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 第一课 第二课

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 第一课 第二课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课题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
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

)傣族是我国的
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
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
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
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
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
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设计
课题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教学重点: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
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
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
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
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
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
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
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
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
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

(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
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
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