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色
巴洛克时期之前的西方音乐发展,从十五世纪中叶一直到1600年,我们习惯将之称为“文艺复兴时期”。

正因为巴洛克音乐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在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所以才被后人划分为两个时代。

提倡人文主义思想的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文明的一个标志,也是文学艺术以及现代科学的开端,在音乐艺术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缺乏有规律的节奏感、没有强弱音变化也是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在创作技巧上的局限。

此后的巴洛克音乐能够风靡至今,与它在诸多领域的创新与变化是有密切联系的。

古典主义者认为巴洛克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只是到了后来,才对巴洛克艺术有了一个较为公正的评价。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

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巴格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非常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七是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是一些花纹。

一、巴洛克音乐的特点
巴洛克音乐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伴奏部分即通奏低音。

通奏低音演奏者在羽管建琴或管风琴(或拨弦乐器琉特琴或吉它)上奏出低音声部,上面标出数字指示他应演奏的填充和弦。

通奏低音经常由两个人演奏,一人用大提琴(或维奥尔琴或大管)一类可延长音响的乐器演奏低音声部,另一人演奏填充和弦。

1.自由与无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音乐的特征就是演奏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性。

巴洛克时期的乐谱,只写出两个外声部──——亦即上面主乐器声部、以及伴奏乐器的最低声部,而实际上演奏这首曲子时,负责上面主乐器声部的大键琴或风琴等键盘乐器的演奏者,就以这个低声部为基础,依照记在那里的数字和记号,自由加上和弦演奏下去;而负责低声部的大提琴、或者古大提琴、低音管之类的低音乐器的演奏者,则重复这个低音部持续的演奏下去。

结果乐谱虽然只写出两个部分,却可以有更
多的演奏者。

而且,键盘乐器演奏者并非始终都要依乐谱演奏,只要他能遵守和弦的指示,之外的附加方式要有多少就有多少。

另外演奏上声部的小提琴手,也可以自由为这旋律附加装饰。

所以巴洛克音乐是赋予演奏者相当大自由的音乐,说的更极端些,就是应该由作曲家、演奏家和听众合而为一去创作的音乐。

2.重视低音声部
这种巴洛克音乐特有的低声部写法,称为持续低音、通奏低音」、或者「数字低音」,这样构成出来的巴洛克音乐,上和下两个外声部占有明显的优势,而音乐就在这两者的紧张关系上构成;正中央的部分,也就是内声部,略显淡薄,就像葫芦般两头大中间小,换句话说,巴洛克音乐的构成,可以比喻成具有两个中心或两极的椭圆形。

相较之下,继巴洛克兴起的古典派音乐,成为中心的是最上声部,上声部占有绝对的优势,与此相对的下面三个声部则成为附加的和弦形式,和弦是重要的支柱,各声部旋律跟主声部是主从附属的关系。

这种形式的音乐构成法叫做主调音乐。

上声部明显旋律成为中心,听来悦耳容易接受,演奏主旋律的声部占有绝对优势,还可以从交响乐编制中,第一小提琴总数几乎占有低音弦的两倍之多,便清楚看的出来。

后期巴洛克,传统技法与形式受到彻底开发,对位法达到极点,同时近代的和声法与乐曲构成法也已确立,便经由洛可可样式和多重感受样式,开始朝古典派的方向前进。

3.戏剧感与运动变化感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是以声乐为中心,产生出弥撒曲和经文歌的宗教作品,以及称为牧歌和香颂的、用意大利文和法文写成的世俗作品。

但巴洛克艺术是受到戏剧原理支配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扭曲、夸张,那是激昂与亢奋的艺术,也是追求运动和变化的艺术。

代表巴洛克音乐的曲种,变成是有戏剧音乐和器乐音乐。

这种戏剧感表现在巴洛克音乐喜欢用强奏和弱奏两种音色来强烈对比,它没有古典乐派中渐弱、渐强这种断续、断层的转移。

当时的乐器构造也明显反应出这个事实,比如叫做大键琴的键盘乐器有两组键盘,一组键盘不管怎样以手指用力按,也只能弹出弱音,另一组则相反,只能弹出强音,演奏者分别以这两组键盘弹出强与弱的对比。

二、巴洛克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曲式
1.歌剧
巴洛克时期因为重视戏剧感,因此大大鼓励了歌剧创作。

歌剧先有蒙台威尔第的努力,而后意大利的帕勒莫史卡拉第,结晶出巴洛克歌剧的固定形式。

他的伟大不只是创新新的事物,也是将传统的各种要素整理融合,为庄歌剧定出古典形式。

而喜歌剧的登场,则让歌剧更加大众化、平民化。

巴洛克音乐时期和意大利歌剧创作可说是同时开始、同时发展,所以对巴洛克音乐来说,意大利歌剧才
是最本质的曲种,并且歌剧的语法也给弥撒曲、经文歌等教会音乐,以及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的器乐音乐带来决定性的影响,最后,它传到国外,深刻影响各国巴洛克音乐的形成。

2、乐器
新乐器种类的出现加速了这个进程,其中最重要的乐器为小提琴族系。

当时维奥尔琴的发音适合复调音乐的清晰但却缺乏节奏的动力感,而小提琴洁净明快的运弓以及其演奏辉煌技巧乐曲的能力适合演奏舞蹈节奏的音乐,与单声部歌曲相比更有发挥技巧的能力。

声乐风格与器乐风格的交替进行是典型的巴洛克的手法,巴洛克音乐中有这样两种不同风格的交替进行是为了新奇和效果。

在音乐表现形式方面,巴洛克时期要比文艺复兴时期的体裁丰富的多。

皇室以及贵族对音乐的需求,促使许多巴洛克音乐家开拓出很多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歌剧的兴起(并不是起源,歌剧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为突出的一点。

虽然巴洛克时期的歌剧曾被一些专家批评为“矫揉造作”,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

声乐领域的其它表现形式还有神剧、经文歌、清唱剧、受难曲和弥撒曲等,这些都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

由此可见在巴洛克时期,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

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很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各种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赋格和奏鸣曲等诸多表现形式。

其中很大一部分通过发展、演变,从而成为了后来更为成熟的形式。

有人曾经将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时期的美学观放在一起,做了如下的对比——“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观比做浑圆的珍珠,而巴罗克的美学观则是形状不整的珍珠,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均整也要着重于表现强度的一种形式”。

所以我们可以很形象地总结巴洛克音乐的特点,那就是“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

相比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作品力求获得和谐统一、舒缓流畅的效果以及整体四平八稳的风格,巴洛克音乐冲破了这种传统,而变得更加热烈而张扬。

虽然这种风格在历史上也曾被指责为“过于夸饰而不够规范”,但巴洛克音乐带动整个西方音乐历史发展的事实,没人能将之否定。

西方艺术史认为,在巴洛克时期音乐艺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