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姥姥的剪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这一课。

通过上一课1-3小节
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我”的姥姥,“我”的姥姥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广结善缘、剪纸技艺高超、平凡而又不平凡等)(板书:姥姥)
这么一位善良、勤劳的好姥姥还身怀绝技呢。

她的剪纸技艺高超、深入人心,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

你们也想见识一下精美的窗花吗?好,现在老师就满足大家的愿望,欣赏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

适当评价评价这些剪纸。

(展示剪纸)我想姥姥的剪纸肯定比这些还要漂亮。

二、学习课文4-6小节
1、是呀,姥姥心灵手巧,剪纸技艺高超。

课文第四小节中也有很精彩的描写?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4-6小节。

自读思考,指名回答。

小黑板出示:
a、“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


学生齐读。

“死死地捂住、摸着剪”说明了什么?(说明此时剪窗花难度大)“工夫不大”说明了什么?(说明姥姥动作熟练、娴熟、功夫深、本
事大,完成速度快。

)由此可以看出?(姥姥技艺高超)
b、“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也能够说明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为什么这样说?(形象生动、无可挑剔)
“形象生动”说明姥姥的剪纸惟妙惟肖,“无可挑剔”是说“我”没有办法找到毛病,充分说明姥姥的剪纸技术高超。

这幅形象生动、无可挑剔的剪纸,同学们一定想一睹为快。

请欣赏“喜鹊登枝”的剪纸。

(展示剪纸)
这就是姥姥的“喜鹊登枝”,你们看梅枝与喜鹊多么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呀,大小疏密真是无可挑剔!
此时此刻,我们同学肯定有话想对姥姥说。

你想说什么呢?(敬佩之情)
请1-2名同学来把这两句话练读一遍。

根据情况提出要求:注意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们的敬佩之情。

2、我们同学肯定都服了,那文中的“我”服了吗?可是他还要耍赖呢,请同学们找找并说说,文中的“我”是怎样耍赖的,姥姥又是怎么说的?
(生答:“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
看了! ’,‘你差点把姥姥的眼珠子按冒了!’姥姥用指头点了一下我的鼻子,‘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我”的耍赖,姥姥生气了吗?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下姥姥的话语。

姥姥没有生气,我们反而从中感受到姥姥很幸福,很快乐,姥姥和我真是其乐融融啊!
3、姥姥说,“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那么,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样练就的呢?
小黑板出示: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


指名朗读。

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姥姥剪得多,剪得时间长,几乎天天都剪。

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长年累月地剪,使得姥姥剪纸的技艺越来越熟练。

4、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熟能生巧的事例?你知道吗?(打毛衣、包饺子、百步穿杨、卖药商人、卖油翁、打字员等)
5、把“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中的“总剪”改成“总做”,并阐述理由,说明其中的道理。

三、学习7-12小节
1、姥姥总剪,剪纸的技艺愈发精湛、高超,我想看姥姥剪纸肯定成了一种惬意、幸福的享受。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小黑板出示:
“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看似平淡的一句话,其中有一个字却用得很传神,你认为是哪一个字?(拴)(板书:拴)
谁能上台来做一个“拴”的动作?(绕和系)
(插话)拴东西,一般用什么拴?拴好后别忘了打一个结,这样才能牢固。

(教师演示打结的动作。


课文中姥姥是用绳子拴住“我”的吗?那是用什么拴住了“我”?(指名答)(板书:我)
(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板书:剪纸)
2、那么,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能牢牢地拴住了
贪玩的“我”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读7—12小节,看看姥姥用几幅剪纸拴住了我?(生自由读课文)
提问:拴住作者的主要是哪几副剪纸?(指名答:牛驮小兔、牛和小兔一起吃草这两幅剪纸。


想看看这两幅美妙的剪纸吗?(展示剪纸)让我们再到文字中,去享受这两种不同的意境吧。

下面让我们分组分角色朗读7-11小节,小组内一个读姥姥的话,一个读“我”的话,其余读旁白。

姥姥是轻声慢语,作者是活泼可爱、如痴如醉的。

(分角色朗读。


指名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个读文中的“我”,另一个读姥姥的话,其余同学读旁白。

(评价:从他们的朗读,你们感觉到文中的“我”被牢牢地拴住了吗?)再请一组朗读。

3、“我”还被姥姥的哪些剪纸拴住了呢?(指名答:“从那时候起,……对活泼的兔子与敦厚的老牛充满了好感。

”)(展示剪纸)4、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栩栩如生的剪纸中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指名答)为什么每一幅让“我”痴迷的剪纸里都有牛与兔呢?牛代表什么?兔子代表什么?其实姥姥的每一幅剪纸都生动描绘了姥姥与“我”之间幸福快乐的生活,渗透了
姥姥对“我”浓浓的亲情,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之情。

共4页,当前第2页1234
学到这里,我们都感觉到姥姥用剪纸拴住的不仅仅是“我”的身体,更多的是“我”的心。

(板书:心)
我们还感受到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剪纸。

那还是什么呢?(同桌讨论,指名答: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的亲切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容。

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姥姥说话时的轻声慢语、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还是那段属于作者的快乐、惬意的夏日午后的日子。

拴住“我”心灵的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姥姥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板书:亲情)
四、学习13小节
1、过渡:剪呀剪,拴呀拴,剪只兔,剪头牛,牢牢拴住萝卜头。

姥姥的剪纸拴住了“我”的幼年时代,拴住了“我”上学前的一个个密云多雨的盛夏。

后来“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还拴得住“我”吗?何以见得?(还拴得住。

因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
我们来齐读这段有声有色的文字。

(生齐读)
2、现在请同学们把目光转移到那幅剪纸上,请看黑板,谁再来读读描写这幅剪纸的文字。

(展示剪纸)
小黑板出示:
“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指名读
3、如果,让你给这幅剪纸取个名儿,你会取什么名儿?(凝望、无声的爱、我的童年、联结、我是风筝,你是线、期待)针对每一种回答,老师进行评价。

4、姥姥的剪纸拴了“我”多久?还将拴“我”多久,还能拴“我”多久?(姥姥的剪纸拴了“我”的童年、小学、中学、大学,还将拴“我”一生。


何以见得还将拴“我”一生,还能拴“我”一生?别说,你能把作者这种坚定的预见和充沛的情感带到这段话的朗读中去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剪纸不光展示了姥姥高超的剪纸技艺,更体现了姥姥对作者的浓浓亲情,寄托了作者对姥姥的无限思念,它如同桥梁沟通了
姥姥与作者之间的感情;它又宛如纽带,拉近了姥姥与作者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这份浓浓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
六、布置作业:
小黑板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在收到姥姥寄来牛望远去小兔的剪纸后,作者心境颇不宁静,眼前浮现出和姥姥在一起时多姿多彩的生活画卷。

假如你是作者,该怎么给姥姥回信呢?试着写写。

板书:
12姥姥的剪纸
剪纸
姥姥——拴——“我”(心)共4页,当前第3页1234
亲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