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关键词:幽f-lB杆菌;胃肠道疾病;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573;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94(2009)03--0135--03 选择性地与黏液层及上皮细胞膜的碳水化合物部分结合,紧
密地黏附于上皮细胞上,促使肌动蛋白收缩,形成黏着蒂样
自从1983年澳大利哑学者Warren J.R和Marshall B.
速;Hp感染后,表皮生长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在胃黏膜的
J.A.等[1钉研究发现胃溃疡的Hp检出率在
59%~86%,消化性溃疡与慢性胃炎几乎都是合并存在的, 而且在消化性溃疡发生之前必定先有慢性胃炎。而且
Goodwin
C.S.等口1把发炎的胃黏膜比喻为漏雨的屋顶,只
含量和表达有所增加,致使胃黏膜细胞增殖加快【2“。Hp感 染的患者,胃腔内抗坏血酸浓度低于未感染者。抗坏血酸从 血液运至胃腔能和其中的亚硝酸盐起反应。阻止其形成亚硝 基复合物,在阻止氧化剂损伤DNA上起关键性作用。Hp 诱导炎细胞浸润胃黏膜,其中多形核白细胞及单核细胞在退 变、死亡和裂解中,释放出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通过脱氨作用 使基因发生突变。 Hp感染与P53基因的改变在胃癌中的关系更为密切。
万方数据
・136・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49卷第3期
ActaAcademiae
Medicinae
diangxi 2009,Vol 49,No 3
Hp菌株具有空泡毒素(vacA),可导致上皮细胞的空泡损
害,促进胃黏膜炎症形成。
2.2
体,感染率为84%}而在相配对的对照组186例中,其Hp感 染率仅为6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Hp可 以产生空泡毒素,它是Hp的又一毒力因子。vacA基因按 信号区(sl、s2)和中间区(ml、m2)组成不同贬型,一般分为
果。
2.3
损伤或基因突变.机体可通过凋亡机制将此类细胞清除,以
HP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防其恶性转化,故而细胞凋亡增加。人们已观察到,凋亡指 数与胃炎症程度、Hp所含脂多糖量呈正相关;而Hp根除 后,凋亡指数显著下降。关于Hp与细胞凋亡的关系目前尚 需进一步探讨。
Personnet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常见的综合征,主要包括 上腹胀、早饱、上腹疼痛、反酸和食欲不振等,而无器质性病 变和精神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 不完全清楚,但无疑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是多样的。胃肠道感 染作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已得到确立。为此有理由 推测Hp感染可能也在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中起作 用。Hp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几无例外地存在慢性胃炎, 胃黏膜萎缩甚至糜烂的存在也不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 断。有症状的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与Hp阳性的功 能性消化不良大体属于同一范畴[1”。功能性消化不良强调 症状,而慢性胃炎强调胃黏膜的内镜和(或)组织学改变。资 料显示,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中,总体上仅根除Hp和质 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得到充分确立;根除Hp使功能性 消化不良患者获得适度『fii显著的益处(与安慰剂相比,症状 消失率高9%)[1“。这一益处在经济学上有成本一效益比优 势:根除Hp的一次短程治疗可导致长期的症状改善,可降 低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关Hp 是否与发病有直接关系.目前尚有争议,因而对于Hp与功 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2.4
1.J.等[223的研究显示,Hp感染者中cagA血
清反应阳性和胃蛋白酶原较低浓度可增加癌变的危险性。
Hp感染既可引起肠型胃癌亦可引起弥漫型胃癌,其中eagA
阳性的Hp菌株增加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更具有显著意义。 cagA阳性菌株引起肠型胃癌是阴性的3倍,而cagA阴性菌 株似乎与胃癌有较低的相关性,且仅仅可能与弥漫型胃癌相 关。这提示Hp的致癌机制在肠型和弥漫型胃癌的发生上 可能是不同的。另有报道,将Hp感染蒙古沙鼠,于1~1.5 年之后成功地诱发胃癌,而且是经过了炎症细胞浸润一萎缩 性胃炎一肠上皮化生一非典型增生一胃癌的演化过程L2“。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胃癌与Hp引起的炎症有关。
糜烂,消化性溃疡,早期胃癌术后,胃MALT淋巴瘤[4_6],慢
改变。Hp能够释放毒素,并产生多种其他有毒性作用的酶 和代谢产物。正是由于这些毒力因子使Hp能够克服胃的 排空作用、胃内低pH值、胃黏膜表面的稠厚黏液等不利于 定居的因素而长期在胃黏膜表面寄生,并导致宿主一系列疾 病的形成。同时。Hp的感染是一种慢性感染,能使胃肠道 产生炎症,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亦是Hp的主要致病机制 之一[1…。
首次从人胃黏膜活检组织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来[1],Hp研究已成为热点。Hp是胃肠道疾病 的主要病原菌,在发达国家达到30%~50%的成年人有Hp 感染,在我国及其它发展中国家更是高达80%左右,而且感 染的年龄也比发达国家要早[2。3]。因此,对于Hp与胃肠道疾 病关系的研究更加受到关注,已经确认Hp感染与胃肠道疾 病中的以下几种疾病有密切相关: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
Hp可间接增加胃上皮细胞的凋亡。由于上述过程中,DNA
有根除Hp,治愈发炎的胃黏膜,才能防止溃疡复发。大量研 究证明,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在根除Hp之后,不仅可以 加速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而且还可以降低或防止十二指肠 溃疡的复发[1“。尽管Hp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日趋明确, 但在许多发达国家,Hp感染率正在迅速下降,但溃疡的发 生率并未相应降低,更令人疑惑的是约有lo%的溃疡病病 人并无Hp感染。这些病人要预防溃疡的复发必须用抗酸 药维持治疗;说明溃疡病的发病机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1.2
Hp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Hp感染与食用的各种肉类无关,也就是说目
前不认为动物是Hp的感染源,而人与人之间可传染Hp, Hp易发生于人群聚集的学校和家庭。感染了Hp的儿童其 家庭成员中Hp的枪出率明显高于非感染Hp儿童家庭成 员的Hp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粪与口传播可能 是1个主要途径。胃黏膜更新脱落时,寄居在上皮细胞的 Hp必然随之脱落从粪便排出。Hp感染者其粪便可培养和 检测出Hp,带有Hp的粪便可污染食物和水源。口与口传 播是1种较肯定的途径。在Hp感染者的唾液、胃反流及牙 垢中,已测出Hp,这可能与含有Hp的胃反流液反流到口腔 有关。此外,医疗器械传播Hp也是1个重要途径。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年第49卷第3期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Jiangxi 2009,Vol 49,No 3
・13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杨健民8(综述),祝金泉6(审校) (南昌大学a.研究生院医学部2006级;b.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南昌330006)
2
2.1
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等。本文就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相关 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1
1.1
Hp感染与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
Hp与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 目前,庐山共识[11]将原有的“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
Hp概述
HP的发现
这一说法修改为“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桐城共 识¨21中“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指合并糜烂、中一重度萎 缩、中一重度肠化生或轻一中度异型增生。我国新的慢性胃炎 共识意见(2006年)已将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 症状的Hp阳性慢性胃炎作为根除Hp的适应证[4]。该共 识意见将肠化生定义为有萎缩(化生性萎缩),异型增生常与 萎缩、肠化生伴存,而Maastrieht P.等[5]报道的根除适应证 中对萎缩程度未作限定。因此“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 烂”与“有明显异常的慢性胃炎”基本相当,但表述更明确,且 与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06年)一致。现在普遍认为Hp是 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其直接或间接证据为:健康志愿者 吞服活的Hp后,出现胃炎的临床症状及相应的组织学炎症 改变;胃黏膜Hp数量和密度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胃窦部 上皮细胞Hp受体较多,而胃窦部黏膜炎症的发生率亦高; 慢性胃炎患者的感染率可达80%。于胃窦部高达90.5%, Hp根除后,慢性胃炎较易治愈,且复发率下降。 关于导致胃黏膜炎症的病理机制目前的解释是:Hp经 过某种途径抵达胃黏膜后,与上皮细胞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其本身所具有的胞周血细胞凝集素可促进其黏附。Hp可 分泌1种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又可刺激七皮细 胞产生白细胞介素8,形成以中性粒细胞为首,继之巨噬细 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炎细胞浸润。在炎症过程中,由于 Hp具有SOD和过氧化氢酶等自由基清除剂,而免于中性粒 细胞所产生的自由摹的攻击,使后者仅对胃黏膜构成损害。 Hp在胃黏膜可促进局部血小板活化因子、肿瘤坏死因子和 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介质的产生或增多,加剧炎症反应。
二指肠溃疡的发生存在密切关系[4]。
Louw
染的胃癌高危人群。Hp可通过不同途径造成上皮细胞
DNA损伤或基因突变。Hp感染的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过度表达,提示细胞增殖速度加快,而Hp根除后, 其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细胞增殖加快,可使DNA复制过程 中错误的机率增高,也可使DNA对外界致突变物或致癌物 的敏感性增强。Hp之所以能促进细胞增殖原因在于:Hp 富含的尿素酶能分解尿素产生氨,氨可使细胞有丝分裂加
1983年澳大利哑学者Marshall和Warren在135例胃 活检标本上找到了弯曲状、S状杆菌,这是首次从人胃黏膜 活检组织中分离出了HP。当时称为“未鉴定的弯曲状杆菌”, 后来又更名为“幽门弯曲菌”。但Goodwin C.S.等在1989 年提出应将该菌命名为一个新的菌属,Hp[”。从此这一名 称在国内开始使用并代替了幽门弯曲菌的名称。
HP与胃癌
Hp与胃癌的关系迄今为止仍然是胃癌病因学研究热 点,目前虽然尚不能完全肯定两者的因果关系,但已有越来 越多的资料支持Hp在胃癌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Personnet
I.J.等[1钉观察109例胃窦、体腺癌,测定Hp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