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

12《姥姥的剪纸》教学案

12 姥姥的剪纸主备人:毕秀兰主备研讨人:吉玮曹当妹审核人:吉玮个案修改人: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教材分析】《姥姥的剪纸》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善良勤劳,以及“我”与姥姥之间那份浓浓的亲情。

姥姥很普通,她每天洗衣、择菜、淘米、喂猪,与所有的姥姥一样,平凡朴实,日夜操劳,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姥姥又是不普通的,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的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

全文总共13 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其中,“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

沿着这条主线,就可以披文入情,走进姥姥和“我”的内心情感世界。

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通过动情地朗读就可以感受姥姥对“我”的深情及“我” 对姥姥的思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习掌握生字词,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4.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读出姥姥的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的心梦之境,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学习重难点】1.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读出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舐犊情深、浓浓亲情;读出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对童年的眷恋之情。

【资料链接】一、民间文化民间文化主要包括四种,即民间文学、民间表演艺术、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

1.民间文学的种类很多,它包括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谚语等;2.民间表演艺术包括民间戏剧、曲艺、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等,它们也是历史悠久,从上古时代产生、发展并传承下来。

3.民间美术包括瓷器、泥塑、玉雕、年画、剪纸等种类,它们都是很珍贵的一笔遗产。

4.民俗文化反映了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各种习俗,如庙会和春节等。

二、关于剪纸剪纸,是我国最流行的民间技艺之一,它又称剪花、刻纸、窗花使用的工具一般是剪刀和刻刀。

早在汉唐时代,就有民间妇女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精美的图案贴在鬓角作为一种装饰。

剪纸艺术真正繁盛是在清朝,那时人们常在节日到来时,把有颜色的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贴在窗户上(叫“窗花”)、门楣上(叫“门签”)作为装饰, 既把节日的气氛渲染得非常浓郁喜庆,也代表着欢乐祥和与祝福。

剪纸的种类很多,有黑白剪纸、套色剪纸、分色剪纸、刻金彩衬等。

剪纸的内容也很丰富,有花鸟虫鱼、瓜果菜蔬、民间故事、历史人物、戏剧脸谱等。

近几年来,剪纸艺术的发展变化更大。

现代剪纸不光具有观赏性,还富于时代气息,我国的剪纸艺术正在向联合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呢!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剪纸作为我国一种特有的民间技艺,可惜的是这种古老的艺术瑰宝正在慢慢失传。

因为这种技艺是靠“口口相教,手手相传”才得以延续的,所以剪纸老艺人们就像“活文物”似的,备受爱护。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3.依托语词,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把课文读厚,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

【教学过程】【预习导学】一、扫除字词障碍1.读读下列四字词语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左邻右舍摘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2.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它们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耍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读、自学课文,思考问题1.认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留在作者心境、梦境中的究竟有哪些画面或事情,试着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课堂助学】一、导入:1.板书课题,认识“姥姥”:北方人管外婆叫姥姥,口语就一个字--姥,叫起来很亲切。

我们一起学着北方孩子,来叫一声,姥姥。

2.读好课题:姥姥还有一样拿手绝活儿呢!那就是一一剪纸。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朗读啧啧赞叹刷刷刷刷悦耳至极清清爽爽左邻右舍择菜薅草喜鹊登枝牛驮小兔(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引导读词语,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3)请选择这两组词语当中的一个或几个,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围绕着剪纸,作者回忆了他和姥姥的哪些往事你看到了哪几个镜头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读书!读着读着,就把长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镜头和一串声音,我们看了姥姥剪窗花的镜头,看到了姥姥干活儿的镜头,看到了作者“刁难” 姥姥的镜头,还听到了姥姥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听到了乡亲们的啧啧赞叹声.........................三、抓中心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交流学案第二题:哪一句话最能表达姥姥的剪纸声令作者魂牵梦绕的心境2.关注一组关联词语:为什么连用两个“无论”3.说说作者说的“有声有色”的“声”和“色”可能各是什么4.由“有声有色”扩展到课文内容的概括:5.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过渡:这就是作者心中和梦中的“有声有色”,那么这些声音和生活到底具有怎样的魔力呢要想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我们要深入到课文的字里行间中去感受感受。

四、学习课文一至三自然段,感受姥姥形象。

我们来看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说的(第一自然段)1.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思考什么是“小屯”(小村庄)(2)有没有发现这个开头写得很有特色这样写的好处2.第二自然段(1)这段是怎样写姥姥的心灵手巧的(2)弓I读乡亲们赞叹的话。

围绕一个核心词“神了”。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

(课件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像,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剪个___________________ ,剪个。

)(3)小结:课文第二段每字每句都在称赞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可是写作手法不一样。

写作方法的比较,即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3.第三自然段弓I读第三段语句。

从这段文字中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姥姥(心地善良、勤劳能干) 小结:赢得乡亲们啧啧赞叹的不仅仅是姥姥的心灵手巧,更有姥姥的广结善缘、有求必应。

姥姥是一个爱的使者,她用精湛的剪纸技艺,美化了乡村人的生活,艺术化了乡村,使整个小屯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和快乐。

(五)总结,巩固练习填空:姥姥剪纸神了,剪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 ,剪 __________ 像 ________ ,剪个,剪个。

姥姥的剪纸这么受欢迎,一是因为二是因为。

__【巩固练习】认真阅读【资料链接】 ,完成以下填空: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四种: __________________ 、 、 、 。

剪纸是 中的一种, 13 课的《牛郎 织女》属于 ,而 14 课《安塞腰鼓》则属于 。

人们喜欢剪纸,是因为剪纸内容丰富,有 ___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_ 、_________ 等,还能给节日增添 ____________ 的氛围,给人们带来 ____________ 的祝福。

【板书设计】12.姥姥的剪纸有声有色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包含的情感。

2.能联系上下文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这句话包含的意思。

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品读,体会姥姥舐犊情深,读出作者对亲人的感恩、对童 年的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温故预习】一、成语大擂台1.描写人物品质的:(心灵手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神态专注的:(身心入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形态逼真的:(活灵活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AC : ( 有声有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先补充完整,再积累1. ___________________ 书读百遍,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熟读唐诗三百首, 。

3.熟能生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冬练三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

5.拳不离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读书破万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课堂助学】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2.导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姥姥的心灵手巧,姥姥的善良勤劳,作 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出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 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二、指导品读课文四至十二自然段,感受姥姥的舐犊情深,感受作者的心梦之境。

1.默读课文中描写这些事情的段落,把你觉得甜蜜的、温馨的、依恋的地方用波浪 线画下来,反复地在心中读上几遍,让心绪随着波浪荡漾开去。

2.交流:学生读完后,先请学生谈谈感受,再通过朗读进一步体会。

3.四至六自然段:剪窗花“喜鹊登枝”的事句1:“我是个出名的调皮蛋,经常变着花样刁难姥姥。

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引导:抓住“刁难”,其手段就是——“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

把“我”的调皮劲儿读出来。

句2:“我服了,可还耍赖:‘姥姥,你从我手指缝里偷着往外看了!'”(1)你耍赖过吗你能把耍赖的感觉读到这话中去吗(2)小结:这段文字通过具体事例又一次从侧面烘托了姥姥的剪纸技艺精湛,也让我们体会到了祖孙的甜蜜亲情。

抓重点句:“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姥姥"熟能生巧"的本领是怎么练就的呀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熟能生巧” 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