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优秀5篇)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篇一通过学习《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知道了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规范教师专业标准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要做一位能传递幸福的教师教师是个与众不同的职业,要在自己幸福感提升的前提下,更要学会传达让别人幸福的信息,成为幸福的播种机,如果老师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播撒幸福种子,就是为他们开花结果筑下良好根基。

一位名人说:“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

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只要我们以欣赏、审美的眼光去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这样既会使学生感到幸福,同时,我你自己的心灵也会得到净化。

二、要做一位爱学习爱读书的教师做为一名教师,应该不仅仅是一名教师,要多一些书生气。

据统计:我们有20%的教师认为“没有时间读书”。

“有时间的,但没有用于读书”的占17%。

“时间不多,偶尔会看一下,或者放假才有时间读书”占7%。

只有“18%“认为有足够时间读书”。

是否愿意读书不仅仅是时间的问题,而是教师是否有想读书、是否有动力去读书的问题。

30-50岁的教师读书更少。

中小学教师读书面甚至比学生还窄。

教师与教师的差别,不在于学历,也不在于教龄和水平,而是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的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也提醒我们:“如果你想给自己的教育生活增添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您就要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路。

”如果不学习,不读书何谈教育科研呢?三、要做一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

同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

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效果总是会超出一般教师。

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教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比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的老师。

我们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

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魏书生老师说“我们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快节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实实在在的事情。

学会把平凡、实在的事情做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如诗如画、如舞如歌。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自己,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中学教师。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篇二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这不仅为教师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搭建了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了解教师心声、关注教师需求、完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新《规范》反映了新时期对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

但是在修订过程中,可能仍然需要厘清几对关系。

道德与法律厘清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在社会规范体系中,道德和法律是两种不同属性的行为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方面,尽管两者手段不一,但其功能却相互补充。

法律带有强制性,而道德的作用更主要表现为对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引导,其实现方式主要依靠舆论监督、内心修养和习惯驱使。

要厘清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法》及其他相关教育法律之间的。

关系。

《教师法》等相关教育法律既规定了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保障措施,也规定了教师的职责、使命和特有的权利、义务,确立了教师的基本行为规范。

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就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做到敬业爱岗、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

而《规范》则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精神的引领,应该在法律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对教师的新要求来制定。

权利与义务权利与义务是道德内涵中的一对重要范畴。

如果仅从道德主体的角度来看,道德无疑是一种义务,离开了义务就没有道德可言。

但是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各自又有其特殊的规定性。

在对《规范》进行修订的过程中,需要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道德权利和道德义务的关系。

《规范》是新形势下提高教师素质的必然要求,但在提高要求的同时,是否能考虑赋予教师相应的权利?比如,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更应该是对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甚至涉及到社会对人才选拔的标准问题。

可以对教师提此要求,但是实施起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

毕竟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候,只有一定的主动权,而决定权还在学校,甚至在教育行政部门。

当然,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职业与事业教师是一种职业,但教师职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教师所担负的历史使命。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就要体现出教师职业的这一特殊使命。

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要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使命的必然要求,否则就不具备从事教师职业的资格。

但是教师毕竟是一种职业,提出的应该是职业要求,不可能要求每个教师都将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事业追求,那是更高层次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境界。

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应该是着眼于教师这一职业岗位的行为规范及意识形态的引领。

原则与实施新《规范》已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热点,并在教师群体中引起了争论。

争论的焦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与外延问题。

但分析之后,会发现教师群体更为关注的是《规范》实施的保障问题。

美国、日本等制定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比较细致具体。

我们国家提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相对更为原则化。

不同模式的规范,如何保障实施效果,起到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的作用,关键还在于如何在中小学教师中有效实施并在教师群体中发挥作用。

比如,教师广为热议的保护学生安全问题、分数评价问题、终身学习问题等,这些的确是反映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有必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但针对我们比较原则化的规范,有必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对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如何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如何为教师的终身学习等方面提供保障作出具体的要求。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篇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能够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数学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资料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更加期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忙,《小学数学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

她的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

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数学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数学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

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数学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数学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数学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找到教学的“亮点”。

闲暇时翻看一下里面的资料,总是对自己教学的一个充电。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

愚以为,教师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

教师这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超多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明白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

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带给了充裕的学习资源。

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

个体完全能够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取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应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

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

我深深地明白,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能够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务必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身为教师,务必成为学习者。

“做一辈子教师”务必“一辈子学做教师”。

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

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

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

应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务必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

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

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

任何人都能够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务必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

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