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护理

留置针的护理第一篇:留置针的护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一置管前前准备: 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

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二穿刺:穿刺时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

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

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

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三护理(1)护士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严格检查留置针的包装及有效期。

做到技术熟练,动作轻柔、准确,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

(2)再次输液时用安尔碘消毒肝素帽,每日推注5~10ml等渗盐水冲管并抽得回血,证明通畅后再输液,输液完毕拔针时护士应向肝素帽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内注入2~5ml肝素液封管。

在注入肝素液时,边缓慢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这样留置针管腔内充满了封管液,可避免血液反流,减少堵管发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有研究表明,缓慢推注,堵管率明显低于快速推注。

连续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1次。

(3)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硬结、疼痛,血管弹性有无改变,输液是否通畅,防止液体渗入皮下组织。

如发现上述现象,应立即拔针,重新建立通道。

留置针留置时间一般为5天,正确操作及严密观察护理可延长留管时间。

(4)并发症的处理:①静脉炎。

尽量选用较粗大、回流通畅的静脉,以使有足够的血液稀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将滴速减慢。

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h内冷敷,24h后热敷,以增进血液循环,缓解患者不适。

②当针眼局部出现红肿、疼痛时应立即拔管,并用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金黄散外敷[3].③若留置针置入2~3天后出现局部血管硬化现象,应立即拔除留置针。

④堵管。

发生堵管的时候,谨记不能用注射器推液,正确的方法是回抽,以免将凝固的血栓推进血管内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告诉患者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防止透明敷贴与皮肤粘接不牢,透明敷贴不宜每日更换,应视粘贴膜脱落及污染现象及时更换。

(6)拔管:沿血管方向轻柔地将留置针拔出,拔针后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2~3min,防止出血,可用安尔碘消毒穿刺点预防感染。

第二篇:留置针护理输液室留置针护理要点为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我院门诊小儿输液室经过近4个月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了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服务,通过6个多月491例次的临床实践,大大减轻了小儿重复穿刺的痛苦,深受患儿家长的好评和欢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介绍经验如下。

●前期准备1.人员培训:因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一直习惯于头皮钢针穿刺,因此如何提高留置针穿刺技术水平是关键,我科先从头皮钢针穿刺技术较好者中选出1/3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避免全科同志蜂拥而上,以达到“精”的目的,然后以点带面,人人掌握留置针穿刺技能。

2.资料准备:包括宣传及宣教资料、病友相关信息的收集、门诊病友告知书等等。

3.留置针及透明敷贴的选择:我科通过使用各种留置针比较及查找相关资料,选择了BD公司生产的第四代留置针和施乐晖公司生产的IV3000透明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门诊小儿外周静脉留置的并发症发生。

●留置针管理1.妥善固定:因患儿不合作,极易自行拔除留置针,所以留置针的固定极其重要,又因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固定难度较大,因此我科大部分选择患儿手背、足背及大隐静脉穿刺,其固定方法是先以透明敷贴保护好留置针的穿刺点,然后再加固自粘绑带固定,据目前统计,凡在手、足部位留置的无一例自抓脱落发生。

2.预防静脉炎:(1)选择相对较粗、较直的静脉,尽量避免关节的位置,一方面可提高一次穿刺的成功率,减少血管壁机械性损伤,另一方面,血流速度相对较快可减少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2)对于一些容易导致静脉炎的药品,如头孢曲松、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等针剂药物,留置时间尽量不超过3天。

(3)消毒规范,穿刺前用碘伏棉签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范围8cm×8cm),消毒2次,同时必须待消毒剂干燥后方可进针。

3.正确封管:输液完毕后以生理盐水5ml进行冲封管,必须达到脉冲及正压封管,要求全科护士人人过关,护士长必须严格把关方可独立操作。

4.防止渗漏: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对于特殊药物严格控制留置时间,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同时在输液期间加强巡视,发现渗漏及时处理。

5.加强宣教:我们以书面及口头的方式双重宣教,尤其要指导家属在家做好观察和护理:如防止小儿用力撕拉留置针,保持敷贴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等。

若小儿出现哭闹不安时注意查找原因,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并要求患儿家长对宣教内容做到能复述。

●资料收集要保证资料收集的完整性及准确性。

资料收集内容包括小儿的一般信息、留置的部位、进针长度、药品的名称、操作者、留置时间、有无发生并发症、联系电话等等。

通过资料的统计,护士长可以清楚了解留置针的情况,以便于更好的总结经验及流程再造,以提高门诊小儿外周静脉留置的技术操作水平。

第三篇:留置针的护理留置针的护理(一)评估可建立静脉留置针使用评估记录。

1.观察整套输液系统,从输注溶液容器到血管通路装置的穿刺点。

检查系统完整性(即渗漏情况,螺口连接安全性)和敷料,输液准确性及输注液和给药装置的有效期。

2.评估血管通路装置的穿刺部位及周围部位。

肉眼观察发红、压痛、肿胀、渗出,触诊及患者主诉疼痛感觉、异常麻木、麻刺感。

3.评估敷料下皮肤。

预计因年龄、关节活动和水肿导致皮肤损伤的潜在风险,注意医用胶粘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风险。

4.评估频率。

至少每4小时进行评估;对于危重症/麻醉后镇静患者或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应每1-2小时评估一次;新生儿/儿童患者应每小时评估一次;接受发疱剂药物输液时增加评估频次。

(二)冲管与封管 1.冲管与封管时机:⑴在每一次输液之前,应冲洗或抽吸血管通路装置以评估导管功能、预防并发症。

⑵在每一次输液后,冲洗血管通路装置,以降低不相容药物之间的接触风险。

⑶输液结束封管后,封闭血管通路装置,减少导管内闭塞和相关血流感染的风险。

2.冲管液的选择:⑴采用预冲式导管冲洗器,可降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l⑵当药物与盐水不相溶时,先用5%的葡萄糖冲管后再用0.9%生理盐水冲管。

⑶不使用静脉溶液容器(袋或瓶)作为获得冲洗溶液的来源。

3.冲管液量最小为导管的系统容积的2倍,外周导管为5ML。

4.冲管技术采用脉冲式冲管技术⑴使用正压技术封管,减少血液回流到通路管腔。

⑵使用脉冲技术,每次输注1ml液体为佳,连续十次,利于固体沉积物(如,纤维蛋白、药物沉淀、腔内细菌等)的清除。

第四篇:留置针的护理+静脉置留针的护理脉留置针于20世纪30年代已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前亚洲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也逐步推广和应用,目前临床上也开始广泛应用。

它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苦,为危重患者的抢救开辟了静脉“绿色通道”,减轻护工作量等优点。

1 留置针的穿刺方法 1静脉的选择血管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穿刺的成功率,与渗液、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着较大的关系。

应选择粗大弹性好的血管,不宜选靠近神经、韧带、关节部位,以上肢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为佳。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由于人体下肢静脉瓣膜最多,血流缓慢,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婴幼儿患者宜选后静脉、颞浅静脉及其额角分支等较粗直的血管。

额正脉穿刺成功率虽高达85.37%,但大量输液时间过长易发出,最好不采用此静脉留置。

穿刺操作方法不同类型留置针的操作方法也不一样。

直型针头留置针成功后,按压套管近心端血管连接输液装置。

而Y型头管针先连接好输液装置再穿刺,操作更为简单易行,便于单独操作,穿刺成功率高。

两者均在严格消毒后,转动针60度角(避免留置针前端与钢针连接处粘连导致退针难),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留置针两翼,与皮肤呈15~30对准血管进针,进针速度宜慢。

进针后要注意观看回血见有血液回流时降低穿刺角度,将留置针继续沿血管前行2mm,松开两翼,然后边退针芯边置入外套管(成功率5%),或缓缓抽出针芯2~3mm后,再持一侧针翼,缓慢将送入血管保留5mm套管在外,(过度活动导致导管扭曲时便于快速取出),然后将针芯全部抽出留置针封管问题封管是留置针输液的重要环节,与堵管、出血、血栓、静脉并发症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封管维持时间和留置时间。

扩大留置针的使用范围,延长留置及封管维持时间,减轻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同行对封管液种类、剂量、封法与封管维持时间、留置时间、并发症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封管液种类的选择目前公认的封管液有生理盐水和肝素稀释液两种,对其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验证。

封管液在使用效果上无明显差同时盐水作为血液病患者留置针的封管液,在很大程度免了患者的出血倾向,扩大了血液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

肝素封管液(50μ/ml)2ml封管对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无明显影响,静脉留置肝素封管液对于凝血机制正常患者是安全可靠的。

但使用肝素冲发生疼痛占27%,而用盐水者仅7%主诉局部疼痛。

封管方法封管方法得当,可延长留置时间,减少护理工作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相同的封管液,但封管方法不同,效果有明显差异。

我们发现,推注完后退针堵管率为20%,边推边旋转退针堵管率为3%,较前下降17%;平均留置天数为5d。

同时发现封管速度与堵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与局部静脉炎和外渗肿胀率有一定的关系,快速封管天数为1·5d,慢速封管为5d。

同时我们又发现用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先缓慢推入3ml后,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封管,其有效率为93.10%,明显高于生理盐水5ml从肝素帽处的输液针内缓慢全部推完后拔出输液针封管(有效率为64·9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