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没有普希金,就没有俄罗斯文学。” ——别林斯基
三、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特点: 1)在政治、经济、文化最为落后的十九世纪俄国,产生了最为 繁荣的民族文学,以一个落后的文学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文 坛的魁首,这确实是一个奇迹。 原因:归于几种意识的“觉醒”: A: 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 B:阶级意识与贵族阶级危机意识觉醒; C:政治改革意识的觉醒; D:意识形态意识觉醒; E:宗教改革意识与宗教拯救意识觉醒。 2)俄国文学的批评性和暴露性最强,俄国的作家具有现代知识 分子的特点。 因此,俄国的知识分子所受的政治迫害也最多。 知识 分子大多具有关心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反抗专制暴政,揭露 社会黑暗,伸张社会正义等特性。当然,俄国知识分子身上也 存在着不足,知识分子本来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制造舆论、鸣锣 开道,对大众进行个性启蒙的,但是很多知识分子多宣传的
意识形态如民粹主义、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特别是后来 民意党发展成恐怖主义,则具有了反资本主义的性质。 3)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三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 4)俄国文学出现了描写“多余人”、“小人物”和“忏悔贵 族”系列 人物形象的独特文学现象。 俄国知识分子自认为他们所有的优 越条件都是靠剥削人民得来的,因此他们自认为对人民有罪。 这就容易形成忏悔意识、赎罪意识和美化人民的民粹意识。 5)俄国文学的创作主题紧紧围绕着“谁之罪?”和“怎么 办?”两大主题创作。该源于赫尔岑的《谁之罪》和车尔尼雪 夫斯基的《怎么办》两部小说。文学扮演着改良社会之工具的 作用。 6)俄国文学的宗教性。 “文艺从它的左邻‘宗教’获得深厚热情的灌溉,文学艺术 和宗教携手了数千年,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和音乐多是宗教的。 第一流的文学作品也基于伟大的宗教热情。”(宗白华:《美 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24页。)
(二)为什么普希金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1、开创了俄罗斯的民族文学; 2、开创了俄国写“多余人”形象的传统; 什么是“多余人”?是指俄国一些受西方进步思想 影响的贵族青年,他们看到了专制的罪恶,又不敢起 来反抗,又不与当局合作,又不与下层平民结合。他 们否定既定的价值观念,过着堕落和放荡的生活,寻 求刺激以满足精神上的空虚和痛苦,最终一事无成, 成为社会上多余的人。
7)俄国文学在小说、戏剧、诗歌、散文各种文学体裁都取得 了较大发展,并走向成熟。
8)由于俄国文化的独特性,俄国文学走着不同于东西方的道 路,自成体系,各种文学体裁形成自己独特的文体。
一、普希金(一)生平创作 1、亚历山大· 谢尔盖耶维奇· 普希金 (1799-1837) 1799年6月6日出生在莫斯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据说它的 祖先曾是非洲黑人,——一个酋长送给彼得大帝的礼物,后 被封为贵族。 1817年毕业后到外交部供职,后与“十二月党人”接触较多。 1820年出版了长诗《鲁斯兰和柳德米拉》触怒沙皇,被流放 南俄。在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叶甫盖尼· 奥涅 金》、《别尔金小说集》。 1831年普希金与冈察洛娃结婚,1837年1月29日与丹特士决斗 而死。Βιβλιοθήκη 人物:奥涅金 达吉亚娜
连斯基
奥列加
3、奠定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在后来以果戈理为主的现 实主义作家群被称为:“自然派”。 4、开创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由破落的贵族,处于生计需要所担任的“小职员”、“小 公务员”等。他们身份卑微、薪金微薄,遭人鄙视,长期受 着物质穷困和精神压抑的双重折磨,往往命运多舛,结局悲 惨。“小人物”是俄国社会所独有的现象,是社会转型时期 所出现的独特的社会现象。 普希金的《驿站长》果戈理的《外套》、《狂人日记》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契诃夫的《一个小官员之死》 等。 5、开创了各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童话 等。比较好的中篇小说像《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
多余人形象的出现,标志着一种代表新的价值观念的知识分 子阶层从封建体制中逐渐游离出来,成为社会上一支独立的 力量来为新的意识形态(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开始萌生,只 是由于缺乏社会基础的支持和思想准备不够,所以才处在
孤立的境地,才导致“多余人”们更多的是给自己和他人带来 程度不同的悲剧结局。 “多余人”概念最早出现在屠格涅夫的《多余人日记》,而作 为形象则最早出自普希金的《叶甫盖尼· 奥涅金》中的奥涅金, 后来莱蒙托夫在《当代英雄》中塑造了毕巧林、屠格涅夫在 《罗亭》中塑造了罗亭、冈察洛夫在《奥勃罗莫夫》中塑造了 奥勃罗莫夫等,形成了“多余人”形象系列。实际上“多余人” 在历史上真正失去价值和意义是到了契诃夫的笔下。 《叶甫盖尼· 奥涅金》 用十四行诗写成的诗体小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