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8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2018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BC平分 ABD , ABD 2ABC 108 . 又 AB∥CD,BDC ABD 180 .
5 / 16
BDC 180 ABD 72 . 2 BDC 72 【提示】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出角的度数,再根据同旁内角和对顶角求出角的度数.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 20.【答案】(1)补全条形统计图,如图1所示.
3
5
5
米 , ME 46 米 , 在 Rt△AME 中 , AEM 58 , AM ME tan58 ≈14.72 米 , 5
A B A M ≈1C 3N米. ,1 故选 B.
2 / 16
【提示】作辅助线后求ME的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1.【答案】D
【解析】如图,连接 AC,交 BD 于点 M,由菱形的性质可知,AC 与 BD 互相垂直且平分,根据题意,设点
【提示】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G的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 17.【答案】90 【解析】由图象可知,甲车 40 分钟行驶了 30 千米,甲车的速度为 30 2 45(千米/小时),又甲车行驶
3
4 / 16
2 小时后两车相距 10 米,此时甲车行驶了 90 千米,乙车修车前的速度为 80 4 60 (千米/小时),修车 3
2
直线 CD 沿 EB 方向平移,平移到经过点 B 的位置时,直线 CD 在平移过程中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的取值 范围为 3≤x≤2.
2
【提示】(1)根据已知直线解析式求出点 A 的坐标,根据平移求出点 C 的坐标,由平行得直线 CD 解析式 的一次项系数,代入点 C 坐标求出直线 CD 的解析式; (2)根据已知直线解析式和平移求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从而确定平移过程中交点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平移的性质. 23.【答案】(1)40 (2)10 【解析】解:(1)设2018年1至5月道路硬化的里程为x千米,根据题意,得 x≥4(50 x) .
3
33
3
车修好时甲车的行驶时间为 3 1 10 (小时),此时甲车行驶的路程为号 10 45 150 (千米),距离 B 地
33
3
的距离为 240 150 90 (千米). 【提示】求出乙车修好时甲车的行驶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图象的实际应用. 18.【答案】 8
9
【解析】根据题意,设甲种粗粮每袋的成本价为 a 元,则 58.5 a 100% 30% ,解得 a 45 元, 甲种粗 a
(58.5x 72y) (45x 60y) 100% 24% ,整理得 2.7x 2.4y ,即 x 2.4 8 .
45x 60 y
y 2.7 9
【提示】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解答题 19.【答案】 72 【解析】解: AB∥CD,1 54 , ABC 1 54 .
重庆市 2018 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A 卷)
数学答案解析
第Ⅰ卷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 2 (2) 0 ,2的相反数是-2,故选A. 【考点】相反数的概念. 2.【答案】D 【解析】A中的直角三角形不是轴对称图形;B中的直角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C中的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 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D中的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 【提示】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要将这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能完全重合,则这 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线段、角、等腰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圆、正多边形等。 【考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采取随机抽取的方法进行调查比较全面,结果也会比较真实有效,故选C. 【提示】选择抽取样本的恰当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调查中的样本选择. 4.【答案】C
π, S阴影
S矩形
S扇形ADE
6π.
【提示】理解图形之间的面积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矩形的性质、求扇形的面积. 15.【答案】23.4 【解析】由折线统计图可知,这 5 天的游客数量分别为 22.4,24.9,21.9,25.4,23.4,将它们按从小到大排 序为 21.9,22.4,23.4,24.9,25.4,最中间一个数是 23.4,中位数是 23.4. 【提示】理解中位数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折线统计图的应用、求中位数. 16.【答案】 6 4 3 【解析】如图,过点E作 EM AG 于点M,在 Rt△EMG 中,EGM 30 ,EG 2 3 厘米,GM 3 厘 米 , A E ,E G A2 G 厘6M 米G , 由 折 叠 可 知 , AE BE , AG GC , BC BE EG GC 2 3 2 3 6 (4 3 6) 厘米,即BC的长度为 (4 3 6) 厘米.
3 / 16
【考点】解不等式组、解分式方程、求整数解.
第Ⅱ卷
二.填空题
13.【答案】3 【解析】| 2 | (π 3)0 2 1 3 .
【提示】掌握绝对值和零次幂的运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实数的运算.
14.【答案】 6 π
【解析】在矩形
ABCD
中, A 90
, S扇形ADE
90π 22 360
粮中 A 粗粮的成本价为每千克 6 元,B 粗粮和 C 粗粮的成本价和为 45 63 27(元),乙种粗粮的成 本价为 6 27 2 60(元),设乙种粗粮的售价为每袋 b 元, b 60 100% 20% ,解得 b 72 元,设甲种
60
袋 装 粗 粮 的 销 售 量 为 x 袋 , 乙 种 袋 装 粗 粮 的 销 售 量 为 y 袋 , 当 销 售 利 润 达 到 24% 时 , 则
3 之间,故选 B. 【考点】二次根式的运算、估算无理数.
8.【答案】C 【 解 析 】 根 据 2 2 y 1≠5 1 2; 当 输 入 x 4,y 2 时 , y<0 , x2 2y 2≠0 1 ;2 当 输 入 x 2,y 4 时 , y≥0 , x2 2y 1 ;2 当 输 入 x 4,y 2 时 , y≥0 , x2 2y 2≠0 ,1 故2 选C.
【解析】由题可知,每增加一个图案则增加2个三角形,第○n 个图案中有 4 2(n 1) 个三角形,第⑦个
图案中有16个三角形,故选C. 【考点】探索规律. 5.【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两个三角形相似,设最长边为 x cm,则 5 9 ,解得 x 4.5 ,即这个三角形的最长
2.5 x
边为 4.5 cm,故选 C. 【提示】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6.【答案】D 【解析】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而不垂直,命题 A 不正确;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而 不垂直,命题 B 不正确;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而不相等,命题 C 不正确; 正方形的对角线
1 / 16
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命题 D 正确,故选 D.
【提示】掌握特殊四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考点】命题的判断.
7.【答案】B
【解析】 (2 30 24) 1 2 30 1 24 1 2 5 2, 4 2 5 5,2 2 5 2 3 ,即在 2 和
6
6
6
后的速度为 50 千米/小时,又 甲车行驶全程用时为 240 45 16(小时),则乙车行驶全程用时为 16 1 13
3
3
3
(小时),设乙车行驶 x 千米后开始修车,则由题可得 x 240 x 13 ,解得 x 140 千米,乙车修车前 60 50 3
用时为140 60 7 (小时),此时甲车用时为 7 2 3 (小时),乙车修车用时 20 分钟 1 (小时),乙
7 / 16
(2) 3≤x≤2. 2
【解析】解:(1) 直线 y x 3 过点 A(5,m) , 5 3 m . 解得 m 2 . 点A的坐标为 (5,2) . 由平移可得点C的坐标为 (3, 2) . 设直线CD的解析式为 y kx b(k≠0) ,
直线CD与直线 y 2x 平行,k 2 . 点 C(3, 2) 在直线CD上, 23 b 2. 解得 b 4 . 直线CD的解析式为 y 2x 4 . (2)直线CD经过点E,此时直线的解析式为 y 2x 4 . 令 y 0 ,得 x 2 . y x 3 与y轴交于点B,B(0,3) . 当直线CD平移到经过点 B(0,3) 时,设解析式为 y 2x b , 把 (0,3) 代入 y 2x b ,得 b 3. 此时直线的解析式为 y 2x 3. 令 y 0 ,得 x 3 .
x2
【解析】解:(1)原式 a2 2ab a2 b2 . 2ab b2.
(2)原式
x 2 x 3
x2 x 6
x3
x3 (x 2)2
x2 4 x 3 x 3 (x 2)2
(x 2)(x 2) x 3 x 3 (x 2)2
x2. x2
【提示】(1)先根据单项式乘多项式的法则和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再合并同类项,将整式化到最简; (2)先通分,计算分式的加法,再分解因式,将分式的除法转化为乘法,约分后将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考点】化简整式、分式. 22.【答案】(1) y 2x 4
A 的 坐 标 为 (1,k) , 点 B 的 坐 标 为 ( 4k , ,) AM k k 3k , BM 4 1 3 ,
4
44
S△ABM
1 3 3k 24
9k 8
, S△菱形ABCD
4S△ABM
9k 2
45,k 5,故选 D. 2
【提示】设出点A,B的坐标,用含k的式子表示出菱形ABCD的面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PB BC
PA 8 6
【提示】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