、研究者、反思者。
同时也是家长和社会素质教育的指导者。
(4)社区(乡镇)人角色:社区人是与幼儿接触的社区里的人,也包括社会上的人。
随着社区建设(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单位人”变成社区人,社区人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社区教育是社会教育的实现模式,以一个街道或一个乡镇的范围,将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学前教育;社区教育对幼儿影响不可低估,知识分子集中的社区,孩子读书的多,工人集中的社区,孩子热心的多,农村社区,孩子爱劳动的多。
学前教育仅靠幼师,家长是不够的,全社会的人都重视学前教育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们只有树立以“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幼儿、家长、幼师和社区人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和合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树立“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不是主观臆断,而是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从实践的层面上看,树立“四位一体”的大教育观念也是可行的。
瑞吉欧的幼教经验和做法就是一个例证,他们摒弃绝对的“教师中心说”和“儿童中心说”,建立了儿童、教师和家长的三主角关系,并成功实行了社区管理的模式。
我们在“四位一体”大教育观念的支撑下,也一定能建成有自己特色的幼儿园、家庭、社区密切结合的学前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