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密经济开发区产业园规划.pdf

高密经济开发区产业园规划.pdf

高密经济开发区作为城市产业发展重要区域之 一,规划打造以高端装备生产制造业为核心功 能特色产业园。 区域性功能:企业观光考察,科技体验,科普 教育,休闲娱乐; 产业相关功能: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纺 织等行业,科技研发与设计、展览会议、培训、 认证、检测、咨询、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 城市性功能:面向工人、企业高管、技术人员、 拆迁村居民的多元化居住功能,购物、餐饮、 商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功能; 其他功能:如生态保护功能,门户形象展示功 能,低碳环保概念性建筑与住区展示功能等。
村庄分散、占地较多整合难度较大。 结论:园区具有良好充裕的用地条件, 空间匀至,能够适应将来项目的大规 模发展。但是只有抓住区位、生态、 资源三大优势,优化片区功能、完善 基础配套设施,合理布局各项用地, 才能使园区更加健康、持续发展。
现状分析 2-10
核心议题——优势
A.
+
B.
+
C.
+
D.
现状分析 2-08
4.SWOT分析
区位优势:为高密市的东部新区, 紧邻高密主城区,靠近胶州市,为 市区联动、高密胶州一体发展奠定 了基础。
便利的交通条件:四通八达的道路 系统,周边与区域重大交通基础设 施处于较近的位置,为园区发展奠 定了基础。
相对充足的用地资源:园区内现状 的未建设用地约有4.7平方公里, 土地储备资源相对丰富。
背景分析 1-01
高密在“靑潍日”城镇群中的区位
2.区域交通
2.1道路 基地处于高密东部产业发展带上,西侧经 康成大街和潍胶路(南北大通道)可快速 便捷地与主城区、以及南部现状产业园联 系;东侧可快速到达胶州市以及港口、机 场等。周边高等级道路发展日渐成熟,为 基地将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背景分析 1-02
背景分析 1-06
3.2.3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两纵两横、一心一带六区的空间结构。 “两纵”:区域交通轴、七区联动轴; “两横”:公共发展轴、迎宾风貌轴; “一心”:生产力服务核心; “一带”:新城发展带; “六区”:高端制造产业社区、近空物流产业社区、食品加工产 业社区、传统制造产业社区、农业观光产业社区、南北发展储备 社区。
产业优势 ——
朝阳产业,核心引领。机依托豪迈装备等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大力发 展以高端设备制造为主的产业更是促进园区快速的强效动力。
资源优势 ——
河网绿带,资源丰富。园区靠近胶河,植被茂盛,生态景观环境良好,注 重高品质生活生产环境的营造,打造地区级创新示范园区。
总体定位 3-01
核心议题——整合


发展
经 济
机遇




发展 挑战
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建设,其功能构成、服务 能力、道路等必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应 对园区各项功能区的要求。如现有的设施 功能提升、整体环境的提升等,这些问题 需要多方协调,难度不小。 生态资源利用问题 区内具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如何合理保护与 利用方面是片区今后面临的一个挑战。
A.
B. C.
D.
1.核心议题 区域整合 ——
强化区域协同,提升功能定位。规划区处于城区边缘,是城市的过渡地
带,园区向西衔接高密城区、向东联系胶州市区,规划需要与上述区域协同 发展,有机衔接,特别是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加强整合。
产业整合 ——
产业集群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园区现已拥有豪迈装备、星源铁塔、
背景分析 1-09
1.基地现状
规划基地位于高密东南部的经济开发区。 规划范围西起纵一路,东到复芝路,北至 凤凰大街,南至胶济铁路。规划总用地 635.6公顷(合9534亩)。 基地内现状多为一般农田和村庄建设用地, 用地西部及南部有部分厂区,有高博木器 产业园、锦绣纺织等。
现状分析 2-01
现状用地多为基本 农田,面积约 143.2公顷(合 2146.7亩) ;
问鼎蓝黄,启劢城市产业发展新“引擎”!
制造产业聚集,创新发展的产业之园
蓝绿交融共生,生态宜居的生态之园
新型能源动力,绿色市政的有机之园
总体定位 3-03
2.规划目标
设计主题
• 吹起高密崛起之号角,拓展青潍经济发展之“福”地!
总体定位 3-04
3.功能定位
•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以创新服务为特 色,融研发、生产、居住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现状分析 2-09
4.SWOT分析
园区的发展受到高密市委、市政府 的高度关注。
园区内星源铁塔、大华机械、豪迈 装备等企业的强势入驻,极大的增 加了片区的吸引力,为园区的进一 步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发挥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延伸产业 链,积极进行园区的开发建设,具 有广阔的空间。
园区功能提升问题

基地处于高密经济开发区南
部,西侧紧邻姚前街,南临高密南 环——平安大道,距高密市行政中 心5公里,交通便捷。未来交通优 势更加明显,用地东侧紧邻规划的 高密东环——胶河大道,距新规划 的高密火车货站不足3公里,距青 岛新机场约20公里,发展潜力良好, 有利于打造成为高密产业发展新增 长区。

基地西侧有星宇手套、登升劳
3.1.1城市性质 联动青潍的门户枢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 型工业城市,山东半岛的生态、文化名城。 3.1.2城市职能 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山东省重要的机械制 造业产业基地;山东半岛重要的交通枢纽;山东 半岛重要的空港产业基地;潍坊市现代服务业集 聚中心。 3.1.3城市规模 中心城人口与用地规模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镇人口规模为75万人。 到203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0平方 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20平方米/人。
2.2气候条件 高密属季风区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大 陆度为64.4%。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气温,由于受到渤海、环海影响平均气温有 所不同。东南部与黄海相近,臧家王吴、芝 兰庄平均气温为11.9℃,西北部年平均气温 11.8℃。 风,全年最多风向为南风,频率为11,历年 平均大风日数为13.1天。
推进高密高端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示范区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以豪迈装备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其触媒效应,延伸装备制造产业链各个 环节,依托上游原料、下游加工、设计、销售、服务等相关链条,组建相 关企业进行配套组建产业集群,做大做强高端智造产业,并适度延展科技、 研发等产业。
总体定位 3-05
4.功能构成
总体定位 3-06
5.发展战略
策动
——策动高密市、胶州市,启动产业引擎
园区重点发展机械制造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方向,对其予以高度重 视、有效规划及大力发展,使其成为高密乃至潍坊发展的产业引擎。
协同
——协调区域发展,提升功能定位
从产业协同的角度,遵循产业链发展规律,根据机械制造产业链中劳动密 集程度、生产门类将园区进行划分,实现园区协调发展。
发展 优势
居住配套水平较低:园区内主要功能为 村庄居住功能,公共基础设施配套不合 理,且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

资源利用不充分:村庄、旧工厂、闲置



存在
地数量较大,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存

问题

在着整合和再利用问题;建设区内有大


量未开发建设用地。
高压走廊:片区内高压线走向不规则, 对片区用地布局有较大影响,并将长期 存在。
现状分析 2-04
2.现状概貌
现状分析 2-05
2.现状概貌
现状分析 2-06
2.现状概貌
现状分析 2-07
豪迈装备 恒丰粮库
意向大项目发展区 意向物流园区
本案
登升劳保 劳保产业园
3.基地周边概况
基地周边现状除主要道路外,其余主要为农田 和村庄。基地西侧为豪迈装备的厂区,以及高 密恒丰粮库,南侧为胶济铁路,东侧意向开发 为物流园区,北侧意向为大项目发展区,但均 未动工建设。
保两家高密最大的劳保用品生产企
业,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带劢力明
显。
1.区位分析
基地处于高密主城区东南部,西侧紧邻潍 胶路,南临胶济铁路,距高密市行政中心4 公里,交通便捷。未来交通优势更加明显, 用地东侧紧邻复芝路,距新规划的高密火 车货站不足3公里,距青岛新机场约20公 里,发展潜力良好,有利于打造成为高密 产业发展的新增长区。
背景分析 1-07
3.2.4产业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3.3高密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
3.2.1园区使命 高密经济开发区作为高密市的新增长极,承担着引领高密 市产业升级、经济外向度提升、与周边国际化城市接轨的 重任。 3.2.2发展思路 紧围绕三大发展契机,探索临空近港腹地经济发展模式, 打造泛青岛“上天入海”高端智造基地。
背景分析 1-05
3.2高密经济开发区总体概念规划研究
3.2.1发展目标 高密经济开发区将形成以高端制造为支柱,高端服务为支 撑,现代物流为先导,信息技术产业和海洋产业为增长点 的高密·智慧东区。 3.2.2产业体系 高密经济开发区形成以高端制造和高端服务为主,以木器、 劳保、食品加工和现代农业传统产业为副,形成“两主四 辅”的产业体系。
背景分析 1-04
3.1.4城市结构 规划形成“一带、两轴、两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一带” 是指胶河生态景观带;“两轴” 是指康 成大街现代服务轴和夷安大道城市更新轴;“两中 心” 是指东部新城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和中央商务 区市级商业中心。 3.1.5产业发展 开发区主要发展电子信息、通讯设备制造、物流加 工、精密仪器等临空、临港产业。
2.区域交通
2.2轨道交通 基地轨道交通条件良好。周边胶济铁路、 济青城铁、海清铁路、胶新铁路穿越,交 通便利;东部有未来至青岛的地铁快轨预 留线,大大加强了与青岛经济圈的联系。 周边轨道交通道路发展迅速,为基地将来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