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状脊髓束起始于脊髓的网状结构(脑桥和延髓的网状结构)主要行于同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大部分在同侧下行,行于白质前索和外侧索前内侧部)止于Ⅴ~Ⅷ层的中间神经元(Ⅶ、Ⅷ)主要调控远端肌的肌张力(皮质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与视听的防御反射有关(顶盖脊髓束)2、不属于臂丛的神经是(胸长神经(C5~C7)肩胛背神经(C4、C5)肩胛上神经(C5、C6)肩胛下神经(C5~C7)胸内侧神经(C8、T1)胸外侧神经(C5~C7)胸背神经(C5~C8)腋神经(C5、C6)肌皮神经(C5~C7)正中神经(C6~T1)尺神经(C8、T1)桡神经(C5、T1)臂内侧皮神经(C8、T1)前臂内侧皮神经(C8、T1))肋间神经(胸神经前支)桡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腋神经3、内侧纵束主要来自对侧的前庭神经核(位于舌下神经核腹侧,紧靠正中沟两侧纵行的纤维束。
它起自中脑,向下行于脊髓前索,终于脊髓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行于脊髓外侧索(前索外侧部)下达腰髓(颈髓)止于Ⅴ~Ⅷ层的中间神经元(Ⅶ、Ⅷ)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协调眼部运动和头部的姿势)4、脊柱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第11胸椎第1腰椎(骶髓、尾髓节段约平对第1腰椎体)第3腰椎第5腰椎第1骶椎5、脊髓中薄束、楔束纤维在后索的定位排列关系由内向外是C、T、L、SS、L、T、CT、L、S、CL、S、C、TS、C、T、L6、属前庭小脑的是(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脊髓小脑:半球内侧部+其余小脑蚓;大脑小脑:小脑半球外侧部)小脑前叶小脑后叶小脑蚓部小脑半球绒球小结叶7、分布于声门裂以上喉粘膜的感觉神经是喉返神经(喉返神经:终支为喉下神经,其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候肌,感觉纤维分布至声襞以下的喉粘膜)喉上神经喉外支(为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的运动支,伴甲状腺上动脉下行,支配环甲肌)喉上神经喉内支(为感觉支,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腔,分布于舌根、咽、会厌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神经)舌下神经(为运动性脑神经由一般躯体运动纤维组成,起自延髓的舌下神经核,以若干根丝自延髓前外侧沟出脑,向外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继而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于舌骨大角上方弓形向前跨越颈内、外动脉达舌骨舌肌浅面,继而经舌神经和下颌下腺管下方穿颏舌肌入舌内,支配全部舌内机和大部分舌外肌)舌咽神经(连于延髓后外侧沟(橄榄后沟)上部,纤维向前外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一起穿过颈静脉孔前部出颅)8、在桥延沟出入的脑神经从内向外是三叉神经、面神经、展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面神经、展神经、前庭蜗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9、肱骨中部骨折时,易损伤的神经是尺神经(肱骨内上髁后方、尺侧腕屈肌起点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屈腕力减弱,环指和小指远节指关节不能屈曲,小鱼际肌和骨间肌萎缩,拇指不能内收,各指不能相互靠拢。
同时,各掌指关节过伸,出现“爪形手”。
感觉障碍则表现为手掌和手背内侧缘皮肤感觉丧失。
)和豌豆骨外侧(手的皮肤感觉不受影响,主要表现为骨间肌的运动障碍))腋神经(肱骨外科颈骨折、肩关节脱位和使用腋杖不当所致的重压,都有可能造成腋神经的损伤,导致三角肌瘫痪。
此时表现为臂不能外展,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肤感觉障碍。
由于三角肌萎缩,患者肩部亦失去圆隆的外形。
)桡神经(肱骨中段(桡骨中段或中、下1/3交界处骨折容易合并桡神经的损伤,导致前臂伸肌群的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同时第1、2掌骨间背面皮肤感觉障碍明显。
)和桡骨颈骨折(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出现伸腕无力,不能伸指等症状)是最易发生损伤)正中神经(易损伤肘部(肘关节脱位、肱骨下端骨折、旋前圆肌综合征)易损伤腕管(骨折出血渗出压迫N,腕管综合征,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萎缩平坦,呈“猿手”,拇示中指掌面感觉障碍、手掌桡侧半感觉障碍)肘以上损伤(前臂不能旋前、屈腕能力减弱、拇、示、中指不能屈))肌皮神经(肱骨骨折和肩关节损伤时可伴发肌皮神经的损伤,此时表现为屈肘无力以及前臂外侧部皮肤感觉的减弱)10、从橄榄后沟出入的脑神经从上至下是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11、脑岛(外侧沟深面,被额、顶、颞3叶掩盖的岛状皮质称为岛叶。
)位于额叶的深面位于顶叶的深面位于颞叶的深面位于枕叶的深面以环状沟与额、顶、颞叶分界12、脊髓小脑前束位于脊髓丘脑侧束的内侧(外侧索周边的前部)主要起自脊髓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主要在同侧上行(对侧和同侧)经小脑下脚止于小脑旧皮质(经小脑上脚止于旧小脑皮质)调节下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传导下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13、脑脊液产生于脑组织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脑室脉络丛14、舌下神经核管理舌的感觉与运动(支配舌肌运动)发出舌下神经由橄榄背侧出脑(发出舌下神经以若干根丝自延髓前外侧沟出脑)接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对侧)受损伤后,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受损伤后,舌肌不会萎缩15、第11~12胸椎受损伤,可累及的脊髓节段是下胸段全部腰段(对应第10-12胸椎)全部骶段全部腰骶段全部骶尾段16、下泌涎核发出的纤维加入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17、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脊髓延髓脑桥中脑背侧丘脑18、损伤何神经,可引起声音嘶哑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喉返神经)膈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19、肾上腺位于肾的外上方(上内方)被肾上腺的纤维膜包裹(与肾共同被包被在肾筋膜内)属腹膜内位器官(外位)为1对三角形腺体(左肾上腺近似半月形,右肾上腺近似三角形)腺的前面有不显著的门(肾上腺门,是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进出之处)20、前庭脊髓束起始于对侧前庭外侧核(同侧)在脊髓外侧索下行止于Ⅴ~Ⅷ层的中间神经元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影响脊髓前角内侧群运动神经元和支配眼外肌的脑神经核的兴奋性,进而调节躯干肌的收缩活动,对躯体平衡的维持起重要的作用)对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起调控作用(皮质脊髓束和红核脊髓束)21、舌下神经损伤后的表现是有泌涎障碍同侧舌感觉丧失味觉障碍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22、第1躯体运动区中,与下肢运动有关的代表区是(投影定位:下:头面、舌、咽喉部代表区;中:上肢、躯干代表区;最上、中央旁小叶前部:会阴、下肢代表区。
)中央前回的下1/3中央前回的中1/3中央前回的下2/3中央前回的上2/3中央前回的上1/3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23、视觉中枢位于顶叶的角回(视觉性语言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位于Broca氏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位于颞横回(听觉区)位于距状沟两岸(距状沟上、下方的枕叶皮质,即上方的楔回和下方的舌回。
)24、关于颈丛,描述正确的是膈神经是唯一的肌支(副膈神经)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浅面只有皮支,无肌支(皮支: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肌支:膈神经、副膈神经)由全部颈神经前支组成(由第1-4颈神经前支相互交织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25、顶枕沟与距状沟之间的脑回为舌回(距状沟下方)楔叶角回(围绕颞上沟末端)缘上回(包绕外侧沟后端)顶上小叶(顶内沟的上方)起于对侧的上橄榄核与蜗神经核(起自双侧的蜗神经核和上橄榄核)传导对侧耳的听觉(传导双耳的听觉)向上终于下丘向上终于上丘向上直接终于内侧膝状体27、脊髓中皮质脊髓侧束的纤维的定位排列关系由外向内是C、T、L、SS、L、T、CT、L、S、CL、S、C、TS、C、T、L28、支配泪腺分泌的神经为泪腺神经(来自面神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加入泪腺神经,控制泪腺分泌)面神经(岩大神经:一般内脏感觉和腭部味觉;镫骨肌神经:支配鼓室内的镫骨肌;鼓索: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颞支:支配枕额肌的额腹和眼轮匝肌;颧支:支配眼轮匝肌及颧肌;颊支:分布于颊肌、口轮匝肌及其他口周围肌;下颌缘支:下颌骨下缘前行分布于下唇诸肌;颈支:支配颈阔肌)动眼神经(参与视物的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眼神经(发出泪腺神经)展神经(支配外直肌)29、迷走神经背核属于一般躯体感觉核一般内脏运动核特殊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运动核躯体运动核30、足不能外翻可能损伤了闭孔神经(走行:自腰丛发出后从腰大肌外侧缘穿出,紧贴盆壁内面前行,与闭孔血管伴行穿闭膜管出盆腔,随后分为前、后两支,分别在短收肌的前、后方浅出至大腿内侧群。
分布:皮支分布于大腿内侧面的皮肤,肌支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和闭孔外肌)胫神经(分布:足底内侧神经在足母展肌深面、趾短屈肌内侧前行,分支分布于足底内侧肌群,足底内侧半皮肤及内侧三个半足趾跖面皮肤。
足底外侧神经在足母展肌和趾短屈肌深面行至足底外侧,发支分布于足底中侧群和外侧肌群肌,以及足底外侧半皮肤和外侧一个半趾跖面皮肤。
)腓深神经(走行:分出后在腓骨与腓骨长肌之间斜向前行,伴随胫前血管于胫骨前肌和趾长伸肌之间,继而在胫骨前肌与足母长伸肌之间下行,最后经踝关节前方达足背。
分布:沿途发支分布于小腿前群肌、足背肌及第1、2趾相对缘的皮肤。
)腓浅神经(走行:分出后在腓骨长肌深面下行,继而续行于腓骨长、短肌与趾长伸肌之间。
分布:沿途发出分支分布于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终支在小腿中、下1/3交界处浅出为皮支,分布于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的皮肤。
)股神经(自腰大肌外侧缘发出后,在腰大肌与髂肌之间下行到达腹股沟区,随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外侧从深面穿经该韧带,于股动脉的外侧进入大腿的股三角区。
股神经在股三角区内发出数条分支,其中肌支主要分布于髂肌、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
皮支中有行程较短的股中间皮神经,分布于大腿和膝关节前面的皮肤区。
)大圆肌(肩胛下神经)旋后肌喙肱肌(肌皮神经)小圆肌(腋神经)肱二头肌(肌皮神经)32、背侧丘脑中,与躯体运动调节有关的特异性中继核是(腹前核和腹中间核)前核(联络性核团,高级神经活动)腹前核腹后核(腹后内侧核:味觉;腹后外侧核:头面部感觉、上肢、躯干和下肢感觉)内侧膝状体(后丘脑,听觉)外侧膝状体(后丘脑,视觉)33、含副交感神经纤维的神经是三叉神经(一般躯体感觉、特殊内脏运动)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展神经(一般躯体运动)滑车神经(一般躯体运动)舌下神经(一般躯体运动)34、视觉性语言中枢多位于两半球额中回的后部(书写中枢)两半球额下回的后部(运动性语言中枢)左半球额下回的后部左半球颞上回的后部(听觉性语言中枢)左半球的角回35、小脑下后动脉起自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36、延髓后正中沟两旁的隆起是橄榄体(椎体背外侧的卵圆形隆起)锥体(前正中裂上部两侧的纵行隆起)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后正中沟外上的膨大)小脑下脚(楔束结节的外上方)37、距状沟两岸的皮质接受(视觉区)背侧丘脑前核的纤维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的纤维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纤维内侧膝状体的纤维外侧膝状体的纤维38、通过海绵窦内与颈内动脉伴行的神经是动眼神经(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起于中脑上丘平面的动眼神经核,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