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方案3篇一、创新方法,精准调处派岀所创新矛盾纠纷调解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提升矛盾纠纷调处效能。
一是订单式调处。
充分发挥执法执勤主阵地化解矛盾纠纷作用的同时,主动延伸工作场所,因时因地制宜,群众能接受哪种方式就用哪种方式,哪里方便就在哪里调解,今年以来,派出所以外场所调解纠纷超30起,占调处总数的35%以上。
二是实时式调处。
在传承发扬枫桥经验、推广应用四单一图;社区警务新机制的基础上,结替互联网+元素,利用微信、QQ等网络媒介,收集信息,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增强工作的预见性。
截止目前,已通过微信、QQ等成功调解纠纷3起,均取得良好效果。
二、建立机制,多元保障有力围绕防发生、防升级、促满意出实招、下功夫,建立调处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预警评估机制。
按照日清、周析、月结的原则,对辖区内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分类,逐一研判评估发展态势,有针对性地按方抓药、对症下药;,通过及时走访、介入、疏导,努力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状态。
二是建立分级调处机制。
建立一般、重点、疑难矛盾三级调处机制,一般性矛盾纠纷由社区民警负责调处,力争处置在小、化解在早,确保不出警务网格;重点矛盾纠纷司法联调机制,由派出所对接司法所调解,提升调解工作的法律效力;涉及人员多、领域广、情况复杂且有群体性事件苗头和重大隐患的疑难矛盾纠纷,启动应急预案,积极推动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介入,确保不激化、不升级。
三是建立跟踪回访机制。
对已调解的矛盾纠纷,通过问卷调查、电话回访和实地走访等方式,建立定期回访动态跟踪机制,及时掌握后续情况,防止反弹,提高化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
三、用好联调队伍,专群联动有合力坚持专群结合,以专带群的工作方针,始终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共同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一是社区民警主动调。
强化公安机关底线思维,将高度的政治自觉转化为行动自觉,牢记职责使命,坚守责任担当,尽心尽责全力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
二是多部门联合专业调。
建立司法联调模式,充分发挥专业队伍调解优势,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
三是群防群治队伍配合调。
组建由村居干部、村居代表和德高望重长辈组成的帮帮团、人力情报朋友圈等治安维稳力量,形成了多方参与、警民共调的良好格局。
一、面对面调解法面对面调解法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将纠纷当事人召集在一起,当面摆事实、讲道理,在调解的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同时到场的调解方法。
这样做有利于凸显调解人员的中立地位,保障程序公正。
面对面调解法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中可适用:(1)适用矛盾较小,涉及亲情类纠纷。
当事人之间或者分歧不大,或者矛盾不尖锐,或者纠纷当事人之间有一定的感情基础,需要坐在一起来解决问题,如家庭、婚姻、邻里、同事、朋友之间的纠纷大都可以运用此调解方去。
(2)适用于双方分歧逐渐缩小、对抗性不强,情绪也较稳定的情形。
此类情形是在调解人员做了大量工作的基础上,当事人双方的分歧越来越小,情绪也趋平稳冷静,有可能进行理智协商的情形下,宜采用面对面调解的方式。
在面对面调解过程中,为了防止场面失控情形的出现,调解人员必须有能力主导话题、安抚情绪。
一旦出现场面失控,调解人员要注意把握时机、灵活或者中止调解。
二、背靠背调解法背靠背调解法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民间纠纷时,分别对当事人进行个别谈话沟通,在调解的过程中只有一方当事人和调解人员到场的调解方法。
换句话说,就是调解时不让当事人进行直接面对面地沟通,而是由调解员分别对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使双方不断让步,分歧趋于接近,从而促成调解的方法。
背靠背调解一般适用于调解人员需要私下了解当事人的情况,比如想了解当事人的谈判底线时,或者当事人情绪较激动,双方存在明显的对抗情绪,或者当事人固执已见,对事实的认识分歧较大的情形。
三、换位思考法换位思考法就是在解决纠纷时,使调解人员和当事人都能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体察对方的感受和态度,形成与对方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理解对方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运用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调解员与当事人之间的换位思考,也就是调解人员要站在纠纷当事人双方的立场和角度,促使当事人全面解决纠纷。
调解人员站在当事人的立场,有助于与当事人顺利沟通,得到对方的信任。
二是引导当事人之间的换位思考,调解人员引导、启发纠纷当事人相互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在采用引导、启发当事人换位思考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启发当事人互相之间进行换位思考,并不是直接告诉当事人对方的想法及感受,而是应当通过告知对方的处境等背景和不断提出适当问题的方式引导,比如提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这种问题,让当事人自己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褒扬激励法褒扬激励法,主要是对纠纷当事人本身所具有的优点和长处或者在该纠纷中表现出来的正确做法,运用激励的语言唤起当事人自尊心、荣誉感,调动当事人的积极性,使当事人主动做出让步,以了结纠纷的一种方法。
这就要求调解人员要善于发现当事人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用热情洋溢的话语加以赞赏、表扬,巧妙地唤起当事人的自尊心、荣誉感,不失时机地鼓励当事人以高姿态、高风格来对待纠纷。
这种方法对调解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一是平稳当事人的情绪。
因为大部分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支持和肯定,而对批评一般都比较反感。
二是赢得当事人的信任,缩短人民调解员和当事人之间的距离。
三是可以堵住当事人反复不定的后路。
对当事人给予肯定的评价,等于是公开给他贴了一个好的标签,会使当事人以此作为衡量自己行为的标准,从而不会做出与此相悖的行为。
运用褒扬激励法需要注意以下技巧:1.不能无中生有地丰承或进行虚伪的称赞。
对当事人的赞扬应该是针对当事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优点或长处,是当事人自己认可的闪光点。
2.对当事人的赞扬、激励要注意分寸,不能夸大。
3.人民调解员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赞扬方法。
人民调解员可以直接肯定当事人的优点,亦可引用当事人尊重信任的其他人对他的评价,或者引用大家对他的一致看法,甚至引用对方当事人对他的客观积极的评价。
4.适当运用二分法,即人民调解员对这类纠纷进行调解时,不能一味地赞扬激励。
一定要注意当事人的两面性,该批评的地方要批评。
五、情感触动法情感触动法就是在调解中利用亲情、友情、族亲、邻里关系和调解人的情感方式打动当事人促成和解的方法。
通俗点说就是打感情牌了,对那些感情基础较好的纠纷当事人,通过使他们回忆从前相处、或者共同生活的美好时光,再现同舟共济、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历程。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同事、朋友、家庭、婚姻等当事人之间具有感情基础的纠纷。
他们之间的纠纷可能通过情感的因素得到化解和解决。
因此,人民调解员如果运用该种方法进行调解,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查工作。
首先了解纠纷当事人之间是否有着较好的感情基础,其次充分掌握纠纷当事人之间相处或共同生活的经历,即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这样,才能够恰当地运用该种方法,并运用手中掌握的材料达到唤起旧情的效果。
如果纠纷当事人之间没有良好的感情基础,则不能运用该种方法;否则,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此外,在运用情感触动法时还需注意利用其他可资利用的感情因素,不要只盯着纠纷双方当事人的感情因素。
比如:夫妻因感情不和而离婚,可以利用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爱,让双方和平分手。
六、明法析理法明法析理法就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过程中向当事人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向当事人讲明道理,纠正他们的某些错误观点,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有些行为和主张是于法不合、于理不通的。
若他们一意孤行可能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从而引导当事人按照法律规定的思路寻找纠纷的解决办法。
很多纠纷的产生,是由于当事人对法律不甚了解或者只是一知半解。
明法析理法的适用对象大多是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欠缺的当事人。
调解人员耐心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再辅以类似案例的讲解,当事人就容易接受。
在使用明法析理时,根据纠纷情况的不同,调解人员需要耐心再耐心地向当事人释明法律,调解人员也需要运用严肃的语气、简短明了的语言对当事人进行法律震慑。
在运用明法析理法时还要巧妙地运用社会舆论对当事人的影响力,因为大多数纠纷当事人都会很在意周围人对他们的道德评价。
如果当事人的行为违背道德的要求,肯定会受到舆论的谴责。
舆论的压力会促使当事人选择更符合社会道德观念的行为。
七、利弊分析法利弊分析法是指调解人员从各方面为当事人分析接受调解或接受某一调解方案的利和弊,从而引导当事人作出最理性、最有益的选择。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做一件事,不是为了得到一些乐趣(利),便是为了避开一些痛苦(弊),所以,利弊是做与不做任何事情的理由。
当事人在面对纠纷时,其思想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容易固执地盯着事情利的一面或者弊的一面,从而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肯妥协。
作为调解人员,就要启发、引导当事人从事情的多方面对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在客观权衡之下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调解人员引导当事人进行利弊分析主要包括:解决纠纷所需的经济成本、时间、精力等其他成本,纠纷的持续或解决对工作、生活等的影响,对未来需维系的人际关系、情感关系的影响,对个人声誉的影响,若调解不成涉诉的成本和支出,败诉的风险,胜诉以后执行不能的风险,案件的社会影响,等等。
利弊分析法是在调解中最常用的调解方法,同时它又是一个综合性的调解:在利弊分析法的运用过程中往往需要同时运用到明法晰理法、情感触动其他调解方法。
八、热处理法和冷处理法所谓热处理法和冷处理法的运用是指调解人员在调解工作中要掌握纠纷的火候,适时采用不同方法。
有的纠纷不要急于求成,宜放一放,给当事人一个思考、回旋余地;有的纠纷则需趁热打铁,快刀斩乱麻,否则将夜长梦多,使案件数化,造恶劣的后果。
热处理法适用于纠纷简单、事实清楚或双方当事人认识上基本一致的纠纷。
此种纠纷一旦发生,应立即组织人员调解,避免久拖不决,使矛盾纠纷扩大或藏化;还适用于时间紧、危害大,不及时解决就可能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人身伤害的纠纷。
如打架斗殴、停水断电、水质污染、影响生产生活等纠纷.必须立即解决,使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