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项训练:湿地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若尔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洲境内,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主要保护高寒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动物。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若尔盖高寒沼泽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
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
近代,部分沼泽已趋于疏干,其原因有①构造运动②气候变化③人为改造④黄河凌汛⑤融雪减少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2.若尔盖湿地位于若尔盖沼泽的腹心地带,其形成并不是A.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B.海拔较高,蒸发量小C.植被缺乏,涵养水源能力低D.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3.若尔盖湿地河流蜿蜒曲折,河曲发育,牛轭湖星罗棋。
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牛轭湖是河流自然截弯取直而形成的B.牛轭湖一般形成在平原或高平原地区C.牛轭湖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大D.牛轭湖多分布在河流的凹岸边【答案】1.A 2.C 3.C【解析】本题考查湿地的保护。
1.若尔盖沼泽位于黄河的上游地区,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河床加深,地下水位下降,沼泽水量减少,①正确;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快,水量减少,②正确。
人类引水导致水量减少,③正确。
该处凌汛不严重,降雪量没有明显减少。
2.若尔盖沼泽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位于东部季风区;海拔在3000m以上,海拔较高,蒸发量小;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C叙述不正确,选C;海拔较高,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
3.牛轭湖是由于平坦地区河道,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曲流的自然裁弯取直而在废弃河道上形成的湖泊,多分布在河流的侵蚀岸,即河流的凹岸边。
A、B、D叙述正确。
牛轭湖与河流相通,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大。
C叙述不正确。
选C。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
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
据此完成4~6题。
4.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蒸发较弱B. 地下水位高C. 地形平坦D. 降水丰富5. 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A. 2月—4月B. 5月—7月C. 8月一10月D. 11月一次年1月6. 琼莱运河建成后A. 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B. 埃及水资源减少C.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答案】4. C 5. A 6. A【解析】4. 从图中看等高线稀疏,可以判断苏德沼泽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容易积水;热带地区蒸发较强;地下水位高是积水的结果,不是原因;本区降水并不丰富,故C正确,A、B、D错误。
5. 苏德沼泽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2月—4月是干季快要结束时期,5月湿季将来临,水量增多,故A正确。
6. 琼莱运河建成后尼罗河上游水量增加,季节变化小,盆地可耕地增加,故A正确。
埃及水资源增加,故B错误。
尼罗河输沙量增加,故C错误。
运河绕过苏德沼泽,对苏德沼泽水质影响不大,故D错误。
【点睛】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多雨区,水量丰富而又稳定。
但在流出高原,进入盆地后,由于地势极其平坦,水流异常缓慢,水中繁生的植物也延滞了水流前进,在低纬干燥地区的阳光照射下蒸发强烈,从而损耗了巨额水量,能流到下游的水很少。
挖掘尼罗河水资源潜力的关键在于减少河水的蒸发损失,包括湖面、河面、水库面和沼泽的蒸发。
琼莱运河绕过苏德沼泽,一路向北,最后与白尼罗河汇合,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埃及的水供应状况。
此外,苏德沼泽的水也将被排走,用于开垦农田。
下图为西亚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7题。
7. 若图中A地有大量的沼泽地,则该沼泽地的成因可能是A. 靠近海洋,降水量大B. 地势低,有地下水出露C. 温度低,蒸发量小D. 地势低,有大河流经【答案】7. B【解析】7. 图中A地位于西亚,属于热带沙漠地区,全年高温少雨;据图,A地没有大河流经,故ACD错。
A地有大量沼泽最有可能的成因是因为近海区域,地势低,有大量地下水出露。
二、综合题。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
2017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我们的未来”。
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的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由大型咸水湖及周围盐沼和草甸组成。
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近30年来因农业垦荒截水,玛纳斯河完全断流,湖区大多已变成干涸的盐地和盐漠。
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1)简述玛纳斯湿地形成的原因。
(2)分析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对流域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析玛纳斯湿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4)为防止该地湿地水库群萎缩,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夏季冰雪融水,河水泛滥。
(2)改善绿洲小气候,使温差变小,湿度增大;涵养水源,保证了供水水源,扩大人工灌溉绿洲的面积;蓄水调洪;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能够抵御荒漠化对绿洲的威胁,防止流域内土壤次生盐碱化;保护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
(3)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人口增长快,农业垦荒截水,生产生活过度用水。
(4)合理利用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措施,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林牧业结构;控制人口增长【解析】(1)湿地是地表长期积水形成的,其形成和地形、气温、水源、降水等因素有关。
该地位于天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边缘,夏季气温升高,冰雪融水多,河水易泛滥,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造成地表积水;该地纬度较高,夏季之外的季节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易形成湿地。
(2)湿地的生态作用可从调节小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净化水体等方面分析。
(3)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应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做出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加剧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自然原因;而大量用水则是该地湖泊面积萎缩的人为原因。
(4)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应结合成因回答,从上题分析可知,该地湖泊面积萎缩既自然环境变化有关,又和大量用水有关,因此应对措施应主要从减少用水方面入手,可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节水农业、调整农业结构等方面做出回答。
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
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沼泽广布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答案】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解析】沼泽的特征就是积水,联系影响沼泽的形成因素分析。
从地形条件分析,该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导致积水;因地处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易导致积水;因温度低,下部土层冻结,阻滞水分下渗,使地表积水;河流因水位上涨,使两岸积水。
1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的半岛,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是前寒武纪时期古陆台的一部分。
在第四纪冰川时期,拉布拉多半岛上冰川广布。
现在拉布拉多半岛地表起伏较小,海拔不高,为300m-900 m的低高原,海岸线曲折交错,多峡湾。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
拉布拉多半岛河流、湖泊众多,沼泽地广布,河流多源出中部,常与湖泊、瀑布串连,并各自入海。
半岛沿岸航线繁忙,是北美大陆东岸重要的航运要道。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严重,拉布拉多半岛各个产业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下图为拉布拉多半岛地理位置示意图。
分析拉布拉多半岛上沼泽地广布的主要成因。
【答案】拉布拉多半岛冰川侵蚀作用严重,湖泊、河流众多;该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土壤湿度很大;地下冻土层的存在,阻止了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从而形成众多的沼泽地【解析】主要从冰川侵蚀、蒸发较弱、冻土层阻止地表水下渗、地势低平等方面回答。
1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拉圭河干支流两岸覆盖着厚厚的粘土,在流域内形成了面积广大的沼泽湿地。
温地吸附和淀积大量营养物质,水生生物繁多,鸟类资源丰富。
流域上游地区经济较落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地带。
左下图示意巴拉圭河、巴拉那河、乌拉圭河流域分布,右下图示意甲地的气候资料。
(1)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2)说明湿地内鸟类资源丰富的优越条件。
(3)从产业综合发展的角度,列举适合该沼泽湿地发展的两个具体产业部门。
【答案】⑴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2分);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2分);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2分);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2分)。
(共8分)⑵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2分);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2分);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2分);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2分)。
(共8分)⑶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科学研究等(每点2分,共4分)【解析】⑴湿地主要是地表水多而排水不畅形成的。
分析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进行分析。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多条河流交汇,地表水丰富;河流流经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流域内土质黏重,地表水不易下渗。
⑵鸟类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要有一定量的食物来源,有可以栖息的环境,比较安静的环境条件。
巴拉圭河流域沼泽湿地中大量的水生生物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湿地面积广大,为鸟类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纬度较低,水热充足,适宜大量鸟类在此繁衍;湿地附近人口稀少,开发程度低,人为的干扰破坏少。
⑶湿地利于水产养殖,可以搞生态旅游业和科学研究等,也可以利用当地资源搞水产品加工业。
【考点定位】湿地产生的原因,湿地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
1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甲地区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
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改造开垦湿地,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
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材料二:R 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 月~6 月。
(1)简析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
(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4 分)(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 月~6 月的原因。
(4 分)(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 分)(4)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8 分)【答案】(1)夏季(湿季)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降水较多,湿地面积较大(2 分);冬季(干季)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湿地面积较小(2 分)。
(2)R 河上游地势低平,湿地面积大,雨季时蓄洪能力强(2 分);干季时(5 月~6 月)湿地对河流水源补给量大,导致乙处河段汛期明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