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

移动模架施工工法1.前言:移动模架法制梁最早于1955年在德国使用,国内从20世纪90年代在公路桥梁施工中开始采用移动模架制梁。

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可在桥位间自行移位,逐孔完成箱梁现浇施工的大型制梁设备,制梁不受桥下地质条件的限制,适应深谷、软基、水中等各种工况的要求,避免大吨位提、运、架设备和预制场的一次性投入;近年来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建设中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本工法是在参照有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在沈丹铁路客运专线TJ-3标简支现浇箱梁施工过程中,经总结和完善而形成。

通过应用本工法,保证了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工法特点:2.1受环境影响较小,可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施工。

2.2能保证安全质量,施工速度快。

2.3施工方法简单,易于施工人员掌握。

2.4功能完备,机械化程度高。

3.适用范围:本工法适用于客运专线32m及24m现浇梁施工。

4.工艺原理:移动模架造桥机主梁在支承油缸及托辊轮箱的作用下,可实现升降及纵移动作;模架及模板在模架开启机构的作用下完成底模架横移开启及闭合的动作;模架通过挑梁、吊臂及吊杆悬挂在主箱梁底面,利用可调撑杆调节模板的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梁底的线型高程。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5.1工艺流程:移动模架系统在现场拼装成型,进行模板调整、预拱度设置及预压。

钢筋在加工场集中加工、专用运输车运输到施工桥位、吊车吊装到桥上作业面后进行绑扎;预应力孔道塑料波纹管成孔;底、腹板钢筋绑扎完成后,安装内模,最后进行顶板、翼缘板钢筋绑扎;混凝土在拌合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插入式振动器进行梁体混凝土振捣,桥面采用悬空式整平机整平;梁体养护采用自然养生;预应力筋张拉采用两端整拉工艺,真空压浆、封端;移动模架落架、脱模,纵向前移至下一浇筑孔位。

图5.1-1 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工艺框图5.2总体安装方案根据各桥线下墩身施工情况,造桥机构件进场的先后顺序,利用个桥墩墩身处的空余场地,按照施工方向来组拼造桥机的先后顺序,采取“先到构件优先拼装,先局部后整体”的原则,有组织、有顺序、有效率的完成造桥机的拼装。

具体施工顺序如下:施工准备----五节主梁地面拼装----前后支腿安装----主梁吊装、6#梁及前导梁与主梁空中对接----挑梁吊臂及电葫芦轨道安装----拼装调整底模架底模板----拼装调整侧模架侧模板及撑杆----拼装调整翼模及撑杆----拼装调整异型侧模和异型翼模----整体吊装模板与吊臂连接----连接模板、调整模板----安装墩顶散模及其构件----安装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整机调试,空运转----内模和端模的安装及调整。

5.2.1五节主梁地面拼装在施工场地上用枕木或大的砼预制块在主梁各段中间搭建临时平台,2.5m见方高度600mm,在地面逐节拼装主梁,并将接头螺栓上满拧紧,如下图主梁拼装图所示:图5.2.1-1 主梁示意拼装图在墩台旁边搭设临时贝雷架支撑平台,使临时支撑的上表面和标准桥面齐平,并在平台上方后支腿相应位置做好标记及预埋件。

5.2.2前后支腿安装在临时支撑顶安装造桥机后支腿,并与预埋件锁定;在前墩顶安装造桥机前支腿,并与预埋件锁定,支腿后方安装支腿斜拉机构,前方拉设锁链并可靠锚固,如下图前后支腿安装图所示:图5.2.2-1 后支腿安装示意图5.2.3主梁吊装、6#梁及前导梁与主梁空中对接用2台300吨汽车吊将主梁整体吊装到位,并在相应位置安装辅助支腿及相关配件;其中一台汽车吊将在地面拼装好的6号主梁及辅助支腿吊装到位;另一台汽车吊将在地面拼装好的4号主梁和5号主梁吊装到位,接头螺栓上满拧紧。

如下图导梁安装图所示:图5.2.3-1 导梁安装示意图5.2.4挑梁吊臂、吊杆及电动葫芦轨道安装挑梁共10组,左右各5组,上部与箱形主梁为销接,下部与主梁为螺栓联接;吊臂共10组,左右各5组,与挑梁一一对应。

上端与挑梁间为销轴联接,下端与侧模架间为销轴联接。

电动葫芦吊挂轨道共2条,安装在挑梁下弦杆槽钢上,左右各一组,每组长3×11m=34.5m。

截面采用Ⅰ36a,最大起重量50KN。

吊杆是附属在挑梁上的传力构件,顶端与挑梁间用销轴相连,下端与底模架上弦锚固。

共4组16根,为便于安装、拆卸,吊杆分为上、中、下本节,其中中节和下节完全相同,设计带有安装时向上的标志,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将有标记的一端向上。

吊杆的上、中、下三节间通过连接器连接,连接器腹板上开有圆孔,现场使用时可以使用圆钢插入圆孔,以固定连接器。

吊杆拆除时,上节不动,旋动中、下节的螺母即可。

吊杆的螺杆及螺母材质均为40Cr,并经过调质处理。

进行24m箱梁施工时,为便于施工,增加使用了长吊杆,长吊杆的材质与其它吊杆的相同,同样设计带有安装时向上的标志,安装过程中要注意将有标记的一端向上。

吊杆及长吊杆的结构图如图5.2.4-1所示:图5.2.4-1 吊杆及长吊杆结构图安装顺序为从主梁起"由后向前、两端对称”人工配合50吨吊车安装,如图5.2.4-2和图5.2.4-3所示:施工方向图5.2.4-2 挑梁侧面和正面图图5.2.4-3 挑梁、吊臂结构图5.2.5拼装调整底模架底模板底模架共8组,左右各4组,左右两组之间通过8.8级精制螺栓对拉连接成整体,构成一个工作单元。

底模架外侧通过吊挂滚轮吊挂在侧模架的下弦杆上,内侧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上。

每组底模架由2片主桁架、3片连接桁架连接成整体,构成空间桁架结构。

主桁架和连接桁架顶面均有螺栓孔,这些螺栓孔与底模封板、拼接板的螺栓孔对照连接。

当造桥机纵移过孔时,先后拆除吊杆和左右底模架之间的对接法兰螺栓,再拆除腹板模板与底模之间的连接螺栓,此时底模架由吊挂滚轮支承,在液压油缸的作用下,底模架相对侧模架的下弦杆向外滑移,实现了底模架向左右开启,每组底模架的滑移距离为4.5m。

1个底模架工作单元相对于侧模架有两个滑道(滑道中心距离为4.5m),由于安装偏差、吊挂滚轮摩擦阻力存在差异等原因,滑移过程中要有专人观察,若出现偏位情况,应马上停止液压油缸操作,使用辅助工具配合液压油缸对底模架进行纠偏,以免因吊挂滚轮别卡而继续操作导致模架杆件变形及吊挂滚轮损坏。

现场拼装时应注意先将底模架吊挂滚轮套在侧模架下弦滑道内,然后再安装侧模架端部油缸支座结构。

底模架一个工作单元结构如图5.2.5-1所示:图5.2.5-1 底模架单元结构图用一台50吨汽车吊以“从后向前,对称安装”的原则安装底模架,安装后的总成图如图5.2.5-2和图5.2.5-3所示:图5.2.5-2 底模架立面图图5.2.5-3 底模架断面图5.2.6拼装调整侧模架侧模板及撑杆侧模架共10组,每组侧模架由主桁架、连接桁架连接成整体,构成空间桁架结构。

因靠近梁端处腹板模板可调撑杆的角度略有差异,所以主桁架上与可调撑杆连接的耳板焊接方向有差异,故主桁架分为A型和B型两种,侧模架也因此分为A型和B型两种(靠近混凝土箱梁端部的为B 型)。

侧模架上弦杆通过上弦杆通过销轴及可调撑杆与吊臂连接。

侧模架上、下弦杆均设置有可调撑杆,分别支承翼板模板和腹板模板,下弦杆靠近腹板模板端还设置有螺旋支承,螺旋支承的螺杆部分相对于侧模架可以水平移动,以调节模板的位置并辅助拆模。

此外,侧模架下弦杆靠外侧部位与油缸支座相连,开模油缸的活塞杆端头用销轴固定在油缸支座的耳析能上能下。

现场拼装时要注意:侧模架拼装完成后要先将吊挂滚轮安装上,再安装油缸支座。

下图5.2.6-1为工作状态侧模架与底模架相对关系及侧模架锁定示意。

图5.2.6-1 侧模架与底模架相对关系示意图5.2.7拼装调整翼模及撑杆翼模共8组,左右各4组,每组两块模板之间通过4.8级精制螺栓对拉连接成整体,构成一组。

翼模与侧模之间也过4.8级精制螺栓对拉连接成整体,与侧模架撑杆连接,如图5.2.7-1所示:5.2.8整体吊装模板与吊臂连接,调整图5.2.7-1 翼模及撑杆结构图造桥机的模架系统包括底模架和侧模架,是箱梁混凝土的直接支承体系。

工作时,左右两组底模架用8.8级精制螺栓对拉,形成整体。

底模架的上弦杆通过吊杆吊挂在挑梁下弦节点上,其上弦最外侧两个节点设置有吊挂滚轮,吊挂滚轮与侧模架的下弦杆连接,实现底模架的横移开启。

造桥机过孔时,底模架对位螺栓解除,拆除吊杆,底模架以侧模架的下弦杆为依托通过液压系统向外顶推滑动,到达理想位置后与侧模架临时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底模架与底模始终保持一体;侧模架与侧模始终保持一体。

侧模架设有可调撑杆,用以固定模体和辅助拆模。

整体模架共分四组,用一台50吨汽车吊以“从后向前,对称安装”的原则安装整体模架,安装后的总成图一模板总成图二模架总断面图如下图 5.2.7-2及图5.2.7-3所示:图5.2.7-2 模板总成图íííí异 形 模 板(正)底 模底 模底 模底 模 异 形 模 板(正)íííí异 形 模 板(反)翼 模侧 模侧 模翼 模侧 模翼 模翼 模侧 模底 模底 模底 模底 模异 形 模 板(反)侧 模侧 模侧 模侧 模翼 模翼 模翼 模翼 模图5.2.7-3 模架总断面图5.2.8安装墩顶散模及其构件墩顶散模由5mm面板和钢板肋组焊而成,考虑到方便拆装,墩顶散模均分成小块制作,其中32m混凝土箱梁施工用墩顶散模分为散模1-6,散模1-4与底部分配梁螺栓连接,分配梁共分为两层,两层之间通过垫块连接,底层分配梁与桥墩顶面预埋件的螺杆相连。

散模5和6支承于支座垫石上,该支承由现场自行设置,要保证支承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为保证墩顶散模与支座之间匹配良好,设计时考虑在二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现场施工时可用木楔填塞,并固定牢固。

24m混凝土箱梁施工用墩顶散模分为甲类墩顶散模和乙类墩顶散模两种,甲类墩顶散模与32m混凝土箱梁施工用墩顶散模完全相同,32m梁施工时可以使用3套中的任意2套,剩余1套在混凝土梁养生期间安装于下一跨施工位置,以提高施工效率。

乙类墩顶散模包括散模1、2、5和6,其中散模1和2为24m混凝土箱梁专用,散模5和6与32m箱梁墩顶散模的散模5和6相同。

混凝土箱梁预应力张拉完成后,即可进行墩顶散模的拆除工作。

拆除的基本步骤为:解除墩顶散模与异型模板或未跨施工异型模板之间的螺栓连接,去掉墩顶散模与支座垫石之间的临时支承,松掉楔形块长螺杆的螺母,将长螺杆抽出,再将分配梁与楔形块之间的螺栓解除,将楔形块打掉,之后解除分配梁与墩顶散模之间的螺栓,最后对墩顶散模逐个进行拆除。

如图5.2.8-1所示:图5.2.8-1墩顶散模的使用部位及安装示意图5.2.9 爬梯、走道及防护棚的安装为方便施工人员通行及操作,MZ900S型移动模架造桥机在挑梁、模架等结构上设置了8条纵向通长的人行走道,并在前后两端通过若干爬梯及平台连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