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第2章化学基础知识


p1
p2
②蒸汽压下降的规律
拉乌尔定律: 一定温度下难挥发性非电解质
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值(△p)与
溶液质量摩尔浓度的关系: △p=K·b(B)
蒸汽压下降公式:△p=K·b(B)
△p :蒸汽压的下降值
K:比例常数 b(B):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n (B ) b (B )= m (A )
(2)沸点升高
p总Vi = niRT
Vi ni pi φi= =x i= = V总 n 总 p总
结论: 体积分数=摩尔分数=压力分数
课本P17:
例题2-1: 在0.0100 m3容器中含有2.50×10-3 mol
H2、1.00×10-3 mol He和3.00×10-4 mol Ne,
在35℃时,各气体分压是多少?总压为多
m (B ) ρ(B )= V
单位:g/L
各种浓度表示方法比较
浓度表示方法 概念∑ 公式 单位
1、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
c (B )=
ρ(B )=
b (B )=
n (B ) mol/L V
m (B ) g/L V
n (B ) m (A )
mol/kg
2、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质量。
凝固点的降低与溶液的质量摩尔 浓度成正比:
△Tf=Kf·b(B)
凝固点降低公式:△Tf=Kf·b(B)
△Tf :凝固点降低数值。
Kf:凝固点降低常数。 b(B):质量摩尔浓度。
(Kf只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
例题2-3:
溶解2.76 g甘油于200 g水中,测得凝 固点为-0.279℃,已知水的Kf=1.86 K· Kg· mol-1,求甘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1)物质的量(n):
①概念: 表示物质中含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数的 物理量。
包括:原子、分子、 原子团、电子、 光电子及其它粒子或组合
②单位: 摩尔(mol)
③阿伏伽德罗常数(NA): 每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数 =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6.02×1023 mol-1 ④公式:
N n= NA
△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
①有半透膜存在
②半透膜隔开的两溶液必须是不同 浓度的。
④渗透压公式:
稀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溶液的 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的关系同理 想气体方程一致。即:
理想气体方程: pV=nRT
渗透压方程: ∏V=nRT n 即: ∏= RT =C (B ) R T V
渗透压公式:
Π=c(B ) R T
第二章
化学基础知识
一、化学基本概念
1、分子、原子
(1)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前提下, 物质分割的极限。
或者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颗粒。
(2)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或者说,原子是进行化学反应的 基本微粒。
练习:
填空:
原子。 1、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是____
单位: mol/L
例如: 某NaOH溶液500mL中含有NaOH 1mol, 问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
n (NaOH ) 1m ol c (NaOH )= = =2m ol / L V 0.5L
(4)质量摩尔浓度:b(B)
指溶质B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公式:
n (B ) b (B )= m (A )
例如: 现将58.5g氯化钠溶于162g水中配成 氯化钠溶液,求该氯化钠溶液的摩尔分数 。
解:
溶液的组成:溶质B + 溶剂A B=NaCl A=H2O
n (B ) x (B )= n(A )+n(B )
(3)物质的量浓度:CB 指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与溶 液的体积之比。
公式:
n (B ) c (B )= V
依数性
蒸汽压下降 沸点升高 凝固点降低
公式
△p = K b(B) △T b = Kb b(B)
△T f = Kf b(B) Π = c(B) R T
4
渗透现象
例题2-4:
某溶质的水溶液 bB=0.001 mol· Kg-1 , 求此溶液的蒸气压降低△p、凝固点减低 △Tf、沸点升高△Tb及渗透压的值。
溶液的依数性:
1、蒸汽压下降
2、沸点升高 3、凝固点降低
4、渗透现象
例如: 选择题:
水 → 稀溶液
水中加入乙二醇,则溶液的( A )。
A. B. C. D.
蒸汽压下降 蒸汽压上升 冰点升高 沸点降低
溶液的依数性:
1、蒸汽压下降
2、沸点升高 3、凝固点降低
4、渗透现象
(1)蒸汽压下降:
①示意图: 水 → p1>p2 蒸汽压下降 稀溶液
分子。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颗粒是____
2、元素、核素及同位素
(1)元素:
元素是原子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分类标准是:核电荷数(质子数)
例如: 氯原子与氯离子 → 同种元素:氯元素
核电荷数17
核电荷数17
(2)核素:
①概念:
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
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
单位:无量纲
(2)摩尔分数(物质的量分数):(x)
溶质B(或者溶剂A)的物质的量除以混合 物中各组分物质的量之和。
公式
n (B ) x (B )= 溶质B的摩尔分数: n (A )+n(B)
溶剂A的摩尔分数: x (A )= x(A)+ x(B)=1
n (A ) n (A )+n(B)
单位:无量纲
V总 = ∑ V i
例如:课本P16:图2-2
④体积分数(φi): 该组分气体的分体积(Vi)与总体积 (V总)之比。
⑤摩尔分数(xi):
Vi φi= V总
该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ni)与总物 质的量(n总)之比。
ni x i= n总
⑥公式推导:
p总V总=n总RT
pV=nRT →
piV总 = niRT
晶体 (粒子规则排列的固体)
固体
非晶体 (粒子不规则排列的固体)
(3)晶体的特征:
①有一定的几何外形: 食盐晶体(立方体形) 例如: 明矾晶体(八面体形)
石英晶体(六角柱体形) ②有固定的熔点:
例如:冰的熔点(0℃) ③各向异性: (即:某些性质具有方向性) 例如:石墨:层状结构,平行各层的方向上 其导电、传热性更好。
三、溶液
概念:
物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状态
分散于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匀而
稳定的分散体系都称为溶液。
溶液的组成:
溶质 (B ) 溶液 溶剂 (A ) 例如: 溶质B:NaCl 食盐水溶液 溶剂A:水
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溶质B的质量分数(ωB):
指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公式:
m (B ) w (B )= m (溶液)
少?
2、多; ②具有流动性;
③有一定体积而无一定形状。
(2)液体的蒸气压: 液体 蒸发 凝聚 蒸气
①概念: 在恒定温度下,与液体平衡的蒸气称 为饱和蒸气压,简称蒸气压。
②意义:
表示液体在一定温度下挥发性的大小, 蒸气压越大,物质越容易挥发。 ③影响因素:温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核素的表示符号:
A X Z
质量数
元素 质子数
补充:
①概念:
质量数:
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例如:
质量数 = 质子数 + 中子数 (N) (A ) (Z )
8 ,质量数:___ 17, 质子数:___
17 8O
9。 中子数:___
③核素的分类:
稳定核素 (原子核稳定)
核素
放射性核素 (原子核不稳定)
(1)相对原子质量Ar:
以12C核素的一个原子质量的1/12作 标准,其它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 所得的值,就是这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相对分子质量Mr: 构成该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的总和。
二、物质的聚集状态:
气体
物质的聚集状态
液体 固体
1、气体
扩散性、可压缩性 (1)基本特征:
①分压力: 混合气体中某一种组分气体所产生的 压力称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
②道尔顿分压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压(p总)等于各组分气 体的分压之和。 即: p总 = p1 + p2+ p3 + … + pi p总 = ∑ p i
③分体积定律: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V总)等于各组分
气体的分体积之和。 即: V总 = V1 + V2+ V3 + … + Vi
②单位: g/mol
③公式: ④例如:
m n= M
12 C的摩尔质量:M(C)=______g/mol
CO2的摩尔质量:M(CO2)=______g/mol 44
OH-的摩尔质量:M(OH-)=______g/mol 17
1 18g纯水的物质的量:n(H2O)=______mol
4、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B → B' 沸点升高
①沸点升高的规律
沸点升高与溶液的质量摩尔浓度 成正比:
△Tb=Kb·b(B)
沸点升高公式:△Tb=Kb·b(B)
△Tb :沸点升高数值。
Kb:沸点升高常数。 b(B):质量摩尔浓度。
(Kb只随溶剂不同而不同)
( 3 )凝固点降低: A → A'
凝固点降低
①凝固点降低的规律:
Π:溶液的渗透压力。[ 单位:Pa ]
c(B):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m3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