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报告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报告对象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是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单个市场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分三个层次1消费者与生产者的效用与决策2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3整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需求函数定义:一种商品的需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该商品的数量所谓需求函数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的之间相互关系需求表和需求函数需求函数Qd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商品的需求表是表示*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需求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下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负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的关系供应函数一种商品的供应是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供应表和供应曲线供应函数Qs =f(P) 表示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和该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商品的供应表是表示*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供应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供应曲线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它是向右上方倾斜,即它的斜率为正值。

它们都表示商品的供应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的规律均衡的含义均衡的最一般意义是指经济事物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价格商品市场上需求和供应相一致时的市场价格均衡数量:在均衡价格水平下的相等的供求数量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供应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时,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供应的变动是指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数量的变动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运动;供应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需求的价格弧弹性表示*商品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

简单的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当需求曲线上的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它表示需求曲线上*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

对于ed>1降价会增加销售收入,涨价会减少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反向变动ed<1降价会减少销售收入,涨价会增加销售收入,即价格与销售收入成同向变动。

ed=1降价和涨价。

销售收入不变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商品的替代性✩商品用途的广泛程度✩商品对消费者的重要程度✩商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重✩消费者调整需求的时间长短供应的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供应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应量变化的百分比。

供应的价格弧弹性表示*商品供应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供应的价格点弹性表示*商品供应曲线上*一点的弹性需求的穿插价格弹性表示一定时期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响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如果两种商品之间可以互相代替满足消费者的*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这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一种欲望,则称这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这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

假设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相应的需求的穿插价格弹性系数为正值假设两种商品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穿插价格弹性系数为负值日片两种商品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种的商品的需求量都不会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做出反响,相应的需求的穿插弹性系数为0需求的收入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消费者对*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量变动的反响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当消费者的收入变化百分之一时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第三章效用的概念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效用与人的欲望相联系➢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评价。

➢一种商品的效用之大小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方法。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容:在一定时间,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商品的需求价格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量的*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置一定数量的*种商品时愿意支付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机格之间的差额消费者偏好的三假定◆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一样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一样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无差异曲线的特点:➢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在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均不会相交➢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效用函数表示*一商品组合给消费者所带来的效用水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这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每一单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完全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完全互补品指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

预算线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

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置到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可以这样说,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种商品去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在市场能用一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MRS12= P1/P2消费者均衡的条件为:❖第一最优的商品购置组合必须是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第二最优的商品购置必须位于给定的预算线上。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与*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引起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商品的需求量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发生变化时,会对消费者产生两种影响:①. 是使消费者的实际收入水平发生变动;②. 是使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动。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他们共同的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成反方向变动的物品为低档物品。

❖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总效用的结果仍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

❖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吉芬物品:替代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成反向变动,收入效应使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

◆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

◆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向变动。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不同商品的替代和收入效应第七节从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是每一个价格水平上的该商品的所有个人需求量的加总市场需求曲线的特点a)市场需求曲线一般也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b)市场需求曲线上的每个点都表示在相应的价格水平下可以给全体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市场需求量。

第八节不确定性和风险不确定性是指经济行为者在事先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种决策的结果,或者说,只要经济行为者的一种决策的可能结果不止一种,就会产生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彩票在消费者知道自己*种行为决策的各种可能的结果时,如果消费者还知道各种可能的结果发生的概率,则可以称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为风险。

第四章生产者亦称厂商或企业,能够作出统一的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每一产量水平上任何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比例都是固定的第三节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劳动总产量TP L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的平均产量AP L指平均每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劳动边际产量MP L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边际产量最终必然会呈现出递减的特征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

边际产量=0,总产量最大值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APL,APL曲线是下降的,当MPL=APL,APL曲线到达最大值等产量曲线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既定产品产量所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轨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