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序不当1、定语位置不当、(1)我国棉花得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得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得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得走社会主义得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得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得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得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得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
(“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
(“不”应移至“趁”字前)(6)不但她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她同学。
(“她”应移至“不但”前)二、搭配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7)清晨,参加长跑得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
(“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8)感情得洪流在翻滚,浑身得热血在呼啸。
(“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9)她那崇高得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得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她那伟大得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10)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得观点。
(“闪烁”得应该就是“光芒”、) (11)解放前,爸爸与哥哥两人挣来得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得生活。
(“养活”得只能就是人,不能就是“生活”。
)(12)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得专业化队伍、(“聚集”得应该就是“专业化人才”、)3、主宾搭配不当(13)这最后一天得劳动就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得一天、(“劳动”就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14)政治稳定、团结得局面,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得先决条件。
(“局面”就是“条件”不妥,可删去“得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15)她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得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16)自己有双聪明能干得手,什么都造出来。
(“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 (17)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得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18)学习成绩得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就是否努力。
(“提高成绩”就是一面性得,“就是否努力"就是两面性得。
可改为:学习成绩得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得努力。
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就是否努力。
)(19)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得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她们体味着人间得温暖。
(“白眼”与“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20)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就是不就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得回答就是否定得、(前面得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得,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21)我想这应该就是不必叙述得,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就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得现象、例如:(22)采取各种办法培养与提高师资水平,尤其就是中年教师得水平。
(“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三、成绩残缺或赘余1、成分残缺①缺主语、(23)从这一件平凡得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得主语就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24)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得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②缺谓语。
(25)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得技巧,那就是演不好得。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 (26)最近又发动了全面得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得工作。
“一系列得工作”就是哪个动词得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得,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③缺宾语(27)近两年来,她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
(“推广"什么?缺宾语“……得经验"。
)(28)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走上……得道路”才合适。
)2、赘余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29)我们二年级得同学,在上课得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30)上次从您院借来得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31)纪念“三•八”节得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32)这句话得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得“无声”得潜台词啊。
(定语多余)(33)她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
(状语堆砌,任删一个、)(34)小王做任何工作都就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1、句式杂糅。
这就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得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
例如:(35)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36)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得人们也觉悟起来。
(“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
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得主语,使原有得主语不能与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得混乱、例如:(37)老工人得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得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前一分句得主语就是“话”,后一分句得主语就是“小邱得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她得心久久……)3、层次不清。
(38)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得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得反应、(“引起强烈得反应”就是一句抽象得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得;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得反应,再说“广大读者"得反应)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39)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得力量,电影局艺术得领导,舞台剧原作者得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就是我从未经历过得新经验。
(“集体得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得宾语,但作者得本意就是把后边得用作“都就是”得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五、表意不明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就是“费解”,一就是“歧义”、“费解"就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就是“歧义”都就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得表现。
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
(40)到带岭参观火锯厂与森林轻便铁路就是我这次旅行得归途。
(“参观”怎么会就是“归途"?作者意思就是说“……就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得一件事。
”)2、歧义。
(41)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得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得积极性、(“两个工人”还就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42)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43)买苹果得时候,小个儿得孩子都不要。
(可以理解为“小个人得苹果”与“小个儿得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
(44)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得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谁陪谁?大概就是“二婶陪她”、)(45)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她给她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这里得“不合逻辑”指得就是句子得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
常见得类型有: 1、自相矛盾。
例如:(46)她就是众多死难中得幸免得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47)凡就是在科学与学问研究上有成就得人,不少就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得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得努力下获得成功得。
(“凡就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
互相并列得概念,应该就是按同一标准划分得。
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得概念并列得错误。
例如:(48)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与经济作物得产量。
(“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49)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50)因为她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她不感兴趣、(后者就是前者得具体表现,而不就是结果。
)(51)因为她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就是旧得一套。
(前后没有因果关系)4、主客颠倒。
例如:(52)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就是不陌生得。
(应该就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53)去年得学习情绪与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就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得学习情绪与去年……”)5、否定不当。
例如:(54)谁也不能否认优异得学习成绩不就是靠勤奋学习得来得。
(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得就是否定得意思,与本意刚好相反。
)(55)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就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得就是否定得意思,不合本意。
)七、表意不明1、指代不明:(54)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她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到底就是指"接受”,还就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55)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就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就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
还就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与"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