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组织》PPT课件 (2)

《社会组织》PPT课件 (2)


(四)根据组织与公众关系的密切程度,可分为非公众、 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
(五)按照公众对组织的重要程度,可以把公众分为首要 公众、次要公众、边缘公众
(六)根据公众的态度,可以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
独立公众
返回
精选PPT
11
第二章 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
一、公共关系传播的概念
3.写作和演讲能力
4.行政领导能力
5.应变能力
(四)身心素质
1.体力素质,既要求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2.脑力素质。即要求公关人员有良好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返回
精选PPT
8
第二章 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一、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
(一)公众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公众是指一切与社会组织发生直接或间接 联系的组织与个人。任何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有 着某种共同利益,并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 的社会群体都是某一特定组织的公众。
精选PPT
4
社会组织的特征: 1、目的性 2、系统性 3、变动性 4、相关性
精选PPT
5
(二)社会组织的分类
1.按照组织的社会职能可以把社会组织划分为经济组织、 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等
2.按照社会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可以把组织划分为 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互益性组织,公益性组织等
精选PPT
精选PPT
7
三、 公共关系从业人员的素质
公关人员的素质,是指公共关系工作者在从事公共关系活动过程 中的品质、作风、知识结构、性格等内在因素有机结合所表现出来的 各种能力。一个合格的公关人员,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思想道德品质
(二)知识修养
(三)工作能力
1.有较高的“社交敏感”程度和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2.组织协调能力
6
二、社会组织内部的公共关系机构
(一)公共关系机构的职能
1.追求组织和社会利益的一致 2.以真实和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方式来树立组织的形象 3.协调社会各界关系,减少磨擦 4.应酬组织的繁锁工作,成为领导的“有效代表” 5.培养员工感情,做到组织与员工同舟共济
(二)内部公共关系机构的设置原则
1.任务、目标原则 2.分工协作原则 3.精干高效原则 4.责权对等原则
四、 几种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媒介
(一)谈话 (二)谈心 (三)演讲 (四)会议 (五)记者招待会 (六)各种联谊会、茶话会、晚会、纪念会等 (七)商品供应、展销等会议 (八)组织参观 (九)承办文体活动 (十)支持和赞助福利事业
精选PPT
15
五、公共关系传播的基本过程
传播者的 意念或所见知的
力 (2)组织的政策行为和变化也会对公众的切身利益形
成现实或潜在的影响力和制约力
精选PPT
10
二、公众的类型
(一)根据公众形成的范围,可以分为内部公众和外部公 众
(二)根据组织对公众的好恶程度,可分为受欢迎的公众、 不受欢迎的公众和被追求的公众
(三)根据公众的组织状态,可分为组织公众和非组织公 众
事实
将意念转 化为言词
接受者采 取行动或 产生反应
接受传播 者传递来 的信息
精选PPT
利用某 一渠道将 信息传递
接受者将 信息转化 为意念
返回
16
第二章 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案例分析: 潜在公众
20世纪70年代后期,日本的“三洋”电气公司和“丰田”汽车公 司,很注意把目标瞄向潜在公众。两家公司在中国各大城市的报纸、 电视上做了大量广告。当时,中国的市场还不能直接买到“三洋”和 “丰田”产品,有人对花这样大的广告费不理解。“三洋”的回答令 人难忘:我们坚信,中国的市场迟早会开放,这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 趋势。如果等中国市场开放后再去做广告,那就晚了。这样,一旦中 国市场对外开放,消费者想买国外的家用电器,就自然会立即想到 “三洋”这个牌子。况且,中国有许多华侨在国外,当内地的消费者 请海外亲朋好友购买国外家电产品时,自然就会想到“三洋”。
⑴ 受播出的时间和播讲顺序限制,选择 的自由度小; ⑵ 播音效果是稍纵即逝的,使听众对传 播的内容难于反复思考,加深印象。
⑴ 受固定节目时间限制; ⑵ 效果稍纵即逝,难以重复; ⑶ 节目制作成本高,费用大。
精选PPT
14
(四)选择和运用大众传播媒介坚持的原则
1.紧密联系公共关系传播目标 2.紧密联系接受公众和传播的内容 3.注意客观的社会效果 4.合乎经济的原则
一、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一)社会组织的概念
社会组织,指的是一个群体,即为实现一项共同的目标而有计 划、有组织地建立起来的社会机构,并对机构中的全体人员指定职位, 明确职责,交流信息,协调工作,使之在实现既定目标中获得最大的
效果。
社会组织的构成:
1.有一定的共性 2.有确定的目标 3.有一个规范性的组织章程制度 4.有一个权威的领导班子进行组织的领导与管理 5.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设备
(二)以传播信息的流程划分,公共关系传播可 分为下行传播、上行传播和平行传播
(三)从传播的方法上划分,可分为口头传播和 书面传播
(四)按信息接受者地位变化划分,可分为单向 传播和双向传播
(五)按传播途径划分,可分为直接传播和间接 传播
精选PPT
13
三、 几种主要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
书报杂志 等印刷品 媒介
第二章 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第二节 公共关系的客体 第三节 公共关系传播 案例分析
返回
精选PPT
1
第一节 公共关系的主体
精选P: 课本P34的引例。 案例二: 联想成功收购IBM全球PC业务 请找出该案例中有哪些社会组织。
精选PPT
3
第二章 公共关系基本要素
优点
⑴ 时空性强; ⑵ 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⑶ 储存性能好; ⑷ 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缺点
⑴ 它并不适用于文化水平低的人; ⑵ 传播速度不如广播、电视快; ⑶ 不及电视、电影直观、具体、生动。
广播 电视
⑴ 传播迅速; ⑵ 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⑶ 不受空间限制; ⑷ 与工作不易发生冲突。
⑴ 真实感强; ⑵ 娱乐性、艺术性强; ⑶ 观众多,影响大。
公共关系传播是指社会组织将公共关系信息通过传 播媒介传递给社会公众,使公众能够了解企业的行为, 理解企业的政策、目标,领会企业的善意和友好,进而 影响和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公共 关系。
精选PPT
12
二、公共关系传播的形式
(一)按照传播的主体与客体,可以分为人际传 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某一组织公共关系的客体公众表现为:
1.因面临某个共同问题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2.公众有着共同的利益 3.公众为某一特定组织的工作产生互动效应
精选PPT
9
(二)公众的特征
1.复杂性 2.变动性 3.同质性 4.相关性
公众与组织的相关性表现为: (1)公众对组织的生存发展形成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