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课件
集中供热建筑面积与需要供热的建筑面积的 百分比。我国:50%;欧美:70%
二、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方法
(一)城市热负荷预测与计算方法 计算法、概算指标法
计算法:已知建筑物结构形式、尺寸位置等具体 资料,热负荷可根据设计数据确定。较精确。
概算指标法:无详细准确资料时应用。常采用。 工业生产用热规划期间估算难度较大,可根据工 业门类取经验数据。
许多国家所规定的冬季室内温度标准,大致在 16~22℃范围内。根据国内有关卫生部门的研究 结果认为:当人体衣着适宜,保暖量充分且处于 安静状况时,室内温度20℃比较舒适,18℃无冷 感,15℃是产生明显冷感的温度界限。
暖通规范规定,设计采暖系统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 据建筑物用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全年性热负荷:与室外气象条件无关(生活热 水负荷、生产负荷); 一天中变化比较大、 全年中相当稳定。
热负荷用途分类 热负荷性质 用热时间规律
预测计算 供热方案选择
(二)城市供热对象的选择 建设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主要目标:
解决分散供热的面源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
选择原则:“先小后大” 分散用热的较小规模热用户 “先集中后分散” 服务半径考虑经济合理定 “集中供热普及率”
体积热指标:工矿、企业等。(有足够的精度) 面积热指标:适用于民用建筑、城市规划,不适用于
工业建筑。(精度不够)
城市规划指标法:对一个城市新区供热规划设计, 各类型的建筑面积尚未具体落实时,可用城市规 划指标来估算整个新区的供暖设计热负荷。
居住人数 人均建筑面积 住宅与公共建筑的建筑比例指标
K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W/(m2·℃);
F ——围护结构的传热面积,m2;
t n ——采暖室内计算温度,℃;
t w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围护结构外侧不
与室外空气接触。
整个建筑物或房间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等于它的围护 结构各部分基本耗热量的总和。应该注意,在进行计算 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统一,通常均要采用法定单位。
3、输配水工程:输水管道、供配水管网、调节水 量水压的高压水池、水塔、清水增压泵站等。功 能:将净水保质保量稳压输送至用户。
城市取水工程
净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和区域水资源的状况,最大限度地保护 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选择水源,确定供水标 准,预测供水负荷进行城市水源规划和水资源利 用平衡工作;
1、采暖通风热负荷的计算 1)采暖热负荷估算(概算):
面积热指标法: QqA106
Q 采暖热负荷(MW)
q
采暖热指标(W/m2)每1m2建筑面积的供暖负荷
A 采暖建筑面积(m、城市规划指标法
体积热指标法:
Q qvVw(tntw )
室内计算温度是指距地面2m以内人们活动地区的 平均空气温度。室内空气温度的选择,应满足人 们生活和生产工艺的要求。生产工艺要求的室温, 一般由工艺设计人员提出。生活用房间的温度, 主要决定于人体的生理热平衡,它和许多因素有 关,如与房间的用途、室内的潮湿状况和散热强 度、劳动强度以及生活习惯、生活水平等有关。
集中供热负荷
第一节 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 预测与计算
一、城市集中供热负荷的类型与特征 (一)城市热负荷种类
1、根据热负荷用途分类:室温调节、生活用水、生产用 热三大类。 室温调节:采暖、供冷、通风。(基本负荷) 生活用水: 沐浴、清洗器具等。(宾馆等高档居住场所) 生产用热:工艺热负荷(加热、蒸煮、烘干等)、动 力热负荷。(比较稳定)
Vw
建筑物的外围体积,m3
qv
建筑物的供暖体积热指标,W/m3·℃
表示各类建筑物,在室内外温差1 ℃时,每1m3建筑物外围体积的供暖热负荷
体积热指标 (设计手册) 维护结构及外形 维护结构传热、采光、建筑长宽比等 维护结构传热系数越大、采光率越大、建筑物的长宽比越大, 单位体积的热损失越大,即:体积热指标越大。
热负荷计算步骤:
(1)收集热负荷现状资料(计算依据) (2)分析热负荷种类特点,不同类别的用热
计算方法不同。 (3)进行各类热负荷预测与计算。应用相应
的公式进行计算。 (4)预测与计算供热总负荷。供热设施布置
和管网计算的依据。
热负荷单位:功率,兆瓦(MW)
(二)热负荷计算的公式与参数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城市自然环境和用水状况,合理确定规划期 内污水处理量、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容量、降水 排放设施的规模与容量;
科学布局污水处理厂(站)等各种污水处理与收 集设施、排涝泵站等雨水排放设施以及各级污水管 网,制定水环境保护、污水治理与利用等对策和措 施。
城市供热工程 系统规划
3.辅助建筑物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浴室25℃;更衣室25℃;办公室、休息室18℃;食堂 18℃;盥洗室、厕所12℃。
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 可按照国家现行有关专业标准、规范执行。
对于高度较高的生产厂房,由于对流作用,上部 空气温度必然高于工作地区温度,通过上部围护 结构的传热量增加。因此,当层高超过4 m的工 业建筑,冬季室内计算温度tn,尚应符合下列规 定:
热源:供热系统的热源,是指提供热能的装置或天 然能源。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源是区域锅炉房和热 电厂。
锅炉
流程图
热网:由热源向热用户输送和分配供热介 质的管线系统。
何种情况下采用集中供热方式
有现成经济的热源 有大量集中的用户和稳定的热负荷 城市条件有利于热网建设
热源类型、形式、规模 热网管径
供热工程
供热工程:生产、输配和应用中、低品位热能 的工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
热用户:1、保证建筑物卫生和舒适条件的用 热系统(供暖、通风、空调,热水供应)。2、 生产工艺用热系统。
集中供热:以热水或蒸汽为热媒,由热源集中 向一个城市或较大区域供应热能的方式。
集中供热系统: 热源、热网、热用户
(修正)耗热量是指围护结构的传热状况发生变化
而对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的耗热量。附加(修正)
耗热量包括朝向修正、风力附加、高度附加和外
门附加等耗热量。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
围护结构稳定传热时,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
Q j KF(tntw )W
式中 Q j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
带走的热量;
(7)通过其它途径的耗热量。
建筑物得热量:
(1)生产车间最小负荷班的工艺设备散热量; (2)热管道及其他热表面的散热量; (3)热物料的散热量; (4)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热量。
此外,还会有通过其它途径散失或获得的 热量。
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 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 平衡,需要由采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 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采暖系统通常 利用散热器向房间散热,通风系统送入 高于室内要求温度的空气,这样,一方面 向房间不断地补充新鲜空气,另一方面 也为房间提供热量。
供热工程系统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构成与功能
1、供热热源工程
城市热电厂(站)、区域锅炉房等设施
2、供热管网工程
热力泵、热力调压站、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管 道、热水管道等。
城市供热工程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
根据当地气候、生活与生产需要,确定城市集中 供热对象,供热标准,供热方式;
合理选择热源,预测供热负荷,进行城市热源工 程规划,确定城市热电厂、热力站等供热设施的 数量和容量;
确定城市自来水厂等给水设施的规模、容量;
科学布局给水设施和各级给水管网系统,满足用 户对水质、水量、水压等要求;制定水源和水资 源的保护措施。
自来水厂 — 一般都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上游 这样水不会受到污染 污水处理厂— 一般都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这样有利于污水处理 而且水源地地势要高,而且补给性要稳定
2)通风热负荷
Qt KQn
百分数法
Qt
通风热负荷(MW)
K
加热系数,一般取0.3-0.5;
Qn
采暖热负荷(MW)
另一方法
通风体积热指标法
采暖系统热负荷
采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设计室外温 度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内温度,采暖系 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它 是设计采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意义: 现实指导、未来导向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作用
指导各城市工程系统设施的发展与建 设
综合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 利用城市空间
为城市的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城市工程系统范畴:
能源工程系统——电力、燃气、供热 水务工程系统——给水、排水 通信工程系统——邮政、通讯、广电 防灾工程系统——防洪、抗震、消防、人防 环保工程系统——环保、环卫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 (水、暖、电)
(水、暖)
教材
同济大学 戴慎志 (第二版)
绪论
城市工程系统概念:城市工程系统是城市 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系统,与城市交通系统 共同组成城市基础设施体系。
提供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
工程性基础设施:交通、水、能源、通信、环境、防灾等 六大工程系统。
城市工程系统规划:是城市各专业工程系 统的发展规划,又是城市规划各阶段的专 业工程规划。
建筑物得热量和失热量
建筑物失热量:
(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2)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称冷风渗透耗热量;
(3)加热由门、孔洞及相邻房间侵入的冷空气的耗热 量,称冷风侵入耗热量;
(4)水分蒸发的耗热量; (5)加热由外部运入的冷物料和运输工具的耗热量; (6)通风耗热量。通风系统将空气从室内排到室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