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地理考试

世界地理考试

世界地理1.各大洲分界线:(1)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2)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3)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4)亚洲和北美:白令海峡(5)欧洲和北美:丹麦海峡(6)北美和南美:巴拿马运河(7)南极和南美:徳雷克海峡2.各大洋分界线:(1)太平洋和大西洋:通过南美最南端合恩角的67°W线(2)太平洋和印度洋:通过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东南角至南极的147°E线(3)印度洋和大西洋: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20°E线3.世界十大河流(1)尼罗河(2)亚马逊河(3)长江(4)密西西比河(5)叶尼塞河(6)刚果河(7)勒拿河(8)黑龙江(9)伏尔加河(10)恒河4.世界十大湖(面积)(1)里海(2)苏必利尔湖(3)维多利亚湖(4)休伦湖(5)密歇根湖(6)坦噶尼喀湖(7)贝加尔湖(8)大熊湖(9)马拉维湖(10)大奴湖5.各洲第一大湖(1)亚洲:里海(2)非洲:维多利亚湖(3)欧洲:拉多加湖(4)北美洲:苏必利尔湖(5)南美洲:马拉开波湖6.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集中于北半球(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欧非、亚大洋、南北美)(3)多数大陆通过海峡或运河相连(除大洋、南极和欧亚间)(4)某些海路分布具有鲜明特点(海岸线走向,弧沟系,极地海陆)7.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大洋平均深度3800m,最大高差15204m(2)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组成洋底地形:1)大陆架:低潮线到坡度陡增的地方,占海洋面积7.6%2)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向洋底过渡的斜坡,占海洋面积8.5%3)大样底:大洋主体(3)洋脊贯通四大洋:8.大洋的发展(1)胚胎期: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2)幼年期:红海、亚丁湾、加利福尼亚湾(3)成年期: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4)衰退期:太平洋(5)终了期:地中海(6)遗痕(地缝合线):喜马拉雅山脉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整体性:1)内在联系性: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

2)空间组合性: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按纬向地带性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呈现其特定的空间结构,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3)动态演变性:外部的能量和物质输入具有可变性和阶段性,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都有自身演化发展的特点,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处在不断演化发展的过程中,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注:整体性原因: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②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接触和渗透③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使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有机结合(2)差异性:1)纬向地带性:地表自然地理现象近于东西向延伸,呈南北更替的带状规律性。

是由太阳热力因素造成的。

2)非纬向地带性:地表自然地理现象的分布呈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的特性。

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和洋流都是。

导致的气温、降水、土壤、植被等的经向地带性或区域性分布。

3)经向地带性: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性,表现为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岸向内陆递减及其所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的东西变异。

4)垂直地带性: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10.四大洋系统(1)太平洋:全球面积最大且最深的大洋。

北起白令海,南到南极的罗斯海,东到巴拿马,西至菲律宾的棉兰老岛。

(2)大西洋:呈“S”形南北延伸,南北跨度最大。

(3)印度洋:热带大洋,东西长,南北短。

(4)北冰洋:面积最小,温度最低11.海洋污染及其危害(1)特点:1)污染源多2)持续性强3)危害大4)扩散范围广5)控制难度大(2)来源:1)陆源与海岸带开发污染2)大陆架钻探与深海采矿3)海洋倾废4)船源污染以及大气污染(3)种类:1)石油污染:改变海水理化性质,形成油膜,阻挡空气,黏住海鸟2)重金属污染:生物放大,食用中毒3)有机物污染与赤潮:有机物分解,消耗溶解氧,产生营养盐,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赤潮,分泌有害物质,阻挡阳光4)固体废物污染:生物误食;影响美观5)热污染:冷却水改变理化性质(溶解氧)6)放射性污染:12.种族的划分及其自然特性(1)种族划分:种族划分反映的是人口在自然特征上的相互差异。

(2)种族自然特性:种族的自然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人的肤色、毛发、身高、头颅形状、五官(鼻形、眼睛)和血型以及指纹等方面。

(3)具体划分及特征:1)黑色人种:①肤色是黑的,并且最细腻。

②毛发呈黑色且明显卷曲、头颅圆滚、身材适中、手臂较长、瞳孔呈黑色、鼻翼较宽、嘴唇宽厚。

③肢体灵活,肌肉爆发力强。

2)白色人种:①肤色是白的。

毛发有多种颜色(白、黄、棕、黑、红)。

第三期毛发发育,皮肤表面粗糙。

②瞳孔有黑、黄、蓝和棕等颜色。

眼睑为双层,眼窝深。

③长头,长鼻且鼻梁高挺,身材高大。

3)黄色人种:①肤色发黄,毛发黑色,第三期毛发不发达,圆头,黑色瞳孔,眼睑为单层,眼窝浅,身材适中。

②以蒙古人最为典型。

4)棕色人种:自然特征上界于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皮肤黑红,毛发卷曲、身材较高大,但在毛发和五官特征方面更近于黑种人。

主要指大洋洲的原住居民。

13.民族同化民族同化是部分民族的消失,即被同化的那些民族消失了,具体说来,就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有些民族的民族特性消失了。

民族同化又分为自然同化和强迫同化。

14.民族融合民族融合是指多个民族同居于一定的地域,通过互相交往、互相联系、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的东西日益增多,各个民族原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别于任何一个民族地域的综合民族特征地域。

15.三大宗教(1)基督教:以南欧及其南美洲移民为主体的天主教,其宗教的核心地是梵蒂冈;以东欧为主体的东正教,历史上的中心是君士坦丁堡,即现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以及分布在西欧、北欧和北美洲、大洋洲的各新教的流派。

基督教从公元初年就开始了分化,这是宗教传播和人口地域差异相结合的必然。

(2)伊斯兰教:分布广泛,教徒(穆斯林)分布集中的地区有西亚、北非和东南亚。

(3)佛教:起源于印度。

后来留存在印度的佛教演变为印度教,而大乘佛教进入了中国、蒙古、朝鲜半岛和日本,小乘佛教则流传到了东南亚地区(主要是中南半岛)。

大乘佛教在西藏和蒙古演变为喇嘛教。

16.世界城市化问题(1)城市贫民:主要发生在各国工业化的初期阶段。

城市对农村剥夺明显,城乡居民收入差别明显,农民向城市迁移。

(2)城市犯罪:低收入和失业激化社会矛盾,社区环境恶化和城市管理薄弱滋生犯罪,大城市犯罪现象相当普遍(3)城市交通: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使城市初期形成的道路—街区格局成为城市交通量增长的障碍,城市道路难扩展;早期由铁路及其车站构成的市区平面格局成了分割城市(平面)交通的因素。

交通堵塞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城市问题。

发达国家城市交通立体化、多元化;发展中国家无法解决资金问题。

(4)城市环境: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垃圾和噪音污染17.温带地区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及其地域差异(1)在东亚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形成了以谷物经营制和块根作物栽培制为主的耕作业系统。

(2)在北美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形成了以商业性牛奶业、蔬菜业为主的混合农业系统。

(3)在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湿润气候区,形成了耕作业系统的谷物经营制、块根作物栽培制和草田轮作制。

(4)亚欧大陆中部、北美大陆中西部,形成了草地系统的牧场放牧制、大农场经营制、耕作业系统的谷物业经营制。

18.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1)经济总量不断发展:(2)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原因:1)经济总规模已经比较大,在这个日益膨胀的规模上,速度肯定要趋于下降。

2)产业结构的转型——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生态经济的方向的转移,影响发展速度。

3)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还没有走上顺畅的途径。

(3)“新经济”趋势明显:知识和创新成为最重要的经济资源。

信息产业和生态经济是新的经济方向,是新的经济理念的形成。

(4)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二元发展:新经济,其核心也就是创新,永远属于有能力、有条件和有需求的国家与地区。

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传统的工业化仍然是首要任务。

19.经济核心地经济核心地的一个基本的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对外扩散。

扩散总是沿着交通运输的通道进行的,这样在走廊附近就形成了经济比较发达的轴带。

由于经济在地理上扩散,因此地理条件差异使地理扩散产生具有梯度的地带。

地理位置偏远或吸收条件(自然条件、人口的素质条件和交通通讯条件等)障碍都会形成边缘地区。

20.世界经济中心地系统区域性的中心地的本质是形成了高级的经济结构(部门结构和地域结构)和具有强大的对外作用功能。

(1)欧洲中心地:工业革命以来这里就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地。

英国是核心。

其中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谢菲尔德等城市以及它们周围的英格兰是核中之核。

二战后,该中心地的地位相对下降,但依然强大,具体表现:1)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德国,法国等在世界金融界占有重要地位。

2)1999年统计的全世界500家最大跨国公司中有157家的总部均设在欧洲。

3)众多的国际组织的总部均设在欧洲。

4)形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交通网络。

(2)美洲经济中心:主要指美国,其表现为:1)美国经济实力一战后超过了欧洲任何一个国家,二战后超过了西欧的全部2)最主要特征是它对现代技术创新的贡献3)美国信息技术形成新经济主体,使世界进入信息经济时代(3)亚洲经济中心:1)日本:①技术领先,集约发展,工业产品大量出口②东京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进出口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③东京、大阪等构成最为密集的中心城市群,太平洋沿岸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地带之一④ 1999年,日本的跨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占有107家2)四小龙:①世界最大的集装箱枢纽港群②香港和新加坡进入世界上最重要金融中心行列③工业发达④世界上最主要的时装加工产地21.亚洲自然地理分区及各分区特征(1)北亚大区:特点:大陆性寒湿气候和永冻现象,植被具有耐寒性和纬度地带性。

1)西西伯利亚平原区:地形平坦,气候属过渡性的大陆性气候,湖泊沼泽广布,形成典型的纬度气候带。

2)中西伯利亚高原区: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属强烈的大陆性寒湿气候,永冻现象广布,植被和土壤的纬度地带性不够典型,垂直地带性比较明显。

3)俄罗斯远东山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多火山地震,河流和气候均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苔原带广布,自然景观复杂多样,垂直结构显着。

(2)中亚大区:特点:山地环绕,形成典型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和内陆流域及温带草原、半荒漠和荒漠景观。

青藏高原和雪线以上的高山地带具有高山气候和高原寒漠、草甸、草原景观1)哈萨克丘陵和土兰平原:地势平坦而单调,哈萨克丘陵主要是浅丘和低山地块,土兰平原是一辽阔的冲积平原,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内流区和无流区广布,植被主要为草原、半荒漠和荒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