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欧美各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欧美各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欧美各国工业化进程第一节第二次工业革命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与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70年代—→1914年(一战前夕)前后。

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过渡,并最终形成垄断资本主义的时期。

而187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这一重大转折。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一)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三)殖民地争夺与世界战争二、新技术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一)19世界下半叶新技术革命的主流领域(二)在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1、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热燃机的发明和动力革命3、新兴的化学工业的建立4、传统钢铁工业的新进展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70年代,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阶段在许多地方是交叉进行的。

但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

它有新的含义。

(一)不同国家表现不同美>德、日、俄>英、法。

主要原因;1、美国;①市场最大,销售方便,追加投资。

②没有文化束缚。

③电力革命美国开花。

2、德、日、俄:①封建社会大商人,国家扶持之,转为巨型公司。

②社会动乱少,农民对封建主的忠转为工人对老板的忠诚。

3、英、法:①经济最发达,全世界投资,国外收益高,资本流出,不能形成巨型公司。

②金融投资(股票)(二)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的新特点首先,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科学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完全是科技发明带来的结果。

其次,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英国发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最后,在大多数后发展的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交叉进行的。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意义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如上的一些特点,它的影响也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广泛和深刻。

它在工业生产的领域内部引起一系列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向较为成熟的阶段——垄断阶段的过渡准备了条件。

(一)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飞速发展及工业化的实现(二)促进了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垄断组织的形成(三)引起了资本主义生产管理科学化的兴起总之,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而且也带动了跨国巨型公司的建立。

因此它在本质上来说,是生产力在全球的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在全球范围内调配生产力,它也预示着对联合国等全球性组织出现的要求。

第二节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工业化进程一、市场制度的建立(一)争取市场主体的平等(二)美国向国际市场的开放美国这时期对外开放最见成效的是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和技术市场。

1、劳动力市场的开放2、资本市场的开放3、技术市场的开放(三)国内市场的扩大美国在独立之后,国内市场的形成是以令人眩目的方式进行的,没有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像美国那样迅猛地扩大了国内市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领土面积的扩大。

第二,交通、通讯业的革命。

第三,南北市场的统一。

第四,商业组织的创新。

第五,地区专业分工的发展。

第六,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

二、美国工业化的阶段美国工业化以南北战争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到20世纪初,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南北战争前,主要是学习英国,建立近代工业;南北战争后,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一举实现了工业化。

(一)工业化的契机(二)近代工业的建立(第一次产业革命)(三)工业革命的胜利(第二次产业革命)1、传统产业出口替代的完成2、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第三节欧洲大陆各国的工业化一、欧洲小国的工业化(一)比利时的工业化在欧洲大陆各国中,比利时是第一个开始工业化的国家。

(二)瑞士的工业化瑞士也是较早开始工业化的国家,它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后,很快就自行走上了技术革命的道路。

到19世纪上半期,瑞士完成了工业革命。

总体来看,瑞士的工业化过程中没有引起任何严重的社会问题或动乱,城市没有出现日益扩大的现象,财富分散在广大中产阶级手中。

因此瑞士的工业化是世界上进行得最轻快的工业革命。

二、法国的工业化(一)法国大革命前的经济改革(二)大革命时期土地问题的解决(三)拿破仑的经济政策(四)工业化的展开(五)国际经济地位的下降三、德国的工业化(一)关税同盟(二)工业基础(三)国家的统一与工业化四、俄国的工业化(一)工业革命的准备(二)19世纪60—80年代工业化第一,小商品生产阶段。

第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

第三,机器大工业阶段。

(三)19世纪90年代的工业高潮(四)俄国工业化的特点第一,政府和外国资本在俄国工业革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俄国工业革命自始至终受到农奴残余势力的影响。

第三,俄国的工业化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变现出生产的高度集中。

第四,由于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国家的积极干预等原因,尽管俄国工业发展晚,但进程快,只用了40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脉络:(1)英国的兴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曲折与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英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时代和蒸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场”。

与之相适应,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光荣孤立”政策。

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英德矛盾激化,为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英国调整了对外政策,与俄法协约。

一战后,英国工商业衰退,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政党政治随之发生变化,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国际地位下降。

二战使英国削弱,以后逐渐恢复,但很快就进入了“滞胀”状态。

(2)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元气大伤。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工业生产退居第三。

一战中损失惨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

对外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二战后,追随美国,由于民族解放运动,法国力量大大削弱。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美国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上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称霸美洲的野心也迅速暴露。

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南北战争,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取得胜利,19世纪末美国工业上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则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

美国是一个托拉斯帝国主义。

一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妄图凭借经济实力支配全世界,但遭到英法抵制。

20年代,出现“柯立芝繁荣”,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1929年就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

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外企图称霸全世界,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胜。

但霸主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动摇。

(4)德国三落三起: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中。

19世纪中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长足进展,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野心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败。

《凡尔赛条约》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受到严格限制。

国内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

在美英等国扶植下,迅速成为经济、政治大国。

为了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困扰,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投降,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后来形成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分裂局面。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6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0年代末,民主德国合并于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

(5)亚洲强国日本: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

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接着,在政府扶持下产生垄断组织。

日本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积极侵略朝鲜和中国,并趁一战之机暂时独霸了中国。

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继承了德国在华特权,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受到压抑,美日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斗争激烈。

30年代,为了转嫁经济危机,1931年发动“9.18”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灭亡中国。

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进一步扩大。

1945年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于美国庇护,战后没有受到严厉制裁。

日本政府大力改革,并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订货之机大力发展经济,60年代末,日本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力量,为其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并发动了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苏联解体。

(7)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撒丁王国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接着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

一战爆发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协约国作战。

战后经济混乱,革命运动高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党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统治。

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后来又伙同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

二战爆发后,致力于北非扩张。

1943年9月,宣布投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