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时1 十几减9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十几减9。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3、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和同学的交流,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树立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十几减9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伴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朋友们,猴子水果店里的桃子可香甜了,你看(挂图出示)另外一只小猴子蹦蹦跳跳跑来了,它说:“我买9个”。
你们能看图提出哪些要解决的问题呢?学生互相说图意。
全班交流,提出:还剩多少个的问题。
应怎样计算呢?根据回答板书:13-9=()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实物操作。
讲述:假如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2、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3个怎样减去9个?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0-9=11+3=4方法二:13-3=10 10-6=4方法三:9+()=139+(4)=13……5、师:小朋友们能用这么多方法来计算13-9,真不简单,告诉老师,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算法的优化)6、试一试。
出示:14-9=12-9=17-9= 让学生用方法二来计算。
提示:可以先用小棒摆摆再计算。
指名学生口答,并要求说出算法。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2)先独立完成,再同伴交流。
(3)全班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挂图,你能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说说算式的含义以及计算的方法。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9)课时2十几减8,7教学目标:1、运用已经掌握的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学习十几减8,7。
2、在算法多样化的体验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
教学资源:挂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请看(出示图)白兔妈妈带着小兔来了,你听它在考小兔:“如果要拿走8把,还剩多少把?”。
可是,小兔想了半天也想不出来,你们能帮帮小兔吗?先说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15-8=()你想怎样计算呢?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四人一组互相讨论:15把怎样减去8把?2、实物操作。
讲述:如果用小棒来表示,你应该怎样摆、怎样算?(学生摆学具)3、小组汇报:你是怎样算的?4、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不同的算法。
方法一:15-5=1010-3=7方法二:10-8=22+3=5方法三:8+()=158+(7)=155、算法优化:这么多种算法,小朋友觉得哪一种最容易算?6、试一试。
书上P5试一试中也为你们准备了两道题,请你用这种最容易的方法来计算,好吗?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检查,交流算法,指导做错的学生更正。
三、巩固应用,深化拓展。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算法。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出算式,并且说说算法。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先计算,再比较。
观察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游戏“过独木桥”:同学们,如果你们算对了就可以过桥了,看谁先过桥。
(1)小组合作口算。
(2)比较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师: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新知识?这些知识你是怎样学到的?先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十几减8、7)课时3 十几减6,5,4,3,2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加减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提高计算能力。
2、在观察操作中经历学习过程,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重视算法多样化。
3、能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实现数学的价值,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用同一道进位加得出两道退位减的结果。
教学资源:主题情景图、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引导:在美丽的森林里,住着聪明机灵的小老鼠杰瑞和可爱的小兔子杰比,他们是一对好朋友。
有一天,太阳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见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提问:仔细看图,你从图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1)一共有多少个蘑菇?6+5=11(个)(2)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个,蓝蘑菇有几个?11-6=5(个)(3)一共有11个蘑菇,其中蓝蘑菇有5个,花蘑菇有几个?11-5=6(个)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合作探究(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一:5+6=1111-5=6方法二:10-5=55+1=6方法三:11-1=1010-4=6从11开始往前数。
(2)优化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最容易?2、尝试运用。
计算11-612-313-4(1)提问: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种算法来算吗?(2)交流算法。
三、活动体验,建构知识。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从每组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每组题目,比一比相同与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题。
算算比比,感受退位减与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区别。
4、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看题,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独立完成。
5、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说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四、回顾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怎样计算十几减6,5,4,3,2吗?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原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
(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想想做做”1题的图片: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课时1 数数教学目标:1.经历用小棒数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几十几,几个十是几十,10个十是一百;了解九十九添上一是一百;感受100以内数的顺序,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初步学会几个几个地数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和技术党委“百”;积累数数、认数的学习经验,并形成相应的数感。
3.感受生活里的数及数在生活里的应用,在与同学交流数数经验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整十数的组成,理解几十九添上1是多少。
教学准备:20根小棒,十捆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十和二十谈话:请小朋友一根一根地数出10根小棒。
数完后,提问:数满10根小棒可以怎样呢?(数满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
)那么一捆小棒是几根?它表示一个什么?再摆一根小棒,继续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捆带几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2.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数小棒的方法认识更大的数。
板书:认数二、操作数数,认识新知1.认识几十几何几十(1)初步感知几十几要求:请小朋友数出二十三根小棒,摆在桌子上。
怎样摆可以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来是二十三根呢?摆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摆法。
可以先摆2捆是2个十,再摆3根是3个一,合起来就是二十三。
追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三?指导学生说一说。
(2)认识几十几和几十现在要摆二十四根小棒,你会摆吗?自己摆一摆,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交流摆法。
提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二十四?反过来二十四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指导学生说一说。
接着继续数到二十九。
追问:二十九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摆出二十九根,再添上1根,数出是多少。
(师生同时操作,数出三十)追问:二十九添上1是多少?(板书:三十)指出:二十九添上1是3个十,3个十是三十,让学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