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基础知识领导学

公选领导干部考试基础知识领导学

领导学第一节-领导活动和领导理论一、领导活动的基本要素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

这个系统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三个要素构成。

二、领导理论的历史演变(l)古典学派。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的本质是权力或支配力,它是由组织给予领导者的,领导只有借助于权力,才能有效地完成组织的任务和目标。

这种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对待无产阶级的冷酷无情的权力和支配关系。

(2)品质理论。

这种理论是从领导个人的个人性格品质来分析领导的成败,以寻求领导者的个性特征与其工作成效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

从历史发展而言,可分为早期品质人格论和现代品质人格论。

(3)行为学派。

这种学派认为,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它是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相作用中形成的,领导者借此相互作用来引导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它主要研究领导方式与领导作风对组织行为及其成果的影响。

(4)情景理论。

这种理论认为,领导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通过与被领导者的交叉作用去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一种动态过程。

领导的有效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它是研究领导行为应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因而也叫做应变理论或权变(相机)理论。

在我国,关于领导科学概念的提出,大体是在1979年到1981年期间。

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中央党政机关干部教育的决定》,把领导科学列为党政干部必须学习的共同业务基础课之一。

1982年到1983年间,首先在党校系统开始,研究建立领导科学体系问题。

自从1984年以来,无论是学科建设,还是干部普及宣传与实践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三、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发展和创新1.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和发展(l)马克思主义领导理论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重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无产阶级领导者应当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这一本质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要实现领导,必须取得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无产阶级区别于其他阶级领导思想的分水岭。

2.毛泽东的领导理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宗旨;实事求是是领导活动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领导活动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是领导活动的基本立足点。

领导者的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领导者的素质为“又红又专”。

3.邓小平的领导理论领导就是服务。

邓小平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领导就是服务的实现条件:要有坚定而正确的群众观点;白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强自律。

第二节领导的本质(一)领导的二重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领导的性质来看,领导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二重性。

(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是由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新型关系的内在的必然要求。

1.社会主义条件下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新型关系。

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决定了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不再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是完全平等的关系,是同志式分工合作的关系,没有尊卑贵贱之分。

他们来自人民群众又服务于人民群众,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人民群众负责,同时又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2.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本质。

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型领导关系,决定了社会主义领导的服务性本质。

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把共产党领导的本质和宗旨精辟地概括为“为人民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也明确提出“领导就是服务”,并且赋予这一命题崭新的时代内容。

3.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践行社会主义领导的本质。

进入新世纪,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以宽阔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我们党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永葆先进性,这样才能有资格、有能力“代表”。

领导学-第三节-领导者和领导群体一、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领导者素质:①政治思想素质。

②道德品质素质。

③文化知识素质。

④心理身体素质。

领导能力的构成:执政能力是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和体现。

执政能力的主要内容有:①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②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③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④依法执政的能力。

⑤总揽全局的能力。

2.提高领导者素质和能力的途径(l)勤于读书学习,不断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领导水平。

(3)善于总结经验,广泛汲取营养。

(4)组织上加强培养。

二、领导者的选拔任用领导者的选拔任用是领导者素质和能力提高、领导群体结构和整体效能优化的重要环节。

1.领导者选拔任用的原则(l)党管干部原则。

这是干部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根本原则,其实质是保证党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权和对重要干部的管理权。

(2)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原则。

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集中体现和核心内容。

(3)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

(4)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这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6)依法办事原则。

这是依法治国方略在于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有效保证。

2.领导者选拔任用的方式:(l)选任制。

选任制是由群众或群众代表通过选举产生领导人员的方式。

(2)委任制。

这种形式主要是领导决定人选,依靠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考察,然后决定是否任用。

(3)聘任制。

对所用的人实行聘任制,以完成任务好坏程度来衡量人的实际能力,这有助于人才的成长和竞争,促进人员流动,也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特长,挖掘人才潜力。

(4)考任制。

考任制是通过公开考试的方法择优选用人员的一种任用方式。

三、领导班子建设(一)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二)增强素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

一要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增强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二要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三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四要善于创造性开展工作,增强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四)牢记宗旨,培养领导班子爱民、勤政、清廉的优良作风。

一要培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作风。

二要培育狠抓落实,务求实效的作风。

三要培育孜孜以求,奋发学习的作风。

四要培育清正廉洁、严格自律的作风。

(五)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形成对权力有效的制约机制。

(六)优化机构,形成组合科学、富有活力的领导班子。

领导学-第四节-领导体质一、领导体制的作用:1.科学的领导体制是依导活动正常进行的组织保证。

2.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有效规范和引导领导行为的重要条件。

3.科学的领导体制是提高整体领导效能的重要因素。

二、现代领导体制的类型:1.首长负责制和委员会制。

2.层次制与职能制。

3.完整制和分离制。

4.集权制和分权制三、我国的领导体制改革。

除了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之外,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1)理顺党政关系,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

(2)适当下放权力,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

(3)改革千部人事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

(4)继续推进机构改革,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5)加强领导制度建设,使领导工作走上按制度办事的轨道。

领导学-第五节-领导决策(-)领导决策的要素:领导决策一般由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势和决策后果五个要素组成。

(二)领导决策的类型:1.按决策所涉及的范围划分,可以将领导决策划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2.按决策所具备的条件划分,领导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3.按决策的方式分类,可把领导决策划分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

4.按决策主体分类,可以把领导决策划分为集体决策与个体决策。

(三)领导决策的程序:(1)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2)拟定方案,充分论证。

(3)分析评估,方案择优。

(4)慎重实施,反馈调节。

领导学-第六节-领导用人(1)领导用人的原则①峰区年龄原则;②扬长避短原则;③量才任职,职能相称原则;④诚信不疑原则;⑤明责授权原则;⑥环境原则;⑦数量原则;⑧用养并重原则;⑨流动原则。

(2)领导用人方法①试用法。

②委任法;③聘任法;④选举法;⑤晋升淘汰法。

领导学-第七节-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亦称思想工作或思想教育。

它是一定的阶级和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行为。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教育人民,启发人们的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动员人们为实现当前和长远的革命目标而奋斗的实践活动。

它不仅要解决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行为等问题,还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是:①鲜明的党性和阶级性。

②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

③严密的科学性。

④具体对象的针对性。

⑤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历史上各个阶级实际上都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作为维护本阶级利益、取得和巩固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改变社会风气,将社会政治生活纳入本阶级政治统治轨道的重要手段;作为调整本阶级内部以及与其他阶级关系的重要措施。

领导学-第八节-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一、领导方式1.领导方式的类型(1)集权式、分权式与均权式。

按领导权力的控制和运用方式可以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和均权式的领导方式。

集权式领导方式是一切权力集中于领导集团或个人,偏重于运用集权形式推行工作,而不注意授权。

集权式只在特定环境下使用才有效。

分权式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决定目标、政策、任务的方向,对下属完成任务的行为活动不加干预,下属有一定的自主决定权。

均权式领导方式则是领导者掌握一些重大权力,同时适当分权给下属,使下属在其职能范围内有一定的自主权。

其特点是保持权力平衡,不偏于集权,也不偏于分权。

(2)强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与教育激励式。

按领导指挥模式可以分为强制命令式、自由放任式与教育激励式的领导方式。

强制命令式的领导方式,注重正式组织结构、组织规章及纪律的作用,通过组织系统,采取命令方式实施领导。

用这种方式,领导效率较高,但下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易发挥。

自由放任式的领导方式,不注意权力和规章制度、纪律的作用,对下属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这种方式容易出现混乱和失控的状况。

教育激励式的领导方式,注重思想教育和激励工作,运用灌输、对话、启发、商讨等说服教育的方法和各种激励手段,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下属心说诚服地领会和接受领导的意图,自觉地为实现特定领导目标而努力。

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领导方式。

(3)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

按领导活动的侧重点可以分为重人式、重事式与人事并重式的领导方式。

重人式领导方式致力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宽松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重事式领导方式注重组织的目标、任务的完成和领导效率的提高,以事为中心进行领导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