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备考时自己的总结,仅供参考!●定义:数字媒体艺术是对艺术精神与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以数字化媒体方式呈现出来的艺术形式的统称。
他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及其软件、硬件设备和科技概念进行设计创作,以表达属于数字时代价值观的艺术形式。
另一种则是将传统形式的艺术作品以数字化的手法或工具表现出来,使传统艺术在新的技术界面上发生多维度的融合和创作流程的再造,从而呈现为全新的艺术形式。
数字艺术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基于数字平台创作、基于数字平台传播的艺术作品。
这种类型的数字艺术,其生产传播与消费将主要依赖于数字技术的介入,艺术家在独立的数字艺术创作平台上完成整个过程,并在数字传播平台上传播。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征:数字技术的本性即开放、自由、人本数字技术并非是因为技术的自然发展而水到渠成的结果,它是人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自由交流、全方位沟通而作出的选择。
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的前提在于它能够支持这种开放性需要的能力,基于数字技术的数字媒体艺术如果有可能独立于其他的艺术形态,真正获得独立发展,那么就不应该背离自己的出发点。
数字媒体艺术所蕴含的文化理念是开放的,审美活动时开放的、创作流程是开放的,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念也是开放的。
文化理念的开放往往构成艺术形态出现的背景,不同文化理念导致不同艺术形态。
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开放性的文化理念,必然导致由一种媒体或一种艺术形态统摄一个时代格局的终结。
数字技术的开放性表现为时空关系、人际关系、人机关系等方面极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它里面可以有电影,可以有电视,可以有绘画、雕塑、戏剧、音乐、诗歌、舞蹈,还可以有作为创作者的我们以及我们同机器的共生空间,所以这种开放理念下的数字媒体艺术,必然是多元文化整合的结果,数字艺术只有以多种文化之间的融合为出发点才可能呈现为不同以往的全新形态。
审美的开放式的开放是指数字技术所支撑的艺术创作及其审美活动是开放的。
电影电视比任何一种艺术带给人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原因就是其核心技术的可复制性使艺术成本降低而得以走向平民,数字技术所能够拓展的审美空间笔其他的艺术形态更为开阔,这不仅仅体现为他便捷低廉的复制能力,更体现为它前所未有的分时共享能力,他不仅降低了艺术审美的成本,并且使审美空间大倍数释放。
创作流程的开放即指创作的非个人化、非成品性、非中介性,即数字媒体作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可完善性。
数字作品的可开放性更在于所支撑作品的有始无终,当一件作品在互联网上发布后,这件作品不仅仅用来观赏,它是一个新的开始,接受者不再是选择性的参与,而是创造性的参与,更重要的是它允许修改后的版本再度发表成为全新的作品。
数字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无限衍生能力是数字媒体艺术创造流程开放性的体现。
只有这样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才能满足数字媒体传播的“海量”需要,也才能够真正实现美的创造与美的审视之间的融合,所谓接受者即创造者,这彻底结构了艺术创作的专业垄断。
在数字时代开放系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不仅是数字技术的要求同时也是数字时代发展的理念,开放的系统在于通过消费者多样化的自主选择获得快速的变化和增长,我们靠自己的想象力来竞争,真正有竞争力的系统必然是开放的,它属于大众,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并且能将之营建为自己的世界。
在数字时代“人即信息”,只要人人都追求个性发展,只要人人都崇尚文化自由,多元文化的时代才会真正的到来。
所以现代传媒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后,其机制无论是向着市场发展还是向着全球化发展,都必须以实现跨媒体经营为基础,跨媒体经营才是传媒在数字时代的发展方向。
数字技术的虚拟性特征使得基于数字技术的艺术活动更加的自由,这种自由并非意识形态的无政府主义,而是艺术精神获得最大限度释放的可能。
数字技术作为创作材料和基本语言方式,不仅能够完成物质世界的表现,并且能够完成非物质世界的表现,不仅能够完成表现的场传播,并且能够完成表现的非线性传播,它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从事艺术表达的自由追求。
但现如今人们对这种自由的追求往往有些偏颇,受众更多的将这种自由投放在工具的愉悦和感官的愉悦上,前者,即数字技术作为工具所具有的使用的任意性,后者即使用工具的自由所带来的使用目的的任意性。
前者引出的不是艺术精神的自由,而是工具崇拜主义,后者引出的不是审美的自由,而是美为感官所奴役。
技术的工具主义崇拜导致工具使用上的异化,我们过多的迷恋现实所不能的方面,推崇视听感官的刺激,这导致我们的艺术不是为了解放人们的精神,而是在貌似自由的表征下咽干着对人的感官异化。
数字技术所赋予数字媒体艺术的先天的自由性格,需要我们的理性判断和取值,数字技术作为工具的自由需要上升到艺术的理性自由,一种技术如果不能凭借人文内涵上升为语言,就不可能支撑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
数字媒体艺术的另一本性即人本,只有当我们看到了数字技术工具层面以外的东西,也就是它的精神内核,我们才有可能使之成为我们言说的语言,并且才有可能艺术的言说。
就像互联网世界所呈现的那样,这是一个独属于人的世界,它使我们获得新的存在方式,鉴于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数字媒体艺术应该是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
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人的基本需求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技术改变的知只是满足人们需求的方式,并不改变我们的需求本身。
关照数字技术的人本内核,数字媒体艺术的成熟首先有赖于人机共生,,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利益的竞争而劳作,还同时能够为了精神的自由表现而创造。
数字艺术的基本特征:变化、多元化(高级形态的数字艺术作品将可能同时是艺术作品,信息处理工具、应用信息系统)、虚拟性、交互性。
数字艺术的创作和展现均是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在数字艺术形态下,艺术作品欣赏者可以毫无顾虑的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修改中,欣赏活动成了名副其实的“二度创作”。
数字艺术工具的特征:外围多媒体处理设备,海量存储系统等。
数字艺术创作平台的智能属性对艺术创作过程和模式都有影响。
它改变了创作者与工具之间的关系,它们不仅仅是创作的工具,同时他们还可以与创作者之间进行沟通合作。
利用工具进行模拟场景的实现,使得我们可以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解决。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给计算机参与艺术创作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数字技术传播媒介的特征:独立数字存储媒介能够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的高效、高质的存储特性,能够以无损质量永久保存各类多媒体信息。
便携性。
超工具特征:数字艺术的创作工具具有自我创作的特征虚拟特性:数字故宫(“虚拟紫禁城”是中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展现重要历史文化景点的虚拟世界。
”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介绍,这座“紫禁城”用高分辨率、精细的3D 建模技术虚拟出宫殿建筑、文物和人物,并设计了6条观众游览路线。
“虚拟紫禁城囊括了目前故宫所有对外开放的区域。
”故宫信息中心主任胡锤介绍,为了营造尽可能真实可信的体验,技术人员通过与中国历史文化专家合作和对实际演员的真实动作进行动态捕捉,再现了一些皇家生活场景。
)交互性特征:交互模式有选择式(不同的选择重组会产生不同的作品结构和不同的艺术效果)推理式(正如游戏中根据选择结果自动选出下一事件结果)自动式(欣赏者可以通过一系列传感器,全身心投入虚拟世界,直接与虚拟人物对话,随意在虚拟时空中行动,推动剧情发展,获得与现实中相似的艺术感受)数字媒体艺术模糊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数字媒体时代个门艺术的特点:数字技术时代电视的新特点:1频道数量增加、内容丰富2收视质量大大提高3彻底改变收视习惯(时间空间)4大大增加服务功能5带动新兴媒体相继出现数字技术时代电影的新特点:1改变了电影的制作发行2制造虚拟影像:数字虚拟现实替代演员、带来感觉上的真实3为影院提供增值服务4借鉴电视(2、3)延伸出其未来:网络化、互动、受众参与延伸出其本质:无所不能、虚拟●数字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现状:好的:坏的:未来:怎样发展: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许多邪恶和荒唐,混乱和虚伪使每个时代都因之而产生不同层次的作品,但人类对庄严淳朴、和谐和崇高的美感的追求却从来都没有改变,这也同样构成了艺术创作主体的基本信念。
人作为精神实体的存在者,总是向往着尊重美好,所谓从善如流,而只有体现出这种追求的艺术活动才能称之为真正的艺术创造。
虽然数字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突如其来的扩张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一时间无所适从或混乱,从而使艺术在大众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媚俗倾向,出现了对感官快乐的营造和沉迷,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尘埃必将落定,一切伪艺术现象诞生与数字技术大潮,也必然会被数字技术的大潮冲刷殆尽,而只有真正体现主体精神和艺术信念的艺术活动才是永恒的,是人类把握世界把握自身的最高形式。
当数字媒体艺术这种新的艺术形态产生时,一部分人很快将它纳入了传统的理论思维,另一部分人则在倡导其实践活动的时候,主要以所面对的巨大的消费市场为依据,其目的在于如何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获取更多其他艺术行为所不能及的利益。
现在媒介艺术一诞生,每种形态都带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是新生的产业,充满了新的商机和竞争,它注定要引发一场媒介资源、信息产业与知识产权的重大变革。
现代媒介艺术是传递信息与观念的新通道,它引起了各种观念与文化的相互冲撞,他们可以走进千家万户,让芸芸众生平等的享受信息资源。
它使艺术逐渐从精英化走向大众。
数字技术用程序编码,在亦真亦幻的虚拟世界里,为情感的再现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关键在于这种用程序书写的语言不仅要有其独特的生命的节奏,而且有其独特的形象性含义,即对情感的形象进行有倾向性的、有意识的概括。
数字技术消除了艺术的精英高层性,使艺术真正为大众所掌握,真正成为民众的语言,但是艺术的平民化并不意味着要降低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来迎合大众,而是通过对过于机械、理性的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更新和拓展,这个渐渐被艺术所包容的艺术世界才能不断出新。
因此艺术的数字化传播不但要跟踪先进的数字技术,更要跟踪数字化技术先进的创观念。
从而全面掌握艺术数字化传播的特性和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以数字形式的迷幻来掩饰文化观念的浅薄表现。
●技术、艺术、人文精神的关系:艺术与技术的联系一方面表现为艺术形态的技术化存在,一方面表现为艺术活动的技术化流程。
凭借着技术的柔韧性,人类创造出了没有物质实体却又不那么易碎、在时空中可以任意穿梭的艺术表达与交流方式。
并借此进行多维度的艺术创造活动。
数字媒体艺术是技术与艺术相整合的产物,其核心问题不外乎三个,其一是技术如何融入艺术中,其二是技术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于艺术活动及其成果中,其三是技术与艺术在数字媒体艺术中的整合方式。
首先情感是数字媒体技术通往艺术的必由之路,数字技术有着科学技术的一般性质,即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首先内在的遵循着客观界的自由性,而艺术是人类特殊的心理表现活动,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首先所遵循的是主体界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