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环境。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
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师生思维活跃,智力活动紧张有序,注意
力高度集中,心境愉快,人际关系融洽,是一种催人奋发的教育环境,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课堂气氛不和谐的现象常有发生。
教师精神不振、语调平淡,学生心不在焉、被动听课,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影响了掌握知识的质量和情感素质的发展,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那么,怎样创设一种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下面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有威信
教师的威信是一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又敬佩信服精神感召力量,具有很强的的教育作用。
它是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制约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
有威信的教师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学生也甘愿接受教育,乐意与教师交往,容易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威信的形成有诸多因素,但就教师自身来说,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等,是获得教师威信的主要条件。
此外,教师的仪表,生活作风习惯,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等,也对威
信的树立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教师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文化专业水平,以良好的形象去影响学生,
给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为创建良好的课堂气氛创造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要坚持教学民主的作风
所谓教学民主的作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增强学生主体意识,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他们心情愉快地
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与教师的意见不同,也鼓励其讲出来,通过民主讨论取得一致。
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要有所“约束”,不使讨论漫无目的,不着边际,让教学有组织有计划有纪律地进行。
一般来说,教师作风民主,就能与学生和谐相处,使学生情绪高涨,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
作风专制的教师,对学生要求苛刻,学生的表现不是冷淡就是怀有逆反理。
“温和、微笑、宽容、认同”,是我们实现和谐课堂的八字法宝。
师生合作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的情感,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因此,教师进入课堂必须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三、讲究教学艺术
教师要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一)设疑有序化。
教师上课必须依据学生的思维规律,适当、适时地设疑置问,启发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设疑置问要恰到好处,循序渐进,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变化,要以新颖的道具和教法刺激学生,使他们保持浓厚的兴趣和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四、要善于处理课堂上的违纪行为
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违纪行为虽是个别偶发现象,但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干扰或中断教学,破坏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了保持已形成的良好课堂气氛,教师应将违纪行为处理在萌芽状态。
一般可采用下列方法遏止其违纪行为的影响和发展:
1、暗示法。
即当学生有轻微违纪行为时,教师不要点他的名,反而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对违纪学生是一种暗示。
2、提示法。
即当学生表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指名该学生回答问题,以引起该生注意,中断其违纪行为。
3、休止法。
即当课堂上有为数较多的学生不守纪律时,教师可采用“刺激物作用的停止能够引起注意”的规律,突然停止讲课已提醒同学注意,达到使违纪行为终止的目的。
4、信号提示法。
即当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教师可用眼神、手势等非语言手段做信号,以控制和制止违纪行为继续下去。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因此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造性人人皆有,至少创造性潜能人皆有之;创造性没有等级,学生发明一种新游戏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一样,都是创造性活动;任何创造性产品的结构必须是新颖而又独特的。
每个人都具有先天性的创造潜能,但都被隐藏在每个人的
心灵深处,如果没有适当的条件,没有激发它产生的催化剂,它就不可能释放和表现出来。
因此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和谐的学习氛围、发展创造的时空,让学生在认识世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创造力”;使学生学会建构知识,学会创造知识,学会生产知识,丰富情感世界,服务于人类社会。