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史第七章近代西方文化的發展及其問題一、單選題(20題每題2分共40分)( ) 1. 俄國彼得大帝在位時,曾定下「鬍鬚稅」,規定留鬍鬚的男子繳納。
由時代的特色,我們可推知他此舉的主要用意為何?(A)希望俄人脫擺以往被蒙古人所統治時的形象,積極向西方學習(B)國家財政的困窘(C)他本人喜歡留鬍,因而不希望其他人跟他有類似的外型(D)留鬍鬚與希臘正教的教義不合。
( ) 2. 維也納會議後,歐陸的政治局勢大致是如何?(A)大多已實行民主政治(B)大多已進入工業革命時期(C)保守主義成為大多數國家政府思想的主流(D)「改革國會」成為各國在野黨的主要訴求之一。
( ) 3. 以下史事的發生「並未」受到法國大革命影響的有:(A)拿破崙帝國建立(B)啟蒙思想的備受質疑(C)保守主義的勢力高漲(D)浪漫主義運動的失敗。
( ) 4. 「人生而自由,然而在人類社會中,人卻處處受到束縛……人應該追求深刻的內心經驗……」關於這段話,較貼近以下哪種主張?(A)自由主義(B)浪漫主義(C)馬克斯主義(D)保守主義。
( ) 5. 以下對話發生於18世紀:A:「這本小說真是感人,在這種情形下仍如此愛著對方,真令人讚嘆……」;B:「真是苦戀呢!女主角最後選擇了別人,所以他竟然犧牲性命來展現他對感情的態度……」,依此推測,此本小說的風格所展現的時代精神趨向於何種思潮?(A)自由主義(B)保守主義(C)浪漫主義(D)寫實主義。
( ) 6. 影片《一曲難忘》描述一位波蘭鋼琴家,強烈地期待波蘭能重新得到自由,他不為沙皇的屠夫(按:波蘭總督)演奏,離開祖國到巴黎去時,帶了一把波蘭的泥土。
而在生命的最後階段,為了籌錢資助祖國爭取獨立自由,一場場的演奏會,終於使他的生命燃燒至盡頭。
這位偉大的作曲家的作品揉合斯拉夫民族的熱情憂鬱和法國人的華麗纖細。
他應是哪一風格的作曲家?(A)古典主義(B)印象主義(C)浪漫主義(D)現代樂派。
( ) 7. 法國大革命爆發後,領導人之一的拉法葉將革命爆發的「第一現場」——巴士底獄的鑰匙寄給何國政府,以表達他對此國之前表現的肯定?(A)英國(B)美國(C)俄國(D)中國。
( ) 8. 「遠洋航行者大多是海員,商人或亡命之徒」;「享樂主義什麼都不管,製造出一批遊手好閒的人」。
兩句話各有何的特色或彼此的關聯?(A)前者造就了後來的美國,後者則為20世紀初西方世界的亂象之一(B)前者指「大西洋時代」來臨的背景,後者意味著海權時代的到來(C)前者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後者則為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現象(D)前者為浪漫主義時期的特色,後者則為受啟蒙時期影響而產生的社會現象。
( ) 9. 三位學者對於社會的看法,甲主張「齊頭式的平等」,乙主張「競爭起點的平等」,丙主張「國與國之間的平等」。
以上三者,何者可謂是社會主義者?(A)甲(B)乙(C)丙(D)以上皆是。
( )10. 「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位領袖」,這樣的口號,顯示出怎樣的思想內涵?(A)極右的法西斯主義(B)右派的自由主義(C)極左的共產主義(D)右派的保守主義。
( )11. 與達爾文同時期的學者,有些不相信他們的祖先是猿猴中的一支,但是他們卻被稱為是「社會達爾文主義者」,主要原因為何?(A)他們都是人文學者,對生物學有所排斥(B)他們都是虔誠的猶太教徒(C)他們利用「生存競爭」的說法將帝國主義的侵略合理化(D)他們利用「物競天擇」的說法將破壞自然環境的舉動合理化。
( )12. 印象派的畫家,如何因應照相機的問世?(A)以抽家的手法構圖(B)畫家每一年只創作一幅作品,以量的限制提升本身的價值(C)以寫生入手,但從光線、色彩變化的律動中創出新意(D)向中國的水墨畫取經,強調意境而不重形似。
( )13. 英國史學家巴克爾(T. Buckle)認為,決定歷史進程的主要四大因素:氣候、食物、土壤和自然條件,是完全可以進行科學分析的。
這位歷史學家應是哪一派史學家?(A)後現代歷史學(B)實證主義史學(C)唯觀念論史學(D)新實證論史學。
( )14. 有人評論英國的發展:「英國種族的擴張對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英國的下層階級迅速擴張,超過道德和素質都較優越的上層階級,那麼,不僅英格蘭本土的人口素質會遭破壞,而且美國與澳洲的的英國後裔也不會像現在如此聰明。
」根據你的歷史知識,這種說法是受到哪一種學說的影響?(A)種族主義(B)帝國主義(C)民族主義(D)社會達爾文主義。
( )15. 浪漫主義的特質為何?(A)注重形式與法則(B)重理性的分析(C)重視思想和表現方式的簡單化和明確化(D)強調感情而輕視智能。
( )16. 18世紀(啟蒙時代)的文學和浪漫主義文學,兩者最大的差異為何?(A)前者注重均衡的美感,後者對熱情予以理智的控制(B)前者在技法方面走向平實、自然,後者注重均衡的美感(C)前者常在中古時代中尋取靈感,後者較注重現實的社會環境(D)前者注重均衡的美感,後者充分表現感情。
( )17. 19世紀英國作家史考特(Sir Walter Scott)描寫景物生動,而能反應誠摯的情感;他撰寫的歷史小說多半取材中古時代,推崇騎士精神,他的文學風格應該屬於:(A)現實主義(B)古典主義(C)浪漫主義(D)象徵主義。
( )18. 義大利史家Croce曾言:「一切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此段話我們該如何理解?(A)只有當今的歷史最真實(B)理論是人生活的指引(C)悲觀地否定理性的存在(D)人受到經驗和主觀意識的影響。
( )19. 「宗教並非是理性一類的事情,而是構成人生的一股活力,宗教應該訴諸人類的情感,而非訴諸人類的理智」這種對宗教的看法,最接近下列哪一種人士?(A)18世紀的理性主義者(B)19世紀的浪漫主義者(C)19世紀的社會主義者(D)20世紀的邏輯實證論者。
( )20. 德國思想家馬克斯(K. Marx)所稱的「無產階級」,亦即近代歐洲經過工業革命所形成的新興階級是:(A)公民階級(B)農民階級(C)白領階級(D)工人階級。
二、多選題(10題每題3分共30分)( ) 1. 以下哪些可謂是19世紀初的大帝國?(A)法蘭西帝國(B)中國的清(C)鄂圖曼土耳其帝國(D)奧地利帝國(E)俄羅斯帝國。
( ) 2. 19世紀,有多種思想力量並存於歐洲,如下列何者?(A)文學家——浪漫主義(B)政府——保守主義(C)君王——國家主義(D)農民——存在主義(E)中產階級——自由主義。
( ) 3. 由於哪些史事的影響,使19世紀歐美世界展現新風貌?(A)工業革命(B)美國獨立(C)法國大革命(D)俄國的改革(E)鄂圖曼帝國的瓦解。
( ) 4. 如言18世紀是「革命的世紀」,則下述何者合乎題意?(A)光榮革命(B)七月革命(C)法國大革命(D)資訊革命(E)工業革命。
( ) 5. 卡萊爾說:「現代人一心一意只曉得盤算如何擴展工業及肆事生產,至於有關工資的分配事宜則無暇顧及,一切悉聽『放任主義』或『供求律』等理論支配」。
據此,下述中恰當者為何?(A)作者所言為工業資本主義產生之前的社會面貌(B)作者身處於20世紀末的歐洲(C)作者所批判者為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D)馬克斯應該會極力反對作者所言(E)人道主義者應該會贊同作者所言。
( ) 6. 一個19世紀的保守主義人士,可能會有以下哪些觀念?(A)肯定宗教力量(B)重視人權(C)國家應有世襲的君主(D)推廣全民教育(E)主張法律穩定社會。
( ) 7. 浪漫主義的文學家酷愛哪些主題:(A)描述亞里斯多德的學說(B)封建騎士的愛情故事(C)市井小民的生活百態(D)工業社會的社會現象(E)歷史小說。
( ) 8. 浪漫畫派、樂派與歷史觀多具有什麼特色?(A)強調個人主觀的感受(B)重視本土的傳統、語言、民謠和神話(C)主張透過飽滿的色彩來表達情感(D)喜用強烈的明暗對比色(E)用大幅的畫面,來表現動感與力感。
( ) 9. 18世紀末以來,許多人質疑啟蒙時代的成就,這種反啟蒙的思潮包括:(A)尼采哲學(B)超現實主義(C)狂飆運動(D)心理分析論(E)唯美主義。
( )10. 達爾文的進化論和孔德的實證主義比較,正確的有:(A)前者為英國人,後者為法國人(B)前者研究的對象為自然學科,而後者的對象為人文學科(C)兩者研究方法相同:很科學(D)前者演進的原則為自然選擇,後者以理性的發展為線索(E)兩者最後皆影響到人文社會。
三、綜合題(6題共30分)1. 19世紀初歐洲保守主義勢力高漲的主要背景為何?2. 我國的《紅樓夢》一書,曾使民初許多少男、少女為之落淚感動,甚至模仿其中角色的言行。
這種現象,在19世紀的歐陸也曾出現過;此處所指的是何人的哪一本著作?3. 馬克斯認為工業資本社會含有哪兩大弊病?4. 中產階級與西方政治發展的關係密切。
請回答(1)~(4)題:(1)從12世紀至十七、18世紀中產階級與政治的關係是:(A)國王與中產階級互相利用(B)中產階級要求統治者不要干涉太多(C)商人對政治不具影響力(D)商人在重農抑商政策下難以出頭。
(2)十八、19世紀時,俄、英、法、德、義等國,中產階級人數多寡的比較是:(A)俄>英、法>德、義(B)英、法>德、義>俄(C)德、義>俄>英、法(D)德、義>英、法>俄。
(3)承上題,各國中產階級人數的多寡,主要受哪一因素的影響?(A)工業革命(B)民族國家興起(C)戰亂的減少(D)瘟疫的消退。
(4)承(2)題,各國中產階級的多寡,帶來什麼影響?(A)中產階級人數多的國家,保守勢力較強,改革較不易(B)中產階級人數少的國家,他們便組成聯盟以壯聲勢,爭取權益,如「漢撒聯盟」(C)中產階級人數愈多的國家,各種自由主義與激進思想,可能更蓬勃發展(D)中產階級人數愈多的國家,人民的權利,是統治者給予的,易得也易失。
5. 近代社會學的開創者為何人?他贊不贊同「實證主義」的理論?6.「我不能畫一個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
」另有畫家提倡描繪「現代生活中的英雄主義」,繪畫要重視表現題材,技巧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
這種說法是代表對上一個時代的反動,也代表受到18世紀工業革命的影響,試問:其反動的對象為哪一種主義思潮?一、單選題1. A2. C3. D4. B5. C6. C7. B8. C9. A 10. A 11. C 12. C 13. B 14. D 15. D 16. D 17. C 18.D 19. B 20. D二、多選題1. ABCDE2. ABCE3. ABC4. CE5. CE6. ACE7. BE8. BCDE9. ABCDE 10. ABCDE三、綜合題1. 法國大革命以及拿破崙所帶來的戰爭,使人們感到不安。
2. 歌德的《少年維特的煩惱》。
3. 剝削勞力和異化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